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坦洋工夫创始人

坦洋工夫创始人

坦洋工夫创始人

徐未提(Xu Wei Ti)是坦洋工夫的创始人。坦洋工夫是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功夫文化的公司,其主打产品是“坦洋拳”,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功夫与现代科学的新型健身方式。徐未提曾担任中国国家跆拳道队教练,曾获得中国武术大赛冠军,并在2004年参加了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并获奖。他将自己在传统功夫和现代科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到了坦洋拳中,创造出了一种更加健康、科学和实用的健身方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坦洋工夫茶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茶类,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茶,拥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对我们人体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坦洋工夫茶的历史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1

   坦洋工夫的历史

  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红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红茶品牌。首创于清咸丰元年既(1851),当时的"坦洋功夫"红茶名声鹊起,远销荷兰、法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为荷兰、英国等国家贵族所青睐。遥望当时清朝正处于受鸦片侵害的年代,作为泱泱大国的华夏财富在不断的向海外流失的时候。坦洋工夫茶却峰回路转般为我国挣回了无数的财富。4年既(1915)"坦洋功夫"红茶与国酒茅台一起在万国博览会上赢得金奖,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闽红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赞誉。可谓迷倒天下茶叶爱好者。明洪武在位第四年,福安坦洋村的村民发现了野生的菜茶,在清咸丰元年成功的研制出现今坦洋工夫红茶。光绪年间,安微返乡时候将其云南移植——滇红。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国家地理标志名称保护正式通过国家批准。认定该产品的地理标志名称为"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号"坦洋功夫"区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注册证明商标。并作为中国申奥第一茶登上国际舞台。同时被英国王室列为供茶。在二零零九年时候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标准的本土产品。"坦洋功夫"是绿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产值约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80%。由于选料严格,工艺考究;是红茶之上品佳丽,保健功能尤见非凡。

  坦洋工夫茶的荣誉: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近年来,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坦洋工夫"被列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并制定了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坦洋工夫红茶生产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茶事活动中获得"茶王"、"名茶奖"等奖项,产量、质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应逐步扩大,被列为福建省主打品牌产品,全市年生产坦洋工夫红茶产量1000吨,产值1.2亿元,主要销往欧盟、日本、俄罗斯及东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由国家商务部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经过国家商务部对国内上万家企业的筛选后,鉴于新坦洋茶业集团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推广、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良好声誉,经国家农业部、国家商务部推荐,新坦洋茶业集团被选为中国红茶代表参加巴拿马第31届国际贸易博览会。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南美洲国际洽谈会上,由巴拿马贸工部隆重宣布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红茶国际金奖单位:中国新坦洋茶业集团,并亲自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张锦华颁发巴拿马自1915年来第一枚红茶奖章,世界客商与巴拿马人民共同鉴证坦洋工夫重现中国红茶荣耀的辉煌时刻。1915年坦洋工夫凭借自身的天生丽质和精湛工艺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牌奖章,为坦洋工夫成为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历史地位。时隔一个世纪后,在福安市重点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纪坦洋工夫风采依旧,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荣获"20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2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村的重点古建

施光凌武艺高强,双手能举390斤的石锁一对(石锁现还保存)。1860年,福安一带山寇纷起,清请其团练筹防,他身先士卒,遂平息寇乱,保境安民。施光凌虽问鼎武科,文韬武略,却无意仕途,有多次机会,皆为其放弃,如平息寇乱后,朱邑候欲向清廷推荐,为其婉拒。施光凌一生操守谨严,人敬而惮之,由其始建的丰泰隆茶行建筑群雄伟壮观,经二百余年沧桑,风姿犹在。抗日战争时期,闽东第一学府——福宁中学移往坦洋,就落址丰泰隆宅院,使其一度成为闽东的教育中心。施光凌乐善好施,如建祖祠,兴义塾造桥铺路等,其它如亲族有婚嫁丧葬乏资者必赐之,青黄不接告贷者必应之,因怜乞人,盖瓦屋数间以庇其孳。其善举不可一一枚举。施光凌悉心敬业,丰泰隆茶行加工的红茶形肥壮匀整,味醇厚香浓,色红亮清晰。其鼎盛时期,年制茶达3000多担,冠以坦洋工夫畅销世界各地。据载,由于施公之影响,英国人购茶以坦洋工夫为最多。

著名的丰泰隆茶行的创始人,驰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创始人之一。据族谱记载,施光凌“勤种植、谋服贾、会英商,购买中华茶以坦洋出为最,为公之力也”。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外国列强在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把一船船的鸦片运进中国,掠走了成千上万的白银,造成大半个中国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以施光凌为代表的茶行老板,却用一船船的红茶换回了大量的白银,给家乡带来了繁荣富裕。[1] 坦洋村本是福安白云山麓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然而,当历史走进清代的咸丰元年,这个村子因首创一种后来名为“坦洋工夫”的红茶,遂名闻天下。

