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音乐评论怎么写

音乐评论怎么写

1. 音乐评论怎么写

音乐评论 music criticism 音乐生活中的一种专门活动,是一定的阶级、阶层 或社会集团通过评论家以书面文字或口头语言来表达对 音乐的褒贬、要求、评价、展望、回顾等的一种特殊方 式。

音乐评论怎么写

良好的音乐评论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对创作、演 出、欣赏以及社会音乐生活起相当重要的影响。广义来 说,音乐评论也可包括一般普通听众所发表的意见在内。

这种意见若形成舆论或呼声,其力量及影响比评论更大。 音乐评论的对象,通常以音乐作品及演出为主,也 可扩展到对音乐家、音乐风格、流派、音乐书刊的评价, 并常涉及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

音乐评论的表达 方式除书籍、报刊、杂志之外,还可通过集会或其他的 公共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等来扩大评论的影响。评 论的内容和形式因不同对象而有差异。

如供专门家参考 的偏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分析;对广大听众则采用较为 通俗普及的解说介绍。 音乐评论的目的,在于对所评论的对象作出一定的 审美评价。

为此,首先必需有一个评价的标准。这个标 准因评论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而有所不同。

评论家 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民族和阶级 的影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宣传、提倡或倾向于一定的 文艺思想,反对或排斥某种文艺思想。在评论中也必然 反映出评论家自己的艺术观、艺术修养、兴趣爱好等特 点。

尽管如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仍会形成一个基本的 标准。它取决于当时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音乐思潮。

这 种标准不外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社会功利价值标准,包 括作品在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等方面所产生的影 响;艺术价值标准,即从内容与形式结合方面是否合乎 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大体说来,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标准,常常是符合于社会进步力量的观点、要求和利 益,符合于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是比较客观 而具有科学性的。

否则,公众就会拒绝承认这种标准而 使评论失去其作用。正因如此,音乐评论往往与当代社 会的思想斗争、政治斗争有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意识形 态斗争的复杂性。

音乐评论的标准虽然具有上述的社会客观性,但在 历史的长河中,由于社会的发展,对音乐艺术自身规律 的逐步掌握,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的深化变异,使 音乐评论家不断对以往的标准加以扬弃取舍,又形成新 的标准以符合新的社会要求。这样,音乐评论标准具有 社会客观性与历史可变性这两种特性。

通常,成功的并 对社会起重大影响的音乐评论,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反映 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出社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 趣味,因而能带有进步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音乐评论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两方面来观察:①对于 听众来说,音乐评论起着启发、引导和教育作用。

评论 对听众介绍、分析音乐作品及演出的成败得失,提高听 众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培养并提高公众的审美趣味;② 对于音乐家来说,音乐评论有助于他们冷静而客观地检 验艺术实践,进行艺术总结,便于巩固成果,提高艺术 水平;同时评论也代表群众的要求和希望,有助于音乐 家掌握时代的脉搏,为以后的艺术活动指出方向。反过 来看,音乐评论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也在于评论家能充 分吸收广大听众的意见,知道他们的需求,能以平等的 地位与音乐家共同切磋琢磨,理解他们的甘苦。

对音乐评论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应具有 高度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能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 奥秘,从中取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为达到这个要求就 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艺术修养,特别是对民族 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他应具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 能对所评论的对象加以鉴别,发现其优劣得失,并加以 分析、概括,作出理论上的说明,特别是从哲学、社会学、 美学角度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评价。

第三,他应 具有科学的头脑,思维严密,善于分析与综合,判断准 确,有勇气,有创见,敢于独树一帜,对庸俗吹捧、无 理的攻击或带有偏见的评述敢于抵制,坚持原则,维护 真理。第四,还要有高度的写作水平,能有条理地、准 确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理想的音乐评论家应 集音乐家、美学家、科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 在西方专门论述音乐评论的理论著作不多,近代较 有影响的是M.-D.卡尔沃科雷西所著 《音乐评论的原则 与方法》、O.汤普森的《实用音乐评论》、法国A.马沙 贝的《音乐评论文集》、英国A.沃克的《音乐评论剖析》 等书。

专业性质的评论,在西方是随着报刊、杂布的诞生 而逐渐出现的。当时的评论涉及各方面,例如对J.S.巴 赫的评价问题,曾引起J.A.沙伊贝(1708~1776)与A.比 恩鲍姆(?~1748)的争论。

在法国,D.狄德罗、J.-J. 卢梭、J.LeR.达朗贝尔(1717~1783)对意大利歌剧与法 国歌剧的争论,以及后来许多人对C.W.格鲁克与N.皮钦 尼之间的“丑角论战”,都发表在杂志报刊以及小册子 上,在英国,J.艾迪生(1672~1718)与C.伯尼可算是英国 音乐评论的创始人。更有重大影响的是E.汉斯利克,他 写了一系列评论文章,阐明他反对音乐他律论,主张自 律论的美学观点,曾在19世纪下半叶引起巨。

2. 怎么写音乐评论

你好!

