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记事篇怎么写

记事篇怎么写

1. 以记事写一篇日记如何写

名师支招1: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

记事篇怎么写

写记事的日记,首先应当了解这件事,了解得越清楚越好。这样对事件的印象才会深,感受也会加深。比如日记《理发》:

我们来到理发馆,理发员叔叔给我安排了一个座位,就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给我理发。这时候,我已经很困了,那就剪刀“咔嚓”声就像催眠曲一样,我坐在椅子上不知不觉闭上了双眼,慢慢地开始进入梦乡。

名师支招2:要把事情写清楚

记事要清楚,就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周记本网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比如日记《送小鱼回家》

时间:今天

地点:漳河

起因:“我”看见一些小鱼小虾被丢在地上。

经过:“我”觉得很可怜,就把它们捡起来放到水池里养着;“我”和 爸爸把那些小鱼小虾放到水中。

结果:小鱼小虾仿佛在对“我”说:“谢谢你,我们终于回家啦!”

名师支招3:要把事情写具体

对事情的重要过程、场面、主要人物等,要做具体的描写。因为这些因素可以很好地呈现这件事情的意义,给人留下真实、深刻的印象。比如日记《掉床风波》:

忽然,“咚”的一声响,蒙胧中,我还以为是枕头掉下去了呢,伸手一摸,哎哟,手疼极了,我大叫起来:“妈妈,妈妈,快——快来呀!”爸爸妈妈闻声赶来,打开灯,见我掉在床下,又好气又好笑。

名师支招4:善于联想和想象

写作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对观察到的事实加以补充和引申,这样可以使事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刻。比如日记《摘草莓》:

我进了大棚一看,哇!好多呀!一个个鲜红的草莓静静地挂在绿色的茎上,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呢!

2. 怎么写记事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

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

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

“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

3. 【怎样写一篇好的记事文章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

4. 记叙文怎么写

如何写好记叙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

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

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

……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

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

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

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

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巧合法等等。

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蜜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5. 记叙文怎么写啊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 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 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 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 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3. 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4. 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6. 怎么写记叙文

怎样写好记叙文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7. 如何写一篇记事散文

离开故乡已有八个月了,当我提着行李,远远地看到苍茫夜色中故乡的灯火时,心儿便无比的喜悦激动着,顾不上旅途的疲惫,我飞步奔进了那个我朝思暮想的山村里。

我突然回家,爸爸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妈妈则噙着喜悦的泪花看着我问长问短。接着妈妈便做饭去了,因为我还没有吃饭呢!在餐桌上,我问起了家里的情况,爸爸说起了合肥的房子出租的事;当我们谈起山村里的人事变化时,爸爸告诉我:“大主人死了。”

“什么?大主人死了?”我一时愣在那里,本来十分可口的饭菜嚼在口中也不知味道了。一个穿着一身破衣服、满脸胡子拉茬、光头干巴痴呆的老头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晃荡着并渐渐清晰起来。

大主人姓朱,大名树。据村里年纪大的人说,在那个人人脑袋发晕发狂的年代,大主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学来一句:我们是社会的“大主人”,反反复复的念叨着;于是村里的人便送他一个外号:大主人,真正的名字反倒没人叫了。

在长江南岸还盘踞着一块臭石头的时候,大主人随他的母亲逃壮丁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后来,便在这里的朱姓家族认了宗。不久他的母亲便去世了,他又无亲无故的,孤伶伶的一人住在村里的牛棚旁边。

大主人有些痴呆,在他年轻力壮的时候,特别的“想老婆”,人前人后的唠叨。便有人故意寻开心骗他说,某某地有一个女人,她原来本是你妈给你订的娃娃亲,该是你的老婆,嫌你又穷又脏,跟别人跑了,你现在应该去和她重修旧好,把她要回来。