坦洋村在福安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社口镇,群峰环抱,罗如屏列。从镇上出发,傍山缘溪而行,跨龙凤桥、真武桥,就到了桂香山下豁然开朗、风光秀美的坦洋。

清人郭苹野有《坦洋村记》云:“至坦洋,四山排闼,一水中流,鸡犬相闻,圜阓茂盛。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所谓“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盖言坦洋工夫红茶的制艺源自武夷,在外国人看来,它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武夷红茶。但坦洋人似乎不满意“小武夷”的冠名,也许是为了区别于武夷山的红茶,坦洋人把本村创制的红茶正名为“坦洋工夫”。

当年坦洋工夫首次惊艳于英国典雅的“下午茶”,便获得王室贵族的珍爱,于是,“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坦洋工夫一时间风靡英伦三岛。

数量日增的红茶海外贸易为坦洋村注入了活力,使它成为八方茶商趋之若鹜的生财之地,坦洋村很快繁荣起来。从清咸丰到光绪的几十年间,远近茶商在坦洋设立的茶行竟达36家,许多茶商、茶农纷纷在此定居置业。坦洋村里,茶庄货栈鳞次栉比,长街幽巷庭院深深。从这里走出了施光凌、胡大盛、吴步云、施长壎、胡兆江等一批纵横商界、叱咤风云的闽海茶商。遥想当年,每逢春季,村中街市“工兮商兮,攘攘熙熙”,茶香浮动,弥月不散,俨然一幅清明茶乡图。民谣唱道:“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 正是当年坦洋村市井繁华、茶季繁忙的写照。

然而繁华如梦。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海陆交通阻隔,加上苛捐杂税,商人掺杂作假,以及印度红茶的兴起等原因,坦洋工夫市场迅速萎缩,坦洋村的百年鼎盛渐渐泛黄,淡入尘封的历史,茶村民生凋敝,唯余斜阳巷陌,古栈荒宅。

改革开放如浩荡的春风春雨,使千山泛绿,万树抽芽,醒来的坦洋工夫犹如枯木逢春,渐次复兴。

2001年,福安市因拥有30万亩茶园和名茶坦洋工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6年,坦洋工夫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坦洋工夫——白云山麓的红衣佳人,终于重洗仙颜,再现“生态、和谐、健康、高贵”的品格、醇厚的芳香和浪漫的红艳,走向人间世界。

风雨廊桥、天后神宫、茶栈茶场、土筑雕楼、茶商群宅、大族宗祠、老式油坊……今日茶村仍有许多与茶有关的古建筑遗存。徜徉青砖黛瓦的坊巷间,重温坦洋工夫的坎坷,如同返回历史。 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休闲文化,它与休闲、旅游活动关系密切。同时,喝茶有利于身体健康。茶叶含有450余种有机化合物,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历代医书先后记载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自古以来,人们还用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现代生活中,喝茶还可以融洽人际关系、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对于福安而言,开展茶文化旅游是在利用其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顺应该市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当代休闲与旅游发展趋势的需要。

1、营造乡村休闲环境,需要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

坦洋,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将给人们一个比较舒适的乡村,适合人居与休闲,这也为农村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茶文化旅游,营造乡村茶文化闲适的意境,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休闲乡村的必要途径。

2、促进旅游纵深发展,开发茶文化是必要之举

茶文化旅游是体验性旅游,是文化性旅游。福安的旅游产品匮乏,开展专项旅游,体验茶文化旅游是我市走出旅游产品单一,迈向旅游产品多缘化的的必经之路。开展茶文化旅游正切合福安旅游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3、振兴茶产业,促进福安经济发展

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一方面,可以帮助“坦洋工夫”茶叶品牌走向全国,提高其知名度,增加销售量,振兴茶产业;另一方面,发展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业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以旅促茶,带动农民致富,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和旅游经济。  “坦洋工夫茶”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名茶,而坦洋,这个世界名茶的源产地也随着“坦洋工夫茶”的足迹,曾经芳名远播。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

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

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

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

这是当地一首形容坦洋当年繁华景象的民谣,而在“坦洋工夫”红极一时时,中外人士对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坦洋作出了种种的猜测。有人把坦洋描绘成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遍地黄金,是一个当时茶商掘金的最佳之地;也有人说它是一个茶香四溢的美丽庄园,仿若世外桃源般美轮美奂……

