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一个汉语词语,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攀比成风,最终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胜过一群人乱哄哄而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处是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自《庄子·外篇·胠箧》。

原文: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译文: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赏析

庄子喜欢用审美与艺术来判断这人世间的所有存在感,他的言论总是互搏互补,让人也能耳濡目染。那他说出一种圣人不死的时候,那就是在一种圣人的文化背景里,感受到一种审美的较量了。他说出一种大盗不止的时候,就是遇到封建社会的发展,都在向圣人讨要一种文化的山山水水。

所以圣人是这人世间的上帝,而上帝就在魔鬼的社会里,所以他们互相成全着彼此的最远距离,也成全了一种审美与艺术的概况。所以时代就是需要圣人的文化,因为圣人的逻辑可以让这人世间的思维都充满了一种对于生命的探讨,让一种强盗都喜欢参与其中,陪伴在一种风起云涌。

圣人走的路就是阡陌了,强盗行的现实就是泥泞了,强盗总是看到圣人的花开花落,但是他总习惯去圣人的一切千娇百媚。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一个圣人,而每一种时代都会出现一个强盗,这大概就是双向思维里的不二法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庄子·外篇·胠箧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出自《庄子·胠箧》,意思是: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社会就会没有盗乱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原文为: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译文: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扩展资料:

庄子本意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自《外篇·胠箧》,但和《杂篇·盗跖》也有很大关联。有一些学者认为庄子中的一些内容是对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本人的攻击,甚至质疑盗跖篇的真伪,这其实是没有从老庄学说本身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命题。

庄子三十三章,通篇的主要思想有三:齐物论,本我说和本职说

所谓齐物论,是道家基本主张。道家认为差距产生贪,没有贫就没有富;等级差距产生歧视,没有贵就没有贱,矛盾是差异以及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

同理没有圣人,就没有大盗,当你抢占道德制高点的时候,制造了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在《道德经》里,老子是这样表述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没有差异就不存在圣人和大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什么意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圣人如果不死,盗贼就不会消失。

这个世界之中的所有的东西都不会停止,不会因为一个人有所改变,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无论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要明白,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勇敢,所有的事情才会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去发生,整个人会变得更加的坚定。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道家庄子的思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倘若圣人不在世间绝迹,和圣人相对应的大盗,就会一直出现。按照我们一般人的逻辑而言,大盗在世间为非作歹,圣人才会现世,拯救苦难的世人。

庄子认为,世人一直崇尚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其实都是人道毁弃,人为标榜出来的。若是天下井然有序,人人皆循道而行,又何须圣人,何来大盗。圣人之所以为圣,皆是因为人道毁弃,唯独圣人循道行事,才彰显出圣人的地位。倘若人人皆循道而行,便不会凸显出圣人,而大盗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含义、出处

含义:

1、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胁迫别人,这种胁迫制造不和谐。

2、不要只注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要多从人类的基本欲求出发理解他人,人都不是圣人也都不是恶人。

3、没有绝对的圣人与恶人,不抢占道德制高点,也就没有轴心。

出处:《庄子·胠箧》

原文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译文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扩展资料

从前有位很出名的盗贼叫做盗跖。有一天,盗跖的门徒曾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道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道呢?入室盗窃之前,能预测房中有无贵重物品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是“义气”;酌情判断能不能动手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是“仁爱”。不能具备这五种素质而能成为大盗的人是不可能的。”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在这世上立足,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恶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标签: 不死 大盗 圣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5dz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