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山东人信仰什么

山东人信仰什么

山东人信仰什么:答案是儒教。

山东人信仰什么

山东人信仰什么:答案是儒教。

山东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学说,也称为儒学。因山东孔府是儒家的发源地与居住地。这里的人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较多。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山东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学说,也称为儒学。因山东孔府是儒家的发源地与居住地。这里的人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较多。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山东农村有很多信教的人,他们不公开信,这是什么教?

天主教,是教的一个分支,因为山东早年割让给德国,天主教在山东农村有一定影响,平均几个村就会有一个天主堂,不过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太太信徒,年轻人都信金钱教了。

民国期间山东一带信奉什么道教?

期间宗教信仰繁杂之极,出现了很多杂糅了儒释道的泛道教的宗教形式,山东地区流行较广的有皈一道教,万理教,南方主要是同善社,先天道教,关于这些宗教的详细介绍你自己看下这个衔接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59184.html

希望采纳

都说山东人喜欢吃馒头,馒头对山东人的意义是什么?

都说山东人喜欢吃馒头,馒头对于山东人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山东的人来说馒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山东人他们每天的食物都是吃馒头,可以说馒头不仅仅是他们每天吃的食物了,也可以说是他们心中的情怀,如果不吃馒头的话,感觉心里面就缺点什么,馒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情怀,吃馒头已经成为习惯了,就像我们南方人一样吃米饭也是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

自然成习惯

正是因为山东人他们每天都在吃馒头,所以在山东人心中馒头不仅仅是食物,馒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每天都吃馒头吃着吃着就成了习惯了,发现如果一天不吃饭的话,就是心里面就会有点不习惯,在山东人的心中馒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了馒头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

可以说馒头对于山东人的意义,就像老火靓汤对于我们广东人的意义,存在于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一但缺少了它那么就感觉生活当中就缺失了一些东西,那么馒头已经成为了山东人心中的信仰

总的来说,馒头对于山东人来说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它,对于他们来说馒头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失去了他,那么就会感觉生活缺失了一部分生活不完整,他们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当中的一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我们都不仅仅只是食物了,但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不能够没有馒头,馒头不仅仅只是食物,还是他们的伙伴生活当中,如果没有馒头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么可以说,馒头成为了那么他们心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馒头已经成为了他们信仰。

为什么山东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与信任?

这得感谢孔子和梁山好汉。孔子的道德标准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梁山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行。所以,山东人性格是外武内文,文武兼备。儒家提倡“来而不往,非礼也”,山东人不是不求回报,求的长远利益。我将心比心;“好汉”一词,冠诸于山东人身上,并非浪得虚名,除了热情豪爽之外,尊老爱幼,善待朋友,保护妇女,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山东人行侠仗义的精确写照。山东人最讲究一个“信”字,信用对于山东人,比脸面都重要。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否则自己以后都不好意思见别人,也不知道怎样跟人家交往。山东人耿直,不拐弯,不抹角,不认识你的时候,也会客套几句。这种耿直就是不矫揉,不造作,不隐藏,应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绝对不会说。这就是为什么山东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与信任了。

为什么齐鲁之地,在历史上有着那么多的圣人?

山东地处中原文明核心毗邻区,几乎参与了中原文明的发展演变全过程,这就为山东人的历史眼界奠定了基础,多次亲眼目睹和参与中原文明的兴衰更替,使得山东人更能总结出社会治理必要的需求和规律。不说别的,孔子在当时就有《春秋》、《尚书》一类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古老的历史记载,从而使得从历史过往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未来指明了方向。由于历史意识在山东的根深蒂固,导致后来的山东籍人成为圣人的方向指引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山东的地理环境因素,山东此地准确来说应该称为山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这种地形有利于形成海洋和陆地双向熟悉的知识环境,有别于内陆省份四面都是陆地,也有别于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山地比较多,例如闻名天下的泰山、崂山、沂蒙山、梁山……等等,有了很多的山地,才能山高水清、草木繁盛、空气清新、阳光照耀,山清水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山东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和尊师重教的好习惯,山东人既有渔民的勇敢冒险精神(三面环海渔民多),也有山里人的直爽热情的情绪特点(山地比较多),所以在我国日常社会交往中很少有山东人不被欢迎和接纳的,山东人尊师重教也是闻名于世的,精明、诚实、勇敢、健壮、豪爽这些山东人的性格,就像是如生俱来的“吸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精神生命,无形的人格魅力也为山东圣人的形象增光添彩不少。

跟山东的人文思想和经济繁荣有很大的关系,山东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普遍信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类的社会信念,导致人们的生养意识比较传统,所以人口数量一直都不算少;另一方面山东人体质普遍不错(民间常常有“英雄好汉出山东”、“山东出伟男”的说法),这本身就有生养的天然需求和能力。这也就是山东出圣人多的原因吧。

 

水浒传里的很多人都来自山东,这是为什么?