如今,当记者再次踏进这个造就“坦洋工夫”的村落时,那褪去了往日繁华的坦洋,唯有满山茶香依然如故。

履痕历历真武桥 寄托茶人古朴祈求

从福安市社口镇乘坐小三轮前往坦洋,路宽两米多,沿着山腰盘绕。当时天正下着小雨,远远近近的茶山在雨中云雾缭绕。近15分钟,司机说坦洋到了。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廊桥,廊桥边上还竖立一块刻有“坦洋”二字的石板标记,经司机介绍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坐落在坦洋村口的茶叶交易桥——真武桥。

真武桥是坦洋村的第一景观,木质廊屋,石木结合。远观其桥,由无数个加了瓦盖的亭子连起来,底下部分是用花岗岩砌成,呈拱形横跨坦洋溪。走进其中细观其桥,每条横梁的两侧尽头都垂下一段短短的吊柱,各吊柱的下方分别悬着一个灯笼状的木雕,四周雕刻着花草虫鱼。林立的木柱和神龛被涂上一层大红色,整个廊桥呈现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真武桥是福安通往寿宁的重要通道。当年这里也是茶叶运输最繁忙的地方,桥下的水路可以通船,茶叶就是从这里启运欧洲各地的。而说起真武桥的来历,坦洋村党支部胡晨潮还讲述了一段关乎“坦洋工夫”的历史。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坦洋村有一位名叫胡福四的茶农,培植出一种茶,名曰“坦洋菜茶”,而后周边十里八乡的茶农都种上了这种“菜茶”。为便于交易,当地茶农就在福安通往寿宁的古道上修建了这座廊桥。但是坦洋廊桥建造以来屡遭劫难。于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武举人施光凌等再建时,用真武大帝坐镇。真武是掌管北方和水火的神明,手中握有龟蛇二将,于是被茶乡百姓尊奉为保护神。

每逢茶市开市,或农历三月三、五月五,坦洋茶农们都会摆上供品,烧起一炷炷香,祷告廊桥平安,祈求茶乡兴旺。由此可见,真武桥在坦洋茶农们眼中已不仅仅只是一座桥,伴随着“坦洋工夫”兴盛衰败,历经历史演化过程,它已变成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其中包含着当地茶农对茶叶一片深情的古朴祈求。

如今,驻足于真武桥上,眼前是一片坦洋历史缩影。桥下溪水清澈,那看起来涉足能过的小溪,曾经繁荣交易在这里频繁上演。桥旁树木枝繁叶茂,透过点点绿意,曾经繁华的茶庄叠嶂近在眼前。

百年古茶街 一世繁华仿如梦

过了真武桥不远,便进入坦洋村中,村民大都居住在坦洋溪的南岸,县道穿村而过,成为该村的闹市。坦洋村分上街和下街,这里的古宅几乎都是当年繁华的时候建造的。据《福安县志》记载,最隆盛时,坦洋一条街就有36家茶行,每年制干茶两万多箱,而这便是坦洋下街。在胡晨潮带领下,记者从公路边的一个拱门入口沿石阶而上,进入了下街。

整个下街是一条狭窄巷道古弄,显得特别宁静,巷道两旁是高大的泥墙,泥墙黄中透红,些许剥落,残存的毛语录依稀可辨。

古弄两边的“坦洋工夫”古茶行虽然有些许破旧,但却掩盖不住昔日的繁华。茶行的建筑远观并不惊人,可走近一看甚觉高大,临街铺面式的,内里如民居宽敞的厢房,有二层三层,最高为四层。据胡思潮介绍,茶行底层收购茶叶;二层放置风扇、平筛等设备,为精制之所;三层做仓库;如有四层的,则为工人的住房。“至今依然有茶农们在这些古茶行中制茶研茶,代代传承着属于坦洋茶农们自己的‘坦洋工夫’。”站在古茶行前,胡思潮思绪万千。

从下街出来,沿着县道走差不多两百米就到了上街,位于上街尽头山脚下至今保持完好的五座深宅大院特别引人注目。胡思潮说,五座古宅,为一仙堂、二仙堂、三仙堂、四仙堂、五仙堂,大都有百年的历史了,大宅的主都姓王。

胡思潮告诉记者,村里人都把这些大宅称为“六扇八廊庑”,就是说它们每座是六间堂屋和八个厢房组成的,有宽敞的天井、回廊、鱼池、花坛,偌大的厅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有的大门前还保存个“下轿亭”,以前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富豪商贾到此都要下马下轿才能进屋,足以可见当时坦洋富及一方的景象。

