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婚姻法过错方承担什么责任

婚姻法过错方承担什么责任

婚姻法过错方承担什么责任

。婚姻中过错一方一般要承担赔偿责任,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婚姻法对过错方的规定和赔偿

法律主观:

我国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因重婚、有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一规定标志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在离婚过程中无过错方配偶将有权要求另一方配偶就法定婚姻过错行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完善我国婚姻立法制度、保障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抚慰受害人的精神、制裁和预防违法行为、维持社会的安定及维律的公正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上述第46的规定无过错方配偶要请求对方承担婚姻过错赔偿责任必须自身无过错,即请求方如也有过错则不能请求赔偿。笔者认为婚姻法规定的“无过错方”这一概念很难把握,在实践中将使许多受害人无法得到赔偿,也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法律在这里没有明确无过错的内涵是什么,即何为无过错?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对另一方配偶的婚姻过错行为的产生无过错,如丈夫实施家庭暴力完全是其性格暴躁的缘故,妻子从来没有骂丈夫,也没有其它任何可能导致丈夫将会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这样可以说妻子无过错;第二种理解是赔偿请求提起方对婚姻过错行为的损害结果无过错,即其因为对方的婚姻过错行为受到精神和物质的损害,并导致离婚,对这一结果的发生无过错。以上两种理解存在很大的区别,仍以丈夫实施家庭暴力为例,妻子经常辱骂、冷淡丈夫等行为,可以视为是丈夫实施家庭暴力的原因之一,以第一种理解妻子可能就不是婚姻法中所要求的无过错方,将无权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以第二种理解看,妻子经常辱骂、冷淡丈夫等行为只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妻子依然可以成为婚姻法上的无过错方。但不管我们做哪种理解,新婚姻法以无过错作为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前提都是欠妥的。如以第一种解释认定无过错,则在现实中能够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况将是少之又少,因为不管是重婚、同居还是暴力,在复杂的现实中,促使一方做出上述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存在多种原因,如妻子不关心丈夫、有婚外恋、经常无端怀疑、辱骂丈夫等,以第一种解释认定无过错,妻子则显然变成了有过错,无法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再者以第一种解释认定有无过错也是与侵权行为法的理论相违背的,侵权行为法上的违法行为和过错都是针损害对结果而言的,违法行为需与结果有因果关系,过错也是主观对结果的一种态度,而非对中间行为而言。以第二种解释认定无过错,则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受害人将是无过错的,因为照第二种理解,妻子不关心丈夫、有婚外恋、经常无端怀疑、辱骂丈夫等并不构成侵权法上的过错,妻子不关心丈夫可能是丈夫与她人同居的原因,但却不是妻子因丈夫与她人同居而自身受到受害并离婚的原因,妻子不关心丈夫与其自身受到受害是没有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的,也是妻子无法预料的。但如果以第二种解释认定一方的无过错,无视另一方的诱因行为,对赔偿义务方也是有失公平的。何况,在实践中各种复杂的情形都会出现,要逐一仔细分辨另一方的一些诱因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法上的原因也是十分困难的。新婚姻法提出无过错方这一概念是欠妥当的,不管法律将对这一概念做何种解释,都将会对离婚损害赔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有鉴于此,在法律对无过错方这一概念没有消除之前,在立法没有修改之前,在审判实践中不能拘泥于该条所的“无过错方”,而应依照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和民法原则,采取区别过错、过错相抵的原则来裁判案件。只要一方存在四十六条所规定的赔偿情形,另一方不论有无过错及过错大小,都允许其提出赔偿请求,同样,也应允许另一方提出相应的抗辩,并在审判中查清损害的事实,区分过错的有无、大小和程度,在过错相抵之后,由过错大的一方予以赔偿。这样,才能体现审判的公平和公正,才能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律客观:

此外,适用《婚姻法》第46条规定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不论是无过错方还是过错方均可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因此,人民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规定的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46条时,还应区分以下不同情形:1.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2.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在离婚诉讼案件中如果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3.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而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离婚过错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方式。财产损害赔偿主要是指,因过错方的过错行为导致无过错方所持财产的减少,无过错方可能失去的利益,如双方共同经营或者是可期待的利益以及人身伤害所支出的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财产损害赔偿可根据《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对他人财产造成的损害,应按实际损失予以赔偿。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财产损害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全部赔偿要求损害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而且对确定的间接损失也要予以赔偿。精神损害具体是指配偶身份的纯正和感情专一的精神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排他的性生活利益受到损害,家庭暴力或精神压抑所致的肉体伤害和痛苦以及名誉、人格尊严、社会地位等社会价值的贬损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较之财产损害难度较大,金钱买不了感情,但金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婚姻中无过错方的损失。由于精神损害的无形性及其不可估价性特征,法官在裁量精神损害的赔偿金额时,则必须参照最高人民《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0条规定和最高人民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来确定赔偿金的数额,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一、精神损害程度。可以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如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羞辱等情绪障碍;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等等。由于其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应由医学专家划分轻重程度,作出相应判断。二、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具体侵权情节。包括过错方实施过错的种类、动机、情节等。过错程度一般与违法造成损害成正比。三、其他情节。如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过错方对家庭、子女所尽义务的多少和贡献大小,以及加害人的经济状况,承担损害赔偿的能力以及受诉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

