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竖弯竖折怎么写

竖弯竖折怎么写

1. 竖弯怎么写

竖弯的笔画写法如下:

竖弯竖折怎么写

1、下笔写短竖。

2、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

3、收笔稍重。

注意:从上往下右弯,不要写成直角。

含有竖弯的字:四、西、匹、酉、泗、洒、栖、牺、硒、酒等。

扩展资料:

含有竖弯的字的笔画:

详细解释:

一:洒的基本解释

洒[sǎ]

1.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洒水。

2. 东西散落 :粮食洒了。

3. 姓。

洒[xǐ]

古同“洗”,洗涤。

二:栖的基本解释

栖[qī]

1. 鸟禽歇宿 :“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

2. 居留,停留 :栖身。

栖[xī]

1. 〔栖栖〕形容不安定。

2. 〔栖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三:牺的基本解释

牺[ xī ]

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 :牺牲。牺尊(古代牺牛形的酒器)。

2. 竖弯和竖折有什么区别

自己看看了

竖弯和竖折的区别

教学目标:

1、认识竖折、竖弯、竖弯钩三种笔画的笔势名称,笔势区别和书写方法。

2、按照三种笔画的正确笔势写好本课例字。

教学重点:

掌握这三种笔画的笔势区别和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按照这三种笔画笔势的书写要领和标准,正确地书写本课的笔画和例字。

教学用具:粉笔、田字格小黑板、课本、挂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习用具和课外练习。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五种笔画笔势。

2、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六课 笔画转折变化

2、认识笔势。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三种笔画的形态,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A.竖折的形态特点是:它是由竖画和横画组合而成的复合笔画,竖画正直略短,折角成方角,折后横画向右平伸略长。

B.竖弯的形态特点是:它是由竖和横组成的复合笔画,它多用于方框内部。竖短,横更短,转折处圆弯,外形较短小。

C.竖弯钩的形态特点是:它是单独笔画。竖笔头略粗,身正直略长;转折处圆弯,弯后横平略短,钩尖向上。

(2)启发学生进行各笔画的笔势比较,说出笔势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竖弯与竖弯钩两个笔画很相似,让学生联系笔画观察黑板上的小动物,竖弯就像图上的毛毛虫,身子稍短且挺直,竖弯钩就像图上的小蛇,挺直的身体略向左斜,尾巴尖端直向上钩,身子稍长。利用男字格的横、竖中线找准笔画的位置。

B.三种笔画的笔势比较:

竖折竖画正直,横平向右,折角形方。

竖弯竖画正直,横平向右,转角圆弯。

竖弯钩竖略斜左,横平向右,转角圆弯,钩尖向上。

3、书写练习。

(1).讲解竖折、竖弯、竖弯钩的书写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竖折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正直,折后写横,向右平伸,到尾轻驻提笔。简言之即“点、竖、折、横、收”。

竖弯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宜短,圆转向右,转横宜短,顿笔回锋收笔。简言之即“顿、竖、弯、横、顿回”。

竖弯钩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正直,圆转向左,弯后横平,转钩轻顿,向上出锋。简言之即“顿、竖、弯、顿钩”。

(2).老师示范书写笔画,讲解书写要领,组织学生描红练习。

4、例字教学:

(1).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折”的例字“山、画、医”。

A.说出这三个字的笔顺,组织学生书空。

B.教师示范书写例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练习。

(2)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弯”的例字“四、西、醒”。

A.学习竖弯的笔势标准,并组织学生练习例字笔顺。

B.教师示范书写例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练习。

C.学生临写例字,教师巡堂辅导。

(3)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弯钩”的例字“化、完、包”。

A.学习竖弯钩的笔势标准,并组织学生练习例字的笔顺。

B.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堂辅导,并发给学生有田字格的小黑板书写“山、画、医、四、西、醒、化、完、包”九个例字。

C.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组织讲评。

4、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作业情况,表扬专心听课、仔细观察、用心书写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3. 竖折弯钩怎么写