什么是坦洋工夫菜茶

菜茶是一种树种,也可以说是野茶。坦洋是地名。坦洋工夫是红茶名。用菜茶做原料加工

三大功夫茶是哪几种茶

三大功夫茶是指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类功夫茶。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产于政和县,创制于1874年,前身是“遂应场仙岩工夫”,以小叶茶制成红茶俗称“小红”。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丽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市境内的太姥山,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命名“白琳工夫”,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和独特优质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是闽红三大工夫之一。

扩展资料:

白琳工夫多以福鼎大白茶,大毫茶品种采制。外形条索细长,稍带弯曲,色泽黄黑,带金白毫,香气毫香显,具甘草香,汤色浅黄红亮,滋味清鲜醇和,叶底鲜红带黄。

政和工夫外形条索肥壮,金毫尖多,色泽乌褐油润,内质香气高而浓烈带甜香,汤色红艳,金圈显目,滋味醇厚甘甜,叶底鲜嫩匀整,呈红铜色。

坦洋工夫外形条索紧结整齐,叶色润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内质清鲜甜和,甘爽醇厚,汤色红艳呈深金,叶底红匀光润,滋味醇厚,略带桂圆香气。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政和工夫茶

百度百科-坦洋工夫

百度百科-白琳工夫

坦洋工夫的故事与传奇

坦洋工夫颇具传奇意味,其诞生过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版本,已知的有两种:一、雍正版,二、咸丰版。

具体分述如下:

其一,雍正版:传说清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岁,仙逝于1791年),当时依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制作的,因为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这种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其二,咸丰版:相传清朝咸丰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泻,病情万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那人服下之后,仿佛神迹出现,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私家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照法一拭,发现制出的新茶品质果然不凡,外人品过,也赞不绝口。因为此茶以坦洋当地茶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 坦洋,位于福安市北部,属社口镇辖下的一个村庄。这个村的村名最早见于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的《福宁府志》。坦洋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隔岸松杉苍翠,远近茶园碧。坦洋形如长块木板,又称“板洋”。在以前,载重量一吨多的小船可直抵坦洋村口,交通便利,是一个有着悠久种茶和制茶历史的村庄。

相传在明初,坦洋村有个叫胡有才的村民,在自家地里培植出优良品种坦洋菜茶。它可从清明采到白露,平均亩产鲜叶近七百斤。当地广大茶农普遍种植菜茶。用坦洋菜茶加工成的烘青绿茶,因条索紧结匀直,色泽绿润,香气清高纯正。1851年(清咸丰初年),一位从崇安来的建宁茶客把红茶制法带到了坦洋,这才把坦洋菜茶的优良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坦洋村人胡福四(又名胡进四)创办的万兴隆茶庄,试制成功工夫红茶,以“坦洋工夫”作商标,经广州运销西欧,倍受西方市场青睐。此后茶商络绎不绝,人村求市,当地茶商和接踵而来的外地茶贩竞相在坦洋开设茶行。毗连的寿宁、周宁、柘荣、霞浦及浙江泰顺等县的茶叶,亦纷纷改制红茶或将毛茶运抵坦洋加工,均标以“坦洋工夫”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坦洋工夫”不胫而走,声名远扬。

坦洋工夫以其制作工艺考究著称。制作流程是:先让采摘回来的鲜叶挥发掉一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经过萎凋后,接下来是揉捻,把茶叶搓揉成条状,使其流出茶汁,加速酶促氧化;发酵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酶的作用下,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缩合、形成红茶固有的色、香、味特征;最后是干燥,在热能作用下,终止酶促氧化,蒸发掉多余的水分,散发臭青气提高香气,使茶叶形状固定下来。然后经过复火、滚筒、圆筛,将茶叶分为本身、圆身、轻身、碎末片茶等4路或5路,然后分路加工,再将各路装成品拼配匀堆后装箱。以坦洋莱茶鲜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工夫红茶,汤色鲜艳呈金,叶底红匀光滑,坦洋工夫以其形质兼美而位居福建三大工夫茶(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的畅销,奠定了当时坦洋村作为闽东茶叶集散地的重要地位。 坦洋工夫的畅销带来了坦洋村的空前繁荣。当年社溪两岸新屋林立,三座拱桥临河崛起,两条平行的街道上有各类店铺一百四十多家。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省在坦洋设立茶税局,福安茶类税课独辟一门。坦洋村也成为闽东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和销售市场。鼎盛时不足一公里长的坦洋街就开设有茶行(庄)36家,茶市之繁荣由此可以想见。清咸丰元年坦洋举人郭尚宾《桂香山记》云:“邑九都有桂香山,山下为坦洋。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在“坦洋工夫”香靡环字的日子里,从国外写来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而直书“中国坦洋”,即可准确无误地安抵收信人手中。从坦洋走出来的作家刘松年,在《从民居古宅看当年坦洋茶行街》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当年坦洋茶村轶事的:街头第一家是元记茶行,行主吴赓俞。这家茶行由三座房屋组成,共有铺面三十六间,雇上百余人,拣茶工二百余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干茶约二千余件(合2000多担)年可获利润银元五万块。它以白云山下的岭下村为根据地,收购初制干茶。每年发放“茶银”时需要七十多人,挑着一百四十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元;一路长蛇阵,从坦洋挑到岭下村,发给当地农民。岭下村的庄稼大户们见了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惊讶地说:“冬下我们挖的番薯还没这么多哩!”