起诉离婚有过错方应赔偿多少

过错方离婚的赔偿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主要是针对因一方过错导致离婚的情形,无过错方可依据法律要求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在诉讼中,无过错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构成婚姻法上的过错,作为无过错方有权提出人身损害赔偿。

一、根据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二、婚姻法上的离婚过错方是指:

1、、遗弃家庭成员的。

2、实施家庭暴力的;

3、重婚的;

4、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对于过错方提出的离婚,仍应坚持以是否感情破裂为标准决定是否判决离婚。凡双方感情尚未破裂的,过错方愿意接受调解和好,无过错方及其子女对有过错一方持谅解和争取的态度,应该判不离。如双方感情确实无法挽回,过错方坚持不接受和好的调解,则不能勉强一方不愿维持的婚姻。

在离婚的过程当中,其中一方存在着家暴或者是遗弃家庭成员的,这种行为是属于有过错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需要为此而承担一定的代价,也就是支付离婚损害赔偿金。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或者是判决。

三、起诉离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1、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审核完即归还原告;

2、双方夫妻关系的证明,一般可提供结婚证、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3、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明,一般提交财产清单即可;

4、有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子女的出生证明、户口簿;

5、第二次起诉离婚的,原告还要从开具判决生效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离婚过错赔偿金标准

法律主观:

离婚 过错赔偿是指因过错配偶的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由过错方向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的 民事责任 。 离婚损害赔偿 的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为人有过错。所谓过错并非是离婚行为本身,而是导致离婚的过错行为。新 婚姻法 第46条规定,过错行为包括 重婚 、有配偶者与他人 同居 、实施 家庭暴力 、、遗弃家庭成员等等 二是有损害事实。即因上述过错行为给配偶方造成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 三是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过错行为导致了损害事实的发生。这种因果关系是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四是离婚的发生且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无过错。《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离婚无过错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是无过错方。因为无过错方是受害人,他(她)对分割人即过错方因过错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当然有权主张权利。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显然,第三者不能成为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三者不是离婚诉讼当事人。如果无过错方诉讼第三者,那就是另外一种法律关系,而非离婚之诉。这是离婚损害赔偿 侵权 责任的特殊要求。只有离婚的发生,无过错方始得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无离婚事实的发生,离婚损害赔偿就无从开始,同时要求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必须无过错,本人如有相同的过错行为,则过失相抵,不得要求损害赔偿。 离婚过错赔偿既可适用于判决离婚,也可适用于 协议离婚 。离婚并不因判决离婚或协议离婚而有不同的效力。协议离婚时,双方可就损害赔偿进行约定,无约定的,也并不表示无过错方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协议离婚生效后,无过错方仍可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判决离婚的,无过错方可在 起诉离婚 的同时,提起损害赔偿之诉。 关于违法行为的范围,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因一方重婚,实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 双方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 合法夫妻身份是指男女双方经 结婚登记 已取得 结婚证 ;同时也包括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公布实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 结婚 实质要件的 事实婚姻 。因此,凡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 非法同居 的,或者不符合上述事实婚姻条件的男女,他们因分手引起的人身和财产纠纷,不适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2. 双方已进入离婚诉讼程序 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前提是离婚诉讼。因此,凡是人民 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46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的,人民不予受理。 3.夫妻一方因特定的过错而导致离婚 在通常情况下,离婚的发生有其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而且夫妻双方往往都有主、次不等的责任。但是,只有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遗弃家庭成员这四种法律规定的重大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情况下,过错方才成为承担损害赔偿的主体,无过错方不能向与过错方重婚或同居的“第三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而通奸等婚外性行为,则被排除在外。这里所称的“无过错”仅限于上面列举的四种过错而言,至于其他过错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在所难免,因此对“无过错”不能作扩 大理 解。 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不予受理。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提起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可见,提出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请求的程序是很严格的。同时,对于人民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依法也是不会得到支持的。 此外,适用《婚姻法》第46条规定应当区分不同情况。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不论是无过错方还是过错方均可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因此,人民在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规定的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46条时,还应区分以下不同情形: 1. 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2. 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在离婚诉讼案件中如果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3. 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而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另行起诉。 离婚过错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 精神损害赔偿 两种方式。财产损害赔偿主要是指,因过错方的过错行为导致无过错方所持财产的减少,无过错方可能失去的利益,如双方共同经营或者是可期待的利益以及 人身伤害 所支出的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等费用。财产损害赔偿可根据《 民法通则 》及最高人民《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对他人财产造成的损害,应按实际损失予以赔偿。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财产损害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全部赔偿要求损害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而且对确定的间接损失也要予以赔偿。精神损害具体是指配偶身份的纯正和感情专一的精神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排他的性生活利益受到损害,家庭暴力或精神压抑所致的肉体伤害和痛苦以及名誉、人格尊严、社会地位等社会价值的贬损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较之财产损害难度较大,金钱买不了感情,但金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婚姻中无过错方的损失。由于精神损害的无形性及其不可估价性特征,法官在裁量精神损害的 赔偿金 额时,则必须参照最高人民《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0条规定和最高人民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来确定赔偿金的数额,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精神损害程度。可以考虑受害人所遭受精神伤害和精神痛苦的程度,如出现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哀、羞辱等情绪障碍;因精神和感情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患病等等。由于其损害结果涉及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应由医学专家划分轻重程度,作出相应判断。 二、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具体侵权情节。包括过错方实施过错的种类、动机、情节等。过错程度一般与违法造成损害成正比。 三、其他情节。如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过错方对家庭、子女所尽义务的多少和贡献大小,以及加害人的经济状况,承担损害赔偿的能力以及受诉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八十六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婚姻法过错方赔偿标准

