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惊蛰什么意思惊蛰节气习俗有哪些

惊蛰什么意思惊蛰节气习俗有哪些

惊蛰什么意思惊蛰节气习俗有哪些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惊蛰有三大风俗,分别是祭白虎化是非、打小人去霉运、祭雷神蒙鼓皮。祭白虎化是非是指拜祭时用纸绘制白老虎,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用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打小人去霉运是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了冬眠的小人,为了避免小人捣乱,人们会在惊蛰这天打小人。祭雷神蒙鼓皮是因为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敲鼓以求平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农历惊蛰是什么意思?

      “农历惊蛰”是指农历(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拟从三个方面讲清楚—— 

一、“惊蛰”语析

      “惊蛰”中“惊”字用得真好。蛰,是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而一旦时机到来,就是到了“惊蛰”的时候,那些冬眠的动物就一惊而起。这个“惊”字真用得妙,把沉睡已久后的崛起形态表现了出来。

      惊蛰的意思是指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个解释:“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可见此时已经是春雷萌动。

      这个“惊蛰”原为“启蛰”。中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始发也。”汉景帝的名字中有个“启”字,为了避讳就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并将惊蛰挪到雨水节气后,才形成了今天的顺序。

      这一改还真是改出了境界。“启”只是平静地表示了“开启”的意思,而“惊”则是拟人手法,把动物拟人化了,那些小动物面对沉睡后的觉醒,好像都有“惊慌失措”的神态。

二、惊蛰的气候特点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是公历3月5日至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到来后,气候特点是乍寒乍暖,风的变化较大,气温明显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惊蛰被称为春天的“复活节”,因为此时春芽和病毒同时复活了。

三、惊蛰“三候”

      此时已经是仲春,进入了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惊蛰“三候”就表现了这个时节的变化特点:先是桃花开,然后黄鹂叫,最后是斑鸠飞来了。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在惊蛰之际开花。接着是棣棠花、蔷薇花、李花、杏花、海棠等等,也会在此时开花。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鹏,黄鹏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四、惊蛰习俗

      基于惊蛰的气候特点,古代形成了以下一些习俗——

      吃梨。在惊垫节气中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感冒咳嗽,所以民间有惊垫吃梨的习俗。此时吃梨可生津润燥,预防风热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很符合此节气的节令特点。

      植树。三月惊雷过后,“植树节”就随之而来了。

      赏早樱。惊蛰过后,绵绵春雨连日而来,使空气变得非常清新。早樱也在争相开放。

      这些习俗,如今都可沿袭下来:吃梨有利健康;植树有利生态建设;赏早樱可以放松心情,有利身心。

      惊蛰是开启百花盛开景象的起始。当惊蛰来临之际,让我们走出家门,走向春天,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时光吧!

惊蛰是什么节气?有什么习俗吗?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


惊蛰民间习俗

①祭白虎。

主要在广东一带,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动物。一方面它凶猛无比,能够辟邪,因而古书说:“画虎于门,鬼不敢人。”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放在神坛前。这一习俗现在还很盛,很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每到惊蛰,特别是中老年人就会手拿祭品,排队祭白虎。

打小人。

源于驱虫,春雷惊醒了害虫,每到这一天,农户就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人们认为小人就好像害虫,惊蛰后也开始出来活动。到庙里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

③金豆开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吃梨。

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惊蛰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习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一般在阳历3月5一7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蛰”指冬眠,“惊蛰”就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我国古代还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鹏)鸣;三候鹰化为鸿。”

习俗:农谚说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长期以来,民间也形成了很多关于惊蛰节的活动和习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祭白虎、炒虫、打小人、吃梨了。

祭白虎主要在广东一带。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动物。。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坛前,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这一习俗现在还很盛,很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每到惊蛰,特别是中老年人就会手拿祭品,排队祭白虎。有些人还拿鸭蛋喂虎,同时口里念叨“好人近身,小人远离”。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雨水节气之后我们就要迎来春天里的第三个节气,也就是惊蛰节气,这个节气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特殊的节气。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惊蛰的含义和风俗。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1

   惊蛰民俗

  惊蛰吃梨,这是在中国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缓解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品尝。在陕西,部分地方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也就意味着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就像是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

   惊蛰含义

  惊蛰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于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惊蛰作为一整年之中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方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天气回暖较快。“春惊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的时候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在中国民间谚语有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这一天的时候,中国南方大部地方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方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逐渐的慢慢展开。

   惊蛰适合做什么事情

  中国一直以来的在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总是胡乱说话。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2

   惊蛰的含义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的意思是在这个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总之,是春天来临的体现。

   惊蛰吃梨的习俗故事

  惊蛰吃梨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一些故事中找到线索。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所以在山西各地,在惊蛰这天吃梨成为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情。

   梨子的新吃法

  舌尖上的中国人,在吃梨的时候也有很多新方法。将梨子洗净,掏出核,中间掏空,放入适量的.冰糖和枸杞;上锅蒸约15分钟左右,出锅即可食用。这样做出来也是十分美味的。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3

   这一节气是怎么来的

  惊蛰又叫“启蛰”,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就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这一节气有什么特点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气候跨度大,“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这一节气有什么习俗

   祭白虎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时节出来觅食,开口噬人,不小心冒犯到白虎,那么这年内会经常遇到小人,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即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使其不再出口伤人,说人是非。

   打小人

  在民间有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霉运,宣泄内心的不满,“打小人”的习俗正是如此。

标签: 惊蛰节 习俗 惊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p7mn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