当时外商做生意多采取放“贷款”的形式,每年旧历二月二茶商前往福州向各国商家领取“茶银”。茶银用桶装,每桶一千元;春初,从外国人手里运进一船的白银,春末秋后再给他们运去一船的茶叶。当时民谚说:“国家举,乌(茶)换白;国家败,白换乌(鸦片)”,指的就是用茶叶换白银、还是用白银换鸦片贸易一事。民谣云:“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茶季,坦洋村几乎成了茶叶的海洋。 与茶行主街道平行,由三座拱桥连接起来的对岸商业街,开设有瑞记酱行,鱼货行,南京杂……各种铺面挤挤挨挨,热闹非凡。戏园子、饭馆、旅店在这块狭窄而繁华的土地上亦触目可见。民谣:“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毫不夸张地描绘了各街区景象。

坦洋街区有70多家财主,为了保护人丁和财产的安全,从上桥头人口处开始,绕过后门山,筑起了一道坚固厚实的围墙,街头,街中、街尾、后门山、每道栅栏门都建有四方形的炮楼。武装卫队最多时达360多人。坦洋村遗存的古建筑,为人们追溯坦洋当年的繁华提供充分的物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茶叶生产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由于传统工艺的改进,“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得到改善,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坦洋菜茶”品种,还先后输送种子到马里、肯尼亚等国家试种成功,并获得大面积栽培推广。1969年起,红茶出口因中苏贸易关系的恶化而受阻。同年开始改制烘青绿茶,“坦洋工夫”仅保留少量生产。1990年福安坦洋茶场出口的“坦洋工夫”红茶,被列为福建省农垦系统的出口创汇之最。2008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北京举行的“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上福安“坦洋工夫”红茶以其色泽乌润,香韵独特,口感醇厚甘甜受到专家评委美誉,并获得了红茶类评比的金奖。首次参加竞拍,l00g“坦洋工夫”红茶卖价2.5万元。“坦洋工夫”红茶年均出口俄罗斯、西欧等国家和地区1000多吨。

坦洋工夫兴衰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的商业贸易环境,弱国无商机。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处在民族复兴的路口,如何重塑传统品牌,在全球化的经济市场上为民族产品争得一席之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使命。盼望今后的坦洋茶市,重铸历史的辉煌!

坦洋功夫在巴拿马金牌失落的百年之谜谁能给我解答?

经中国国际商会指定,2006年11月23日至27日,福建名优茶代表中国茶叶出使巴拿马,这是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的又一次盛会,也为“坦洋工夫”再次亮相世界茶坛提供了机会。因此,人们在回顾1915年“坦洋工夫”巴拿马传奇之时自然猜想金牌失落之谜,渴望解开心中的疑团。   历史上,“坦洋工夫”茶主要是由茶农经朝廷颁制的“榷茶”官府统筹经营传播出去。“坦洋工夫”创制于1851年,“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红”创始都晚于“坦洋”。据1933年的《祁门之茶叶》记载:“该县向来嗜制青茶,1875年有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皖。在东至,祁门等地开设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虽出产不多,但获利颇丰,以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据此,有人认为“祁红”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传入的。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会选“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叶,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展览,荣膺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利颇丰,以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据此,有人认为“祁红”很可能是由“坦洋工夫”传入的。四年(1915年)四月,福安商会选“坦洋工夫”茶代表福建茶叶,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展览,荣膺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为闽红赢得当时的最高荣誉。相传,此块金牌23寸见圆,尽是洋文,金牌上有楼房、花草,还有二个不穿衣服的男女。但是时至今日,尽管查遍“坦洋工夫”茶庄、茶号及相关部门档案,终不见金牌踪影。老一辈坦洋茶人推测说:这一块金牌可能留存在当局农商部,1949年移带到台湾,现收藏台湾博物馆。据回乡台胞说:他们在60年代,参观台湾博物馆时,曾见到过金牌,说是中国红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时获得的金牌,后来有关部门委托回乡台胞再去探看,结果没看到,是否被博物馆收藏起来不得而知;另一种推测是金牌流落“祁红”、“浮红”和“狗牯脑”茶产地。因为《新民晚报》和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蚕桑茶叶通讯》1987年第4期及1988年第3期,曾出现金牌得主的论战,有关报道的附页,还刊登了奖章照片。  