法律主观:

一、婚姻法过错方损害赔偿标准

由于我国对 精神损害赔偿 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对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赔多少也没有明确的数额标准。

具体离婚赔偿金赔多少要具体情况,并结合地区的经济水平具体分析。一般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 1000元—3000元;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3000元—5000元;侵害人侵害行为特别恶劣、受害人的伤害程度特别严重或社会影响特别大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比上述赔偿要高一些。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离婚过错赔偿的数额并不是很高,如果 夫妻共同财产 较多的,可能会得到较高的离婚过错赔偿。因此,在收集证据,索要离婚过错赔偿前要仔细考虑性价比,或者直接咨询一下律师是否需要收集证据,索要离婚过错赔偿。

二、 离婚损害赔偿 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遗弃家庭成员的。

具体说来,离婚赔偿条件如下:

1、一方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的、具有、遗弃行为的。

2、因为上述行为而导致判决离婚。也就是说,离婚赔偿应该以离婚为原因,如果没有达到离婚程度,而是在婚内损害,则不应该单独提起夫妻之间的损害赔偿。

3、受害方受到了损害。这种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两种。

4、请求人无过错。

无过错方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如果提出请求离婚赔偿,必须与离婚诉讼同时进行。如果原告不提出,视为其对这一权利的放弃,以后也丧失了请求赔偿的权利。如果有过错的一方是原告,到提起离婚诉讼,无过错的一方为被告,被告不同意离婚,也没有提起离婚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在一审时如果没提出,在二审时才提出来,人民应当进行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1年内,可以另行提起离婚赔偿偿诉讼。

三、离婚过错方赔偿需要什么证据

在提起离婚过错方赔偿时,需要向提交对方存在过错的证据。

1、重婚的,提交对方重婚的证据。如,对方与第三者领取的结婚证等。此类证据比较好找,因为重婚的肯定会领取结婚证,未领取结婚证的,不属于重婚。调查此证据时,可以试着去民政部门查询。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在此需要提交过错方与他人同居的事实,如,双方入住的小区的邻里证言,门卫的证言,同居双方对外关系、同居者平日的生活习惯等等。此类证据在收集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此类证据涉及到隐私。因此,在收集此类证据时可以试着请律师帮忙,利用律师的专业能力及优势。

3、家庭暴力的,过错方家暴的证据,如,照片、诊断证明、伤情鉴定等等。如果需要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还需要请医生出具精神损害的鉴定书。此类证据比较好收集,只要留心,应该不存在很大的难题。重点是时间上的要求,遭遇家暴的一定要及时取证,保存好证据。

4、遗弃家庭成员的,此时和家暴一样都需要及时保存证据,必要时可以请帮忙,讲笔录作为证据出示。综上所述,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损害赔偿情形的,夫妻双方过错方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 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59m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