在山东这块土地上,为什么温文尔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抢劫家族、大无畏的梁山好汉,还有大名鼎鼎的山东相马?为什么山东不仅是历史上农民起义高发区,还是文化名量涌现的地方?为什么山东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张天霖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主宰着山东人的心、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水浒英雄。”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那么“水浒英雄”就是山东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开这个谜,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他们在山东创造了高度文明、体系和风格的东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间系着一把弓。《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夷,平也,由大至弓,东人也”。可以推断,东夷人是擅长猎弓的高大部落。后汉《东夷列传》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豪放不羁。东夷人民俗性很强。夏商经常征服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是征伐东夷,“伊克东夷失身”(《左传》)。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东征主要是征东夷人。同时,东夷人善仁善礼,这一点从古代“夷”与“仁”的同音异义可以证明。东夷文化为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后,英雄姜尚被封为山东齐侯,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为鲁侯。继齐、之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东夷人的性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分析了齐、鲁文化的差异,指出:“智者乐水,仁者乐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乐者,仁者生。”(《论语》。永夜》)这里的知者,是指齐文化属于智者型;仁,即鲁文化属于忍者类型。齐文化是沿海文化的一种类型,达到真理而不停滞,如水,类似梁启超所说的希腊;鲁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它以正义为满足,不为所动。它像山,像梁启超说的罗马。对此,朱的解释是:“孔子读书时,急功近利,爱说大话,这是他独霸的习惯。鲁重德信,尚有先王遗风。”(《论语笔记》。和谐”)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齐鲁文化有很多接触的机会。虽然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相互影响和融合。孔子有一次去见,带着改造齐学的愿望,希望会变,鲁会变,会变,陶会变(《论语》。永业”),却遭到了当时齐派代表人物晏子的坚决抵制,并以失败告终。后世的孟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来到齐国,并且长期逗留。按照钱穆先生的计算,孟子第一次一起旅行至少花了18年。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齐学的影响。他的“民为道”的思想是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你没有毅力,放下铺张,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论孟子和滕文公)与齐学之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惊人地一致。荀子是齐学与鲁学融合的典型产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齐、鲁为郡,齐、鲁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融合的最终结果是齐文化逐渐与鲁文化契合,古人称之为“一清齐是走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的融合。董仲舒所说的儒家,并不是以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中的儒家,而是吸收了诸多齐文化因素而重新融化的儒家。它是以鲁文化为主体、齐文化为辅翼的文化体系,即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仁智合一”的文化体系。至此,齐文化和鲁文化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异域文化从同一个母根孕育出来,最终融合形成了齐鲁文化。因此,齐鲁文化既包含“王政”又包含“霸权”,是“王政”与“霸权”的对立统一。因此,山东的文化性格是以“诚、信、忠、俭、慎”为特征的,也是以“豪放、豪放、豪放、好客”为特征的。

文化性格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与文化趋同。齐鲁文化融合后,齐鲁文化性格在汉代、魏晋南北朝经历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东人有着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齐文化基因”。学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指出:“齐国崇吴、,堪称诸侯国之最”。“荀子。《议兵》记载:“齐用兵。”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指出,齐人“有执刺之勇”。据历史学家安考证,“山东农民起义古往今来都有,次数最多,规模较大”(《历史上的山东》)。