坦洋工夫茶称雄,巴拿马赛会殊荣。夺得金牌又失落,早盼光环露真容。其实,破解巴拿马金牌失落之谜只是一种精神的追寻,重要的是要赋予“坦洋工夫”茶文化新的历史使命。福安的先辈茶人,创下了曾经感动世界的历史品牌“坦洋工夫”茶,在国际友好交往中,为传播“和平、和谐、健康、友谊”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闽红传承百年荣耀,香醇再续世界传奇。在新的世纪“坦洋工夫”如何面向世界作出新贡献,这是 “坦洋工夫”茶人(包括种茶者和品茗者)的当代思考和职责。在全球企业界已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战略这一高级阶段,福安茶叶能否抓住WTO带来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利益,重振闽茶雄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育出自已的知名茶叶品牌。如果没有知名品牌,就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例如,来自英国的“立顿”红茶,就以品牌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消费者,特别是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中,“立顿”很有魅力,很有吸引力。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红茶而言,这无疑是削减品牌影响力的消极现象。正因为如此,“坦洋工夫”等传统名优茶更应当担起“茶叶是和平使者”的新的历史使命。借助出使巴拿马这个国际平台,赢得更大市场份额,为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贡献力量。正如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所说:“早在1915年,代表我们福建茶叶的福安商会茶(即坦洋工夫茶)、闽北水仙等名优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国酒贵州茅台,同时获得金奖殊誉,百年茶耀,至今仍然光环耀眼。这一次,福建名优茶推广中心代表中国茶界再次出使巴拿马,比起1915年,这个荣誉更加让人惊喜。这标志着福建名优茶大规模地开始从国内跃上国际舞台,同时也标志着福建名优茶将在福建、省实行品牌战略和茶叶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福安市内人口

福安市内人口有57.45万人,截至到2016年末。福安市隶属于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之间。行政区域面积1880.1平方公里。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北接寿宁县、南接宁德市。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

扩展资料:

福安市内人口的影响因素:

1、文物古迹:

(1)廉村古道

廉村古道是明清时期铺设的鹅卵石古官道,约1000米。道旁立一石碑,云“大路两沟不许曝晒秽土,搪塞园草,违者罚戏二本。”古官道典雅整齐,由三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组成,中间镶嵌着精心拼花的细小鹅卵石。

(2)奎光阁

奎光阁位于福安市莲池广场南边金山顶。始建不详,现存为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祀奎星。阁三层楼,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八角形,穿斗木构架,攒尖顶,鹊尾脊。

八根内柱直通屋顶,八根内檐柱通至三层作围栏柱,八根外檐柱直通至二层作围栏柱。底层北面屏壁后设木梯。角檐下施角鱼、垂灯和象鼻。2004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古廊桥

古廊桥飞檐斗拱形似长虹卧溪,飞架南北,横跨福安寿宁两县。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坦洋工夫的创始人之一施光凌领头重修。因廊桥桥屋里奉祀真武大帝而得名。

真武桥是闽东曾经通往闽北的必经之路,在坦洋茶业大兴时曾是一个大型的茶叶交易市场。真武桥见证了坦洋工夫的兴起、兴盛、到衰退、复兴的全过程,已成为坦洋工夫重要历史元素

2、文化:

古文化

东宫侍读薛令之被任命为东宫官“太子侍讲”(又作侍读,职掌讲授经史,《唐摭言》作“左庶子”)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7月以后的事。也就是他56岁后的最后一次任职。他因此被卷入一个被李林甫冷眼、倾轧排挤的漩涡中。

理学名宗:

廉村在宋代之时早已闻名遐迩,许多名贤大儒都曾到访廉村。朱熹之父朱松到此地瞻仰薛令之的故居,而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则在廉村讲过学,所教廉村弟子陈经著有《书解》五十卷、《诗经讲义》《存斋语录》等传世,成为一方理学大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安

坦洋工夫茶

坦率地讲坦洋工夫红茶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占有量是不太高的,它远远低于祁红和滇红。但是熟知红茶的人必定知道坦洋功夫茶。

坦洋功夫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曾以产地分布最广,产量、出口量最多而名列“闽红”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以当地有性群体种为原料,它与其他红茶的主要区别在于: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叶底红匀光滑。

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年志

2007年度

2007年11月1日,福建坦洋工 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7年11月3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授予福建坦洋工夫“中国申奥第 一茶”红茶生产基地称号。