房间里的音乐上有几个选项 点最后那个▲歌曲列表 然后会出来一个音乐框 到上面会看到几个操作键 一个手指朝上的 一个手指朝下的是音乐评论

我的回答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珍惜自己

3. 音乐评论文怎样写

首先,要摸清评论对象和现象的精神脉络。写音乐评论也同创作活动一样,需要被评论对象所触及,必须有写作冲动。

第二,评论文章应该旗帜鲜明、点穴到位。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而不是环顾左右而言它,闪烁其词隐埋观点。对成绩的肯定、对问题的揭示,需切中要害,不做“老好人”。曾有一篇评价知名作曲家交响乐的文章,在前面肯定其音乐成就的基础上,话锋一转“歌词不知何人所写,值得商榷”,点到了软肋。

第三,对作者和作品的评价应该符合客观实际,避免夸大其词。现在“大师”满天飞。这一方面说明评论者的无知,对被评论的人物和作品的艺术地位和成就价值没有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匆忙下结论;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的浮躁功利对评论者的负面影响。如果独具慧眼,有充足的理由向时代和人民举荐合格的“大师”,才不失为真正的评论家。

第四,音乐评论要坚持“三真”。即说真话、动真情、讲真理。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钟南山痛批两会歪风“发言10分钟 8分钟歌功颂德”,引发社会普遍反响。音乐评论也要防止文章1000字,800字套话、空话、假话。要提高评论文章的“含真量”。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基本方法是评论者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五,评论文章要保持作者的独特个性和风格。不同的评论家,语言风格、思想境界、学识学养是不一样的。有的锋芒毕露,有的绵里藏针;有的严谨细致,有的热情奔放;有的言简意赅,有的扬扬洒洒;有的“正面进攻”,有的“旁敲侧击”;组成了音乐评论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当他人被评论文章的精辟论点所折服,被一针见血的分析所震撼之时,也是作者思想观点被传播之时。

第六,音乐评论工作者要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相比较从事表演和创作一线的辉煌与光鲜,评论工作是非常枯燥寂寞的,需要有一颗平静心。有时因为批评触及了一些人的脸面和利益,还会招致一些人的报复与反击。这都是评论工作者必须承受的。如果因为怕寂寞而把手中之笔当成赚钱的工具,那是违背评论者良知和职业道德的。

第七,音乐评论工作者要有一点贵族精神。文艺理论家刘再复认为,贵族精神包括“自尊的精神、原则的精神、低调的精神、淡泊名利的精神”,这对于音乐评论工作者至关重要。如果自己都认为评论可以按照评论对象和领导的要求随意改动,谈什么坚守公正和独立思考的原则?如果自己整天高调生活招摇过市,又怎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和精辟分析?如果自己把名利看得过重,评论又怎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理想卓越、精神雄健的境界?

第八,音乐评论工作者不仅是理论家,还应是思想家。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思想的锋芒。一部作品出现问题,有可能是技术技巧问题,也有可能是思想境界问题(而后者是这几十年很少被提起的);有可能是一般性问题,也有可能是致命性问题。

现在整个社会出现了稀释崇高、解构精神、泛娱乐化问题,也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品味质量以及艺术作品的寿命。音乐评论工作者不仅要通过个别找出一般进行透彻的分析,还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问题,开出对症下药的良方,使音乐评论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有利于音乐表演和创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九,音乐评论具有本体生命,它不是月亮靠太阳发光。而应以其自身的魅力,独立于文学艺术之林,成为人们学习欣赏音乐的良师益友,步入音乐殿堂的金钥匙。只有敏锐、犀利、精准的评论文章,才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4. 如何写乐评

好的乐评不外乎以下两个特征,一是立场鲜明,二是文字准确. 所谓立场鲜明,就是你写出来的东西要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这碟这歌究竟如何:好还是不好、有没有问题、有那些问题、如何解决。

其实,说白了,乐评就是一篇议论文,小学老师早教过,写议论文有一个三段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大部分的所谓乐评常常提不出问题(更遑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只是把歌曲罗列一遍,带着读者游花园,绕来绕去绕不出个所以然来。拜托,这不是乐评,这是听后感、流水帐。

那种通篇装作自己很客观的模棱两可的文字同样令人讨厌。要知道,任何观点和态度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何况音乐上的听觉体验又是绝对私人的。