关于山东的资料

山东省

简称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隔海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东西宽约700千米,南北长约420千米,面积15.33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山东省省会为济南市。有14个地级市,32个县级市,63个县。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 1994年人口8671万,仅次于四川、河南省,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地丘陵人口相对稀少,黄河三角洲的滨海地带人口最稀。山东是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等53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数最多,近46万人,是山东少数民族的主体。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于鲁西 、北地区和鲁中、南山区。全省有信教群众100多万人,其中信仰教的少数民族42万人。现已开放寺观、教堂420 多座,开放宗教活动点2365处。已有宗教界职业人员4000多人。主要宗教节日有信仰教传统年节古尔邦节,有信仰教的人们的圣诞节等 。山东人最为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历史沿革 著名的沂源猿人的发现,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新生代更新世中期,山东地区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距今约6000年前,山东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大约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诞生于此,表明当时就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据考三皇五帝中的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昊、唐尧、虞舜等,都在山东长时期居住活动过。西周建立后,周天子选派最得力的大臣统治这个地区,周公被封于鲁,姜太公被封于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依靠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称霸称雄于世,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是在金代出现的。元朝置山东道,明朝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山东省境大致相同的版图。清朝正式启用山东省一名,相沿至今。

自然资源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之多,已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年开采量3350万吨,中原油田的部分开采区也在山东。全省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左右,皜藏煤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山东也是中国最大的黄金、海盐生产基地,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山东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农区之一。全省平原、丘陵地带都是产粮区,盛产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稻谷等。粮食总产量在四川省之后,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烤烟和麻四大类。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花生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出口占90%以上,也居第一位。烤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是五大烤烟调出省之一,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山东蔬菜种类很多,主要蔬菜有瓜类、根菜类、叶菜类、花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和豆类等7大类,约60多种。其中不少品种属名产蔬菜,如胶州大白菜、苍山大蒜、章丘大葱、莱芜生姜等。果品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平度大泽山葡萄、泰沂山楂在国内外市场都很受欢迎。水产品如对虾、海参、扇贝、鲍鱼产量高,质量好。土特产有博山豆腐箱、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德州西瓜、黄河鲤鱼、加吉鱼、泰山赤鳞鱼、明水香稻、龙口粉丝、烟台红葡萄酒、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东阿阿胶、潍坊风筝等。

经济 199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702.49亿元。有23个县(市)进入了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发展到29个,全省还涌现出一批工农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乡镇和过亿元的村。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列入山东半岛开放区的有7个地级市、53个县(市、区),面积、人口均占全省的40%。青岛建有保税区。到1992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已达5844家,合同外资额54亿美元,外商实际投入15.4亿美元。海外企业已发展到120家,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相继建成了齐鲁30万吨乙烯、兖石铁路、石臼港(后改名为日照港)、潍坊纯碱厂、引黄济青等大批重点工程。所有市地开通了程控电话,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到1996年2月全省2194万农户已全部通电。交通便利,形成以济南为中心、以铁路为骨干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京沪、胶济铁路在济南交会,构成全省交通的大动脉;蓝烟铁路连接烟台、青岛两大港口;还有石德、兖石、新兖铁路及一些通往矿区的支线。海运发达,主要有青岛、烟台、石臼港、威海、龙口、羊角沟等港口。航空以济南为中心,可通北京、南京、上海、合肥、沈阳等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有70座广播电台、34座电视台,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九五期间,山东正着手构筑两大跨世纪工程,一是开发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它较之珠江、长江两个三角洲起步晚 ,这里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大三角洲中最丰富的。盐卤资源取之不尽,这里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成为石油生产、石油化工、盐化工业和农、牧、渔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基地。另一个跨世纪工程是建设“海上山东”。山东海岸线长达3000千米,沿海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其中有7个是对外开放港口。山东海洋产业1993年居全国第三位,以后将有更大发展。

名胜古迹 全省已查明的文物古迹有2200多处,其中有山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全省现保存有历代碑刻和汉画像石刻1.1万余方。山东自然风光秀丽,有200多处旅游点。主要名胜古迹有:①泰山。位于山东中部、京沪铁路近旁,主峰海拔1545米。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异常,故有五岳独尊称誉。②曲阜市。位于山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最为著名的是孔庙、孔府、孔林。③蓬莱阁。在蓬莱市城北1千米临海陡起的丹崖山上。约创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明代扩建,清代重修 。高15米,垂檐八角,绕以回廊。④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距市区码头2.1海里,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面积20平方千米。

山东省地图及行政区划表见下面:

参考资料:http://info.datang.net/S/S0497.HTM

山东民俗特色。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民俗艺术叫响全国。

齐鲁两俗并存,山东民俗自成系列。古时山东分为齐、鲁两国,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风格的民俗并且一直相对存在,互相影响却又自成风格。山东东部是齐国,西部是鲁国。由于两个古国对后人影响至深,至今山东还是被称为“齐鲁”。齐、鲁的不同民俗,形成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有的文化传统,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

山东两大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年画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到清末,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如今,扑灰年画的作品日渐其少,当年两派艺人的作品,存留下来的都特别珍贵。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已行销省内外。杨家埠年画题材多样,吉祥活泼,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根据张贴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为门画、炕头画等品种。杨家埠年画的功夫在版上。木版制作是个细致活,需要精雕细刻,有的木版能够保存多年。在一些民间艺人的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传下来的木版。刻好版,还要层层上彩,印在纸上,一幅年画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是现场印制。

八大民俗叫响全国

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说起叫响全国的山东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据了解,山东剪纸以范祚信和栾月英较为有名。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国都是很高的。“剪纸最初是用来当作窗花,后来才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刘馆长说,“山东的剪纸历史悠久,从发明造纸之后就逐渐出现了。”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

移民民俗对山东的影响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希望我能帮到您!

祝您一生平安,财源滚滚!

望采纳!

关于泰山民俗!

由于距孔子诞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风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最大。同时,泰山是道教名山,对泰安人的民间信仰影响最大。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风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阴历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这时拜山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几乎每家必去。如果旅游者时间恰当,可不要错过,你能从中感受到古代百姓进香盛况的影子。

东岳庙会 东岳大帝的诞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后世逐渐增加了商贸、娱乐活动等内容,服务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浒传》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东岳庙会上。

另外元君生日为4月28日,与东岳大帝生日仅仅晚一个月,而且后世碧霞元君的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东岳庙会拖长了时间,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内容。期间一度取消了东岳庙会。

现在的东岳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侧的广场举行。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外,主要是经贸活动、旅游观光和文化娱乐。近年来,八方人士纷至沓来,国外客商及游客也不断增加。

王母生日 阴历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数。

丧事 泰安丧事的办理讲究不少。首先要向亲朋好友报丧。订好日子设灵棚,门口有专门负责上帐的人,亲朋好友捐的钱要上榜公布,来的人越多,捐的钱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直系亲属捐的钱越多说明家庭团结。被人高看一眼。每有丧事自家直系亲属要在旁哭丧,人越多声音越大,说明孝心越多,最后主家要设宴招待宾朋,以示感谢。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东人酒桌上的讲究特别多,在乡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错,座位有主宾副宾、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对门的座位是正座,应为主宾副宾坐,背对门的座位为主陪副陪坐。喝酒时一般用几钱的小酒杯,但花样繁多,“哥俩好”“四喜发财”“六六大顺”“十二周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国有一半的白酒产自山东,山东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问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说自己是“泰城的”。由于受孔子的影响,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称一声“老师”。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会来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过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对小篮子,装上鸡蛋等物品在用红布盖上,挑者送去,现在,大多是送双数的营养品即可,在乡下,还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大婶挑着盖红布的挑子排着队的身影。之后主家会回请,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吃面”。

许愿还愿 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据时的泰安县志记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诉”。“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并向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一旦没有实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许愿还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

进香 进香的准备工作很复杂。联络会员、收敛会费、购置祭品等。进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于东岳大帝的生日是阴历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这一期间香火最盛。准备妥当后就开始启程上山进香。进香的一般程序是:“启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贡,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

上山进焚的香纸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别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玺”,有钱的香客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

求子 进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个金男娃,求女孩拴一个金女娃。并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许愿。

生育礼俗 岱下方圆几百里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序。

一是择定吉日。欲求生子,须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

二是筹备供事。主要是购置香烛、火纸、供品等。供桌的摆放是两碗馒头,两个盘子——鱼和鸡蛋,两个果碟——枣和栗子。供品前摆三个香炉一字排开。红布条写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装入火纸折成的纸盒中,将供桌抬往神妈子家。

三是举行仪式。由求子的妇女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上,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妈子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接着,神妈子续香,再由求子妇女诉说求子的心愿后进香,并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尽。

四是还愿。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宫还愿(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还愿)。

若祈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

石敢当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国外中华文化圈都有源于泰山的石敢当信仰。将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石人立于路、桥要冲之处,或者砌于房屋墙壁之内,起到避妖邪、压灾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国