2007年11月7日,坦洋工夫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功并公示。

2007年11月21日,市组织到南美洲推介坦洋工夫,开展“坦洋工夫”重返巴拿马活动。

2008年度

2008年1月3日,公 司隆重举行新厂房奠基典礼和揭牌仪式。

2008年2月15日 ,福建电视台授予公司“展示福建风采、树立企业形象”最佳单位组织奖称号。

2008年5月6日,公司全球连锁8001号直营店在福安市区隆重开业。

2008年5月6日,福安市“坦洋工夫”国家标准领导小组在我司成立,我司是制定该标准的主要成员单位。

2008年5月8日,原福建省副、省常委会副主任童万亨亲临我司视察指导工作。

2008年5月17日,公司特别聘请福建省茶科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安市茶业局、茶业协 会等茶业专业机构权威 专家,成立公司产品质量研发中心。

2008年5月28日,公 司提出“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化、产业规模化、品牌战略化 ”的“四化”发展目标。

2008年6月4日 ,公司被福安、福安市列为2008年度重点工程建设单位。

2008年6月15日,我司 8002号海峡大茶都旗舰店开业暨船舶企业家协会高级会所挂牌成立。

2008年6月15日,茶界泰斗张天 福先生亲临我司8001号直营店品茗。

2008年6月27日,我司生产的“英伦皇韵”坦洋工夫红茶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荣获 红茶组金奖。

2008年7月1日,省常务副张昌平莅临我司海峡大茶都8002号店视 察,品饮我司金 奖茶,赞赏我司产品。

2008年7月26日,我司8003号直营店在宁德新亚广场隆重开业。

2008年8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我司 “英伦皇室”、“英皇汉韵 ”、“英伦皇韵”产品包装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

2008年9月3日, 荷兰友好协会会长一行至宁德8002号店参观,与我司共同探讨“重新 架构欧盟茶叶之路”事宜。

2008 年9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我司店面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

2008年9月26日,我司通过QS认证 ,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008年10月14日,省工商局对我司产品进行农残抽检,无农残。

2008年11月16-18日,我司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期间,联 合国粮农组织间茶叶组秘书长常凯松莅临我司展位,品饮“坦洋 工夫 ”,对我司茶叶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2008年11月25日,我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19001-2000— ISO9001:2000标准,通过认证,我司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08年11月28日,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公司特举办 “欢跃 周年庆,共品金 奖茶”回馈活动。

2008年12月25日,公司各直营店在店堂进行“调饮法”表演,庆贺圣诞节,赢 得众 多顾客的赞许。

2009年度

2009年1月,公司 被宁德市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9年2月23日,公司海峡大茶都所在地购地30亩,开工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生产厂房。

2009年3月26日,“坦洋工夫”商标经过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著名商标认 定委 员会的考察和评审,被正式评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2009年4月12-18日,公司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艺术节“中国元素·茶”活动。此次活动是中国 六大茶类中鼎尖名茶的集体亮相和中国名茶所蕴含的深厚文 化的集中展现,更是众多企业进入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必备资质之一。

2009年4月24-30日,公司 参加“2009年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向非洲、俄罗斯、台湾等地 客商展示“坦洋工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产品质 量。

2009年5月9日,我司生产的“金茗红”在 第六届“ 闽茶杯”鉴评会上获得金奖,并以100克4万元 的价格拍出。

2009年8月8日,“茗红”坦洋工夫被中国国 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会务部、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共同指定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 资贸易洽谈会唯一 “指定红茶”。

2009年9 月5日,公司正式收购福安坦洋茶厂(原福建省属国营企业,福建省最大红茶出口生产基地),该厂成功实现转制。

2009年9月25日,公司作为国内红茶企业杰出代表,正式入选2010年中国 上海世博会茶饮服务供应商。

2009年10月12 日,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2009年11月16-18日,公司参加在宁 德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公司与台湾瑞穗生态有机农场携手合作的“两岸红”极品红 茶备受人民日报、中 央电视台、新华网和台湾联合报、更生日报等众多媒体的热切关注。

2009年11月29日,公司在三明举行中国历史 名茶“坦洋工夫”产品 推介活动,同日,公司三明旗舰店隆重开业。

2009年12月8日,公司在西安闽商西部发展论 坛举办期间组织产品推介活动, 受到与会来宾和当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日,公司西安形象店隆重开业。

2009年12月16日 ,公司与同样拥有百年品牌的 北京张一元茶叶责任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强强连手。

2009年12月18日,公司参加第六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暨投资洽谈会,并在投洽 会上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2010年度

2010年1月2日,公 司作为2010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唯一指定红茶与赛事赞助商,通过电视台直播及国内外40多家电视台转播,进 一步提升了“茗红”坦洋工夫知名度。

