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寻隐者不遇的寻怎么写

寻隐者不遇的寻怎么写

1. 寻隐者不遇改写

第一个:唐代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叫贾岛。一天,天气晴朗,天水汪汪,贾岛准备到山林中拜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老朋友,贾岛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山林中。

寻隐者不遇的寻怎么写

到了山下,贾岛一边走一边向路人打听老朋友的住处,就这样边走边打听,很快,他看到远处山林中有一处小茅屋,屋前有几十棵郁郁苍苍的松树,树下有个童子正在扫地。“该到了。”想到这,贾岛急走几步,上前向小童打听到:“你师傅在家吗?”

“我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知道在哪座山了吗?”贾岛有点失望。

“就在这座山上了。”童子答道。

“那就好了!我到山上去找他。”贾岛高兴地说。

“只是这山上云雾茫茫,你根本找不到我师傅了”

童子的话让贾岛彻底失望了。贾岛带着遗憾的心情,慢慢向山下走去。

走在路上,贾岛有感而发,吟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二个:

寻隐者不遇(改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昨夜的一场蒙蒙春雨,给大山洗了一个澡。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清丽脱俗。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翠绿的柳叶……点缀在绿色的山林中。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座大山,好像给整个森林披上了白茫茫的纱巾,就像传说中的灵山一样云雾缠绕。一个个笋芽儿破土而出,好奇地张望着四周。他——贾岛,迈着轻松地步伐,踏着石头铺成的山间小道,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它那位隐居在山林里,多年不见的至交。

快到中午的时候,贾岛终于看见了至交的家——一间茅草屋,草屋四周有一圈长长的竹篱笆,旁边还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松树,在松树下面有一个童子,他正在清扫院落。贾岛看见了激动地走到松树下面,拱着手,彬彬有礼地问:“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在家吗?”童子好奇的打量了贾岛一番以后才回答,“您来得真不巧,我的师傅不在。”贾岛着急地问:“那你的师傅到那里去了呢?”“我的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童子回答说。贾岛紧追着问:“你知道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童子指着那座山说到:“巍峨的大山,云雾缠绕,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在哪里。”贾岛听了唉声叹气,遗憾地说到:“我们两人好朋友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这次,我千里迢迢地赶过来,特地来看望他老人家,可是他偏偏上山采药去了。小师傅,那你的师傅要什么时候回来呢?”“先生,我的师傅起码晚上天黑了才回来。”贾岛听了以后跟童子说:“晚上我等不了了,那先我走了,等你师傅回来时请你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就说贾岛来看望过他了,再见了小师傅。”

贾岛远道而来没遇到至交,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草屋下了山。只有草屋旁的那棵苍天大树——松树目送了贾岛,好像在替他的主人送别贾岛……

希望采纳

2. 寻隐者不遇的中心思想怎么写

中心思想: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出处:《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3. 改写( 寻隐者不遇)的作文

《寻隐者不遇》改写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唐朝诗人贾岛想趁着这个好天气到隐居在松林里的老朋友那儿拜访拜访。于是,他便兴致勃勃地带上包裹,迎着艳阳,向那片松林的方向走去。

连绵起伏的高山,苍翠挺拔的大树,悠悠的白云,潺潺的流水……眼前真是人间仙境呀!朋友能过上如此行云野鹤般的生活,着实让人羡慕啊!贾岛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前行。曲径通幽,来到一片枝繁叶茂的松林前,贾岛就看见了一座掩映在树林中的有些简陋的小草房,他想,这一定就是那位隐者的住处了,心中一阵兴奋,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柴门紧闭,这时从远处奔来了一个小男孩,诗人转身向前询问,问:“小兄弟,你知道茅屋的主人去哪了吗?”童子打量了一下来人:“您问的是我的老师吧?老师去山上采药了。”贾岛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但仍抱着一丝希望:“那你老师到哪儿采药了呢?他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呀!”童子说:“就在这座山中。”贾岛心中一喜,赶忙追问:“你能告诉我在山上的哪条路吗?”童了摇摇头:“这座山十分高大,而且云雾缭绕,我不知道具体的位置,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贾岛听了怅然若失,只好告辞。他回头望望那云雾迷漫、飘渺缠绕的群山,转念又想:朋友本是超然世外之人,我这凡夫俗子岂能轻易相见。想到这儿,贾岛不禁随口吟诵道: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 寻隐者不遇的作文

在深山中,住着一位品行高尚、超然物外的隐者。

一天,作者满怀希望地来到深山中,拜访这位闲云野鹤般的隐者,他家周围绿树成荫,青山叠翠,景色秀丽宜人。 诗人看见了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天真无邪的小童子,便弯下腰来,和蔼可亲地问道:“小朋友,你的师傅在家吗?” “我的师傅去采药了!” 小童子回答道。

诗人听了,原本心里的希望立刻破灭了。 小童子又说:“师傅走得不远,就在前面那座山上。”

诗人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又升腾起一线希望,想:就在前面那座山呀!这可好找了。诗人问道:“小朋友,你能带我到山上去找你的师傅吗?” “山上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在哪儿。”

小童子无奈地答道。 诗人这次彻底失望了,他也只能望山而叹了。

最后,诗人满怀遗憾地回到家中,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5. 寻隐者不遇谁写的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标签: 隐者 不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m9zm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