正如我以前说的,无论是干艺术的还是被艺术干的,首先要主观上认同即将或正在与其发生关系的玩意儿,主观上不认同(喜欢是正面认同,不喜欢是负面认同),那就一点意义没有,更谈不上客观分析。既然如此,在艺术面前,就没有客观一说。

不过是能否自圆其说而已。(详见『超越王菲,把这个消息告诉何韵诗——评卢巧音《天演论》』一文)当然,如果你什么态度都不表达、什么观点都没有,那大概就算绝对客观了吧,不过这样的乐评也就毫无意义了。

再说文字准确。这对于写乐评来说是最难的。

音乐毕竟不像电影,有实实在在的影像可供捕捉,就算事先没有看过作品,同样能根据生活中的场景还原出相关的情节。音乐不行,如果事先没有接触,很难凭空想象。

这时候,就看乐评作者的文字功力了。我个人比较讨厌那种动辄Prog**啦、Ambient**啦、Multi**啦、**Rock啦的作品,或者翻出大堆乱七八糟的老乐队作比较(以袁大师为首的香港人最爱这么干了),这不是在写乐评,这是在装B。

除了圈内人,大多数读者不可能有那么多积累,你如果存心想要告诉更广泛的读者这音乐啥样,应该是通过形容、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从文字上把形态描述清楚、让受众恍然大悟,这原比你絮絮叨叨地罗列专业名词有效得多。就算是要用一些老乐队来做对比说明,也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不需要费劲去回忆的那种,最好再加上一些修辞,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到你的意思。

实际上,旁敲侧击含沙射影潜移默化的文字往往比直接了当的貌似很专业的白描更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评论对象本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音乐描述的需要仅仅是某种感觉、情绪,而不是它的具体特征。

比如颜峻写碎瓜,他写的是“最好的日子永远是秋天的日子。在大学校园的傍晚,和一个小说中的女孩一起走过小径,把注定要破碎的青春之梦再延续片刻,和落叶、水洼、栅栏的影子,和一段无中生有的疼痛回忆一起,承受最后的爱情……而我是你的爱人,是你的虚无。”

(摘自《铁血摇滚》)这短短几行字,看似跟碎瓜没有任何关系,但用来作为碎瓜文章的开头,却让人轻易捕捉到碎瓜的特性。(这篇文章不是乐评,当我借刀杀人好了)再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评Cat Power,说“三年没发片的Cat Power,显得更从容大度,所带来的新作《The Greatest》,丝毫让人听不出停顿过后的迫不及待,如同吃饱了的猫儿,在阳光里不慌不忙地伸展着四肢,偶尔,还向走近它的人,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

(详见《Hit轻音乐》2006年3月号『午后的猫,静夜的电——评Cat Power《The Greatest》』,烟灰散烬作品)一个借代比你搬出N个莫名其妙的专业名词强多了! 能做到以上两点,写乐评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但若想把乐评写好,还得有更多的努力。

尤其是听觉经验的积累。任何一张唱片都是座标上的点,横坐标代表歌手,纵座标代表歌坛,只知道歌手不知道歌坛(如广大粉丝)或只知道歌坛不知道歌手(如某些自以为是的专业人士)都不可能找准唱片的正确方位。

评英文唱片一定要听经典,听一百张所谓独立唱片都不如听一张Bob Dylan或Neil Young的经典唱片有价值。而且,如果没有大量的听觉积累,根本就没法评欧美唱片。

因为欧美唱片往往都有传承的一面,如果你听不出Franz Ferdinand和Blondie的关系、听不出Coldplay的某首歌里借用了Kraftwerk的Loop,乐评当然就不可能写得准确。另外,评华语唱片一定要听非主流,如果说欧美唱片主流和非主流的最大区别只是销售渠道和销量不同,华语唱片主流和非主流就是质量上的本质区别,只听华语主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音乐。

参考资料: ?si=1。

5. 电影评论或者音乐评论怎么写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主创人员。如大牌导演,名牌演员。他们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等。

2. 题材。对于商业片而言,确定什么样的拍摄题材,是对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的结果。以什么样的题材进入市场,满足哪些观众的那方面需求,会有什么预期效果,会收回多少成本等。

3. 内容。一般是:一个编织精巧的故事,加几分深沉细腻的情感,再加一些对世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精良的制作。大片一般都很注重视听享受,可以挑选几段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断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影像效果、音乐、音响、特技等。

5. 得力的广告宣传。

6. 影片的片名、包装等其他有特色的商业卖点。

7. 影片的不足或欠缺。如果不确定的话,这部分可以不写,或者只谈谈自己对影片的认识感悟,或者一些有建设性的构思和想法。

标签: 音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7elo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