2010年1月14日,公司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正式获得企业集团登记证书。这标志着公司全面完成集团组建工作,公司发展迈上了一 个新台阶。

2010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公 布最新认定的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名单,我市历史名茶“坦洋工夫”位列其中,这也是我省红茶荣获的首件“中 国驰名商标”。

2010年1月23日 ,公司与北京张一元茶叶责任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百年名茶“茗红”坦洋工夫走进百年老店“张一元 ”启动仪式。

2010年1月23日,公司泉州南安形象店隆重开业,泉 州市、南安市两级领导为南安店开业揭幕。

2010年1月23日,公司西安旗 舰店在西安高新区隆重开业。该店是公司在西安地区已经开业的第三家加盟店。

2010年1月28日,公司漳州云霄加盟店隆重开业。这是公司在我国著名侨乡漳州入驻的首家加盟 店,进一步提升了“茗红”品牌的知名度。

2010年3月9日,公司合作伙伴 台湾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负责人圣轮法师,向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赠公司与台湾瑞穗有机生态农场联合生产的极 品红茶“两岸红”,并获得好评。

2010年4月1日,公司和台湾瑞穗有机生 态农场同时举办“两岸红·世界香” 海峡两岸春茶祭采大典活动。新华网、福建频道等多家媒体现场直播大典盛 况,从而推动了两岸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

2010年4月10日 ,茗红坦洋工夫山东莱芜旗舰店隆重开业,进一步在莱芜市传播和提升了“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文化内涵!

2010年4月28日,公司在第五届坦洋工夫斗茶赛中,获得了一个金奖、两 个茗茶奖、一个优质奖。

2010年5月2日,茗红坦洋工夫上海旗舰店隆重 开业,标志着“坦洋工夫”红茶入驻上海繁华的豫园商圈。

2010年 5月5日,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公司员工为青海玉树灾区捐款共计十万元,用实际行动支持了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2010年5月14日,公司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福建常委、副陈桦莅临我司展位,品饮“茗红”坦洋工夫,对我司茶叶 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2010年5月20日,公司选送的“坦洋工夫.金茗红”, 荣获2010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

2010年5月29 日,公司选送的“金茗红”,荣获第七届“闽茶杯”金奖。同时,“英伦皇韵”、“英皇汉韵”也紧追其后,收获 银奖。

2010年6月6日,“茗红”坦洋工夫深圳旗舰店在南山隆重开业,标 志着“茗红”坦洋工夫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6月7日,公司 参加福安市(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有效提高了企业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2010年6月9日,以茗红坦洋工夫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和以法国谢尔省为代表的法 国饮食文化举行了一场中法名茶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双方不仅达成合作意向,法国布尔日市还为“茗红 ”坦洋工夫题字留念。

2010年6月18日,公司应邀参加第八届 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障厅钟维平参观了公司展区,并对公司的茶叶品质给予 充分肯定与称赞。

2010年6月21日,闽台茶业高峰论坛在台湾 茶叶重镇南投县的中兴会堂举行,公司总经理林小灵与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圣轮法师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荣获“2010 年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2010年7月3日,“茗 红”坦洋工夫龙岩加盟店隆重开业,标志着“茗红”坦洋工夫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7月10日,“茗红”坦洋工夫泉州丰泽加盟店隆重开业,将进一步提高“坦洋工夫”这一 传统品牌的商业价值、产品档次和知名度,营造更好的茶叶市场环境。

2010 年9月28日,福建坦洋工夫集团在江苏常州隆重开业!

2010年10月13日,新疆乌鲁木齐加 盟店开业!

2010年11月13日,江西赣州加盟店开业!

2010年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于11月16-18日在武夷山市举行,此次茶博会中福建坦洋工 夫集团“茗红”牌坦洋工夫红茶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了“中国十大红茶品牌奖”、“金芽奖”和“福建二十强茶企 ”;同时福建坦洋工夫集团总经理林小灵,也被评为“福建十大茶新闻人物。

福建坦洋 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通过ISO9000、ISO14000、18000、22000、HACCP国际体系认证及有机转换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等资质,公司主打品牌“茗红”及产品被认定为福建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

什么是坦洋工夫茶?坦洋也是个地名吗?

坦洋是个地名,是福安市坦洋村。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以当地有性群体种为原料,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历史上坦洋工夫在初制过程中,要着重掌握好萎凋工艺,在高山茶区则十分重视加温发酵的技术处理。坦洋工夫的精制一般采用多级付制,主产品回收的办法,由于其产区辽阔,科学地拼配高山、平地,春夏秋季原料,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坦洋工夫红茶保持稳定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乃是精制的关键。

标签: 坦洋 工夫 创始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7vzk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