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氯气与氢气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氯气与氢气反应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既然是燃烧,肯定是放热的;从实验看,实验证明这个反应是放热的,H2(g)+Cl2(g)=2HCl(l);ΔH=-184.8/mol;H2+Cl2=2HCl。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氢气和氯气反应

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光照会发生爆炸。

方程式:H+Cl= 2HCl(条件:光照或点燃)。

将点燃的氢气放入氯气中,氢气只在管口与少量的氯气接触,产生少量的热;点燃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时,大量氢气与氯气接触,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与水反应:Cl+HO=HCl+HClO(可逆反应),现象:水变黄绿色,气泡在水里又冒出来,有刺激性气味。

应用领域:

在一般情况下,氢极易与氧结合。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还原剂使用于防止出现氧化的生产中。在玻璃制造的高温加工过程及电子微芯片的制造中,在氮气保护气中加入氢以去除残余的氧。

在石化工业中,需加氢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氢的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对人造黄油、食用油、洗发精、润滑剂、家庭清洁剂及其它产品中的脂肪氢化。

氯气在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次氯酸钠、氯化铝、三氯化铁、漂白粉、溴素、三氯化磷等无机化工产品,还用于生产有机氯化物,如氯乙酸、环氧氯丙烷、一氯代苯等。也用于生产氯丁橡胶、塑料及增塑剂。日用化学工业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原料烷基磺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氯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氢气

氯气和氢气反应方程式

氯气和氢气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这方程式及其现象。

方程式:

H2+Cl2= 2HCl(条件:光照或点燃)

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光照会发生爆炸。

应用: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1、实验方法

在上课前教师应用中型试管,收集满几试管氯气,胶塞先用薄塑料膜包住,将试管口塞紧备用。再用废塑料瓶或铁丝网,做一个防爆屏,如图所示。

演示时,将盛氯气的试管胶塞取下,放入一小片镁带或一小粒锌,然后用滴管滴入5-6滴盐酸,并将胶塞轻轻塞上,等反应后,将试管插入防爆瓶中,用打亮后的四条镁带,拧成一体后,在防爆屏窗口照射试管,立即发生爆炸。然后用蘸有氨水的玻璃棒,在试管口检验,则会发现有大量的烟产生,说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2、实验说明

(1)试管容积较集气瓶小许多,所以,爆炸威力大大小于集气瓶;万一试管炸裂,还有防护保险,所以,这个实验绝对安全。

(2)这个演示实验,也可这样进行:

在试管内先放入一小片镁带,约0.5cm长,然后再放入四分之一角匙氯酸钾,注入浓盐酸3-4滴,同时产生氯气与氢气。光照同上。

氯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氯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₂+Cl₂=2HCl。

1、氯气与氢气反应的现象: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且在集气瓶的瓶口出现白雾。

2、氯气与氢气反应的实验方法:

将点燃的氢气放入氯气中,氢气只在管口与少量的氯气接触,产生少量的热;点燃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时,大量氢气与氯气接触,迅速化合放出大量热,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3、氯气简介:

氯气,化学式为Cl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液化为金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

4、氢气简介:

氢气(英文名叫:Hydrogen,化学式写为H₂)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

氯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熔点为-101.00℃,沸点-34.05℃,常温下把氯气加压至600~700kPa或在常压下冷却到-34℃都可以使其变成液氯,液氯即Cl₂,液氯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黄绿色氯水,密度为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2、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

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标签: 氯气 氢气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dlo8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