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刘伯承墓在哪里

刘伯承墓在哪里

刘伯承墓在哪里

刘伯承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将军岭。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10月27日,由刘帅子女刘太行、刘太迟、刘雁翎和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负责同志护送,将刘帅灵骨安放在将军岭第一个129台阶处,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将军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北,因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王新亭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撒在这座山,从此被称为将军岭。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开县的刘伯承墓是真的吗?

一,不是刘伯承墓,而是故居。

二,刘伯承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河北涉县,一处位于重庆市万州区50公里,距开县城28公里,是原四川省、现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面积8.65亩。刘伯承故居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小华山一台地沈家湾,门前的浦里河沿山脚缓缓流过,直通长江。故居翠竹环抱,地貌特异,颇多传说。可遥望对面云雾飘浮酷似睡佛的山岭,俯瞰河边农贸兴旺的赵家镇。看上去山腰像一把座椅,椅前的一台地名日“点将台”,山对面广阔的坝子呼之为“阅兵场”。每当稻子收割后,那一坝水田堆立的谷草垛,如同百万军士排列的方阵,一派恢宏气势。

刘伯承元帅埋在什么地方

刘帅骨灰分别葬在

老家重庆开县故居前

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将军岭

南京军事学院旧址(现南京军区司令部院内)

军神刘伯承碑文上写什么?

刘伯承在老家重庆市开县城南的墓碑碑文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亲书“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

刘伯承简历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名伯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四川省开县(今属重庆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创始人和领导人,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有“川中名将”、“军神”的称号。1911年参加辛亥,后参加了护国、战争。加入中国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副等职。他对中队的建立和壮大,对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朽贡献。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一、详细介绍:

刘伯承原名明昭,1892年12月 4 日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

宣统三年(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 命的学生刘伯承军。

1912年考入重庆军将校学堂。

次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党。在护国、战争中, 历任连长、团长。

1916年 3月率四川护攻占丰都时,头部中弹, 右眼致残。

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时,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屡打胜仗,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党。

1926年12月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沪州、 顺庆(今四川南充)起义,任总指挥,率部同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

1927年接受指示后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失败后经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留学苏联。

1930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2月回国,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

1932年 1月进入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1932年10月任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 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用俄语当面怒斥从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而被撤职,调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1934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兼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1935年 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支持的主张。会后,协助、周恩来等指挥红军四渡赤水。

1935年5月 4日, 指挥干部团强占皖平渡,保证全军安全北渡金沙江。随后任先遣队司令,与政委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

进凉山时,坚定地执行中国党的民族,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并在当地留下民族团结的佳话。第一、 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作为总参谋长与朱德随红军总部在左路军。他和朱德坚定地维护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同张国焘的活动进行了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在山西前线组织所部进行阳明堡夜袭战、七豆村伏击战等战斗。

1938年后,与政委、副师长徐向前等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沉重地 打击了日军。

随后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袭正(定)太(原)、平汉、自(圭)晋(城)和(大)同蒲(州)铁路交通线。

1943年 9月赴延安。

1945年 6月当选为 第七届委员。

1945年 8月20日,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5年9月至11月与政委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粉碎了军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路的企图。

1946年 6月,与政委奉主力部队在十个月内连续组织陇海、定陶、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九个战役,歼敌十二万余人,挫败军的全面进攻。

1947年 6月,与率十二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1947年10月,蒋介石派白崇禧指挥 33个旅围攻大别山。 12月,刘邓决定以等率主力在大别山坚持内线斗争,刘伯承率一部北渡淮河,调动敌人。刘邓大军和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互相配合,经十个月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军进一步陷入被动。

1948年 5月,任中原军区司令员。

1948年11月,与、陈毅、 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

1948年12月15日,与、陈毅指挥中原将军第十二兵团全歼于宿县以南的双堆集地区。

1949年 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

1949年4月,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道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 区。

同年冬,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第一野战军的配合下进军大西南,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方针,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

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

1950年冬,他领导组建人民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

1954年任人民军事委员会副、训练总监部。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8年被扣上教条主义的帽子而受到错误的批评。

1959年后曾负责的战略研究工作。他是第八届至第十一届局委员。

1966年 1月起任副。他还是第二至第五届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2年,因年高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 7日在北京逝世。

二、人物评价: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战争的全部过程。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面对荣誉和功劳,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的领导所给自己的,离开党,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自己一旦死了,在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自己最大的光荣。”其主要著述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译著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苏军《合同战术》等。

雨花功德园的烈士墓

一九五四年二月,为安葬震惊中外的“宛南事变”中牺牲的原新四军将领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的遗骨,在刘伯承、陈毅元帅的关心下,和原华东军区领导在南京附近多次选择地点,最终定址于雨花台望江矶。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九日举行了隆重的“三烈士”安葬仪式。1992年南京市批准“三烈士”墓为高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六年三月,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南京军区部又在石头山西岗筹建了“军人烈士公墓”。先后安葬了张祖谅、梁从学、刘培善、聂风智等五十六位开国将军校官和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新四军领导。

刘伯承的伟大故事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

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

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

缅怀革命先烈资料

1、刘胡兰烈士

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党万岁”。她用心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

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党万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党正式党员。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3、刘伯承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齐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叛变,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将一齐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

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刘伯承的资料

刘伯承(1892~1986)原名明昭

刘伯承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同志在漫长的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将永远彪炳史册。1911年参加辛亥,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加入中国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副等职。他对中队的建立和壮大,对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世人的评价: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元帅留下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名句。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写道:“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大知识分子,大军事家。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对于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其主要著述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译著有《苏军步兵战斗条令》、苏军《合同战术》等。

你佩服刘伯承将军吗?为什么?

我最敬佩刘帅的,是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想当年刘帅坐镇西南,人称“西南王”,每日登门拜访者不计其数。刘帅无论亲疏,一律不徇私,这导致许多人说他“不讲情面”。不久,刘帅辞去职务,担任陆大校长。兢兢业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刘帅生平著书立说,翻译发表著作百万余字,无论战况如何紧急,他总要抽出时间来翻译军事著作,正是他的辛苦编译,才使得全军的指战员得到最新的军事理论的指导,可谓功不可没。

功绩虽高,刘伯承从不自傲,功名利禄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浮云,他曾经说过,我只求死后墓碑上刻着: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即可。

时至今日,我站在刘伯承的塑像前,瞻仰他的风采,透过他那厚厚的镜片,我可以看到他睿智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一种希冀,一种展望!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家、中国民主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原名孙文,号逸仙。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的先行者,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中华民族和中国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后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陵

标签: 刘伯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p7or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