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24节气的起源

24节气的起源

24节气的起源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4节气是怎么来的

24节气的来历:

1、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

2、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

3、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把一年平分为24等,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24节气。

4、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5、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价值: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2、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畴昔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这番话说明设立节气的初衷就是为了“治农功”。节气以一年为基础,约15天为一节气,划分的24个不同的节气。

3、春秋时期,五经之一的《尚书》有尧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确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节气。在《管子·轻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节气。时至战国,《吕氏春秋》将节气增加到22个,节气初具雏形。到了汉初,《淮南子·天文训》增补了小满和大雪两个节气,形成了完整的节气系统。

24节气是怎么来的

24节气的来历:

1、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

2、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24节气已完全确立。

3、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24节气的天文位置,把一年平分为24等,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24节气。

4、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5、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标签: 起源 节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jl8j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