竖折折钩中竖要写短,略微向**斜。转折时一定要稍顿笔写出尖角,向右上行笔写横,横略微带点弧度。

第二个转折时顿笔稍夸张一定写圆润,再向左下写竖钩。竖钩也要稍带弧度,不要写得笔直,起钩时,先向左下弯曲再起钩,钩不要写太长。

竖折折钩和竖折弯钩没有区别,竖折折钩的别名是竖折弯钩。竖折折钩的笔画为㇉;笔形为折笔;折数为3;笔画名称为竖折折钩;别名为竖折弯钩、竖折横折竖钩;

扩展资料:

按统一码标准,汉字有8种基本笔画:横、竖、点、提、撇、捺、钩、弯。基本笔画互相搭配产生29点复合笔画,共37种笔画,最新版本收录笔画数为36个。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笔画

4. 田字格笔顺竖弯怎么写

中国笔顺里没有“竖弯”,只有“竖弯勾”。

1.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1]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2.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钩(亅)”,又称“永字八法”。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又称为“札字法”。

3.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部件也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正确认识笔画及笔顺,对汉字的认识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5. “竖折”和竖弯笔顺一样吗

自己看看了竖弯和竖折的区别 教学目标:1、认识竖折、竖弯、竖弯钩三种笔画的笔势名称,笔势区别和书写方法。

2、按照三种笔画的正确笔势写好本课例字。教学重点:掌握这三种笔画的笔势区别和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按照这三种笔画笔势的书写要领和标准,正确地书写本课的笔画和例字。

教学用具:粉笔、田字格小黑板、课本、挂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习用具和课外练习。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五种笔画笔势。

2、导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六课 笔画转折变化2、认识笔势。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三种笔画的形态,归纳出它们的特点:A.竖折的形态特点是:它是由竖画和横画组合而成的复合笔画,竖画正直略短,折角成方角,折后横画向右平伸略长。

B.竖弯的形态特点是:它是由竖和横组成的复合笔画,它多用于方框内部。竖短,横更短,转折处圆弯,外形较短小。

C.竖弯钩的形态特点是:它是单独笔画。竖笔头略粗,身正直略长;转折处圆弯,弯后横平略短,钩尖向上。

(2)启发学生进行各笔画的笔势比较,说出笔势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竖弯与竖弯钩两个笔画很相似,让学生联系笔画观察黑板上的小动物,竖弯就像图上的毛毛虫,身子稍短且挺直,竖弯钩就像图上的小蛇,挺直的身体略向左斜,尾巴尖端直向上钩,身子稍长。

利用男字格的横、竖中线找准笔画的位置。B.三种笔画的笔势比较:竖折竖画正直,横平向右,折角形方。

竖弯竖画正直,横平向右,转角圆弯。竖弯钩竖略斜左,横平向右,转角圆弯,钩尖向上。

3、书写练习。(1).讲解竖折、竖弯、竖弯钩的书写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 ?竖折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正直,折后写横,向右平伸,到尾轻驻提笔。简言之即“点、竖、折、横、收”。

竖弯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宜短,圆转向右,转横宜短,顿笔回锋收笔。简言之即“顿、竖、弯、横、顿回”。

竖弯钩的书写方法是:起笔轻顿、转竖正直,圆转向左,弯后横平,转钩轻顿,向上出锋。 简言之即“顿、竖、弯、顿钩”。

(2).老师示范书写笔画,讲解书写要领,组织学生描红练习。4、例字教学:(1).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折”的例字“山、画、医”。

A.说出这三个字的笔顺,组织学生书空。B.教师示范书写例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练习。

(2)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弯”的例字“四、西、醒”。A.学习竖弯的笔势标准,并组织学生练习例字笔顺。

B.教师示范书写例字,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练习。C.学生临写例字,教师巡堂辅导。

(3)辅导学生书写包含笔画“竖弯钩”的例字“化、完、包”。 A.学习竖弯钩的笔势标准,并组织学生练习例字的笔顺。

B.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堂辅导,并发给学生有田字格的小黑板书写“山、画、医、四、西、醒、化、完、包”九个例字。C.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组织讲评。

4、课堂小结:小结本课学习内容、作业情况,表扬专心听课、仔细观察、用心书写的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标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lqwe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