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古代的信字怎么写的

古代的信字怎么写的

1.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写法

金文和甲骨文都没有“信”字小篆写法/pic/zy/xz2/4FE1.gif字典解释及字源字形/zd/zi/ZdicE4ZdicBFZdicA1.htm信 xìn〈形〉(1) (会意。

古代的信字怎么写的

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信,诚也。——《说文》有诸已之谓信。

——《孟子》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信者,诚也。

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礼记·经解》信誓旦旦。——《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词性变化--------------------------------------------------------------------------------◎ 信 xìn〈动〉(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不我信兮。

——《诗·邶风·击鼓》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不自信。

——《战国策·齐策》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犹信。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已诺不信则兵弱。

——《荀子·富国》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贾谊《过秦论》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安所见。

——《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5) 证实;应验 [verify]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6) 知晓 [know]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信 xìn〈名〉(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以继好结信。

——《左传·襄公元年》(2) 符契;凭证 [sign]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宜急追信改书。

——《资治通鉴》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

——《世说新语·文学》(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函使报信。

——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10) 姓◎ 信 xìn〈副〉(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3) 果真,的确 [certainly]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史记·华佗传》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知生难恶。

——唐· 杜甫《兵车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写法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 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3.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写法

金文和甲骨文都没有“信”字 小篆写法 /pic/zy/xz2/4FE1.gif 字典解释及字源字形 /zd/zi/ZdicE4ZdicBFZdicA1.htm 信 xìn 〈形〉(1) (会意。

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2) 同本义 [honest sincere] 信,诚也。——《说文》有诸已之谓信。

——《孟子》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信者,诚也。

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礼记·经解》信誓旦旦。——《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4) 真实,不虚伪[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谓为信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词性变化-------------------------------------------------------------------------------- ◎ 信 xìn 〈动〉(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

——《诗·邶风·击鼓》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不自信。

——《战国策·齐策》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犹信。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

——《荀子·富国》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贾谊《过秦论》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安所见。

——《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 住宿两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5) 证实;应验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6) 知晓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 信 xìn 〈名〉(1) 信约;盟约[oath of alliance] 以继好结信。

——《左传·襄公元年》(2) 符契;凭证 [sign]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书。

——《资治通鉴》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

——《世说新语·文学》(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讯”。音讯 [message;information]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letter] 函使报信。

——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10) 姓 ◎ 信 xìn 〈副〉(1) 放任;随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3) 果真,的确 [certainly]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史记·华佗传》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知生难恶。

——唐· 杜甫《兵车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中国古代信封的写法

原发布者:1154395353

信封的写法1、左上角方框内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一般是六位数字。2、接着在第一横线上写收信人的地址。3、然后在第二条横线上写收信人的姓名,不能写称呼。4在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5、右下方方框内写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完成信封•家住贵州省绥阳县黄杨镇金子村大湾三组的余梅梅同学给广东省东莞市黄田镇希望村东风组的袁芳芳小朋友写了一封信,袁芳芳那里的邮政编码是867812,余梅梅的是563309。请你帮她填写信封,把这封信寄出去。别忘了要买邮票张贴在邮票张贴出。

5. 古代写信的格式

一、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二、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 对祖父母、父母亲用。尊鉴 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

〈鉴,是看信的意思。〉 道鉴 对师长用。

赐鉴 对普通长辈用。大鉴 对平辈用。

惠鉴 对平辈用。鉴 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 敬叩 拜上 对平辈:谨启 鞠启 手书 对晚辈:字示 白谕 书信上的称呼 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祖父 母 孙 孙女 令祖父 母 家祖父 母 父 母亲 儿 女 令尊 堂 家父 母 伯父 伯母 侄 侄女 令伯 伯母 家伯 伯母 兄 嫂 弟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弟妇 兄 姊 令弟 弟妇 舍弟 弟妇 姊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妹 家姊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贤妻 夫 尊 嫂夫人 内子 人 吾儿 女 父 母 令郎 媛 小儿 女 贤媳 愚 贤媳令媳 小媳 贤侄 侄女 愚伯 伯母 令侄 侄女 舍侄 侄女 君舅 姑 媳 令舅 姑 家舅 姑 〈二〉亲戚称谓表 称人 自称 对他人称 对他人自称 外祖父 母 外孙 女 令外祖父 母 家外祖父 母 姑丈 母 内侄 侄女 令姑丈 母 家姑丈 母 舅父 母 甥 甥女 令母舅 舅母 家母舅 舅母 姨丈 母 姨甥 甥女 令姨丈 母 家姨丈 母 岳父 母 子婿 令岳 岳母 家岳 岳母 姊丈 内弟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内兄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嫂 表弟 妹 令表兄 嫂 家表兄 嫂 表弟 弟妇 表兄 姊 令表弟 弟妇 舍表弟 弟妇 内兄 弟 妹 姊婿 令内兄 弟 敝内兄 弟 襟兄 弟 襟弟 兄 令襟兄 弟 敝襟兄 弟 贤甥 甥女 愚舅 舅母 令甥 甥女 舍甥 甥女 贤婿 愚岳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祝贺语 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致歉语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对长辈用:敬请 福安。

/恭请 崇安。/敬请 教安。

对平辈用:敬请 大安。/敬请 台安。

/顺颂 时绥。对晚辈用:顺颂 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对长辈用〉恭请 礼安。〈对平辈用〉敬请 礼安。

对生病的人用:敬请 痊安。

6. 古代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二、结束语 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三、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四、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五、常用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扩展资料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

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信。

7. 古代书信格式,发图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举例: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标签: 信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m9e9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