他听了几次之后,竟当了真,高高兴兴的洗了个澡,换了身没破的衣服跑了去。结果被那一家的男人提着大棍子追了出来,吓得他跑掉了裤子也不敢停下来去提一提。

像这样的一个单身汉每天除了去捣鼓他的几片田地之外,余下的时间,也只有拢着手到处晃悠了。村子里的组长便将自己的一亩水田租给大主人种,生产收割他全不管,到时看产量给一部分粮食给大主人作为报酬。

大主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土地,无经济来源,自种的粮食当然不够吃。于是他高高兴兴的应下了这件事。

风里来雨里去,收过谷子后,组长给了他三箩谷子,看起来约有二百斤左右。可后来据大主人自己说,那三箩谷子只加工了不到一百斤米。

原来,那个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家里奖状贴满了四壁的组长将二扬稻(瘪稻)与谷子掺在一起给了他。从人们的议论中大认再傻也明白自己是被人耍了,他就再向组长去要谷子,吃了闭门羹,谷子没要成,反而得罪了人家。

到了冬天下雨时,牛棚一侧的墙被淋湿了倒了下来,大主人虽很幸运未被砸死,可他那可怜的又脏又暗的窝儿便全方位的开放了,冻得他缩着光头躲在被窝里发抖。他听了别人的主意又去找组长给他解决这个困难。

组长正捧着茶杯烤火呢,看了看大主人哭丧着的脸说:“我没空。”大主人又去找村长,却没有了下文。

如此几次,他实在冻得没奈何了,便自己用茅草扎了道篱笆,总算挡了点风雨。那一年大主人种了一亩田,却将自己的庄稼耽误了,结果粮食仍然不够吃,冬季雨雪天他便赖在床上不起来,一天喝一餐玉米糊糊。

后来一个小孩子说他看见大主人将暖手火钵里的焦炭放在嘴里咯嚓咯嚓的嚼得满嘴乌黑的咽了下去。对此村里的人有的表示惊讶,有的则认为他是个半痴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

议论几句之后也就再无从谈及了。倒是有几个长头发的妇人挺“关心”这件事,见了大主人之后时而会问一问:“听说你吃焦炭呢?有这回事?”大主人在贫穷、孤独和劳乏中挣扎着,这以后他又给许多人翻过地,种过庄稼,可人家许给他的承诺却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兑现。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也便一天天地老去。到了去年夏天的时候,他打着赤膊,原本壮实的胸脯上,肋骨一根根清晰地凸了出来。

他七十还差好多呢,手里已多了一根拄手的棍子。而他那破屋子上的瓦片因天长日久已遮不住风雨了;再加上木头做的屋梁和椽子一根根的腐烂,泥墙一天天的倾斜,大主人终于感觉到了危险,干脆将所有的家当(一张破床,一只破木箱)搬到了牛棚里。

在他年壮的时候,他还可以去做一些力气活去糊一口饭吃,还可以种一点农副作物去换一点油盐钱。等到他老了,还是要去种他的地,以求收些微薄的粮食维持生活——虽然他连走路都已颤颤巍巍。

人们看到了他才会想起他的存在,茶余饭后不经意间提到他,也有人叹息道:“大主人真是老了,都拄拐棍了,他倒真是一个‘无’保户啊!”住大主人隔壁的阿三嫂有一天在河边洗衣服时道:“大主人昨晚在哭呢!”“哭什么呢?”一起洗衣服的人问道。“他哭他的妈呢!他说他的妈为什么那么狠心,丢下他走了,让他一个人活着受罪。

唉,真是痴憨一个!”有一天深夜,天气很热,我躺在屋外的竹床上,忽然听到大主人用哭腔叫着:“阿三!阿三!”我连忙跑到牛棚里去,只见大主人一手举着油灯(他用不起电),一手捂着鼻子,低了头坐在地上,阿三站在一边。煤油灯下微弱的灯光映着大主人面前的一大滩东西,空气中飘着一股腥味:血!大主人声音颤抖的哼道:“阿三呐,我……我要死了,你望望呢,我鼻子淌了这么多血!”我和阿三把他扶到床上仰靠着,他那原本黑瘦的脸上此时却已苍白如纸。

标签: 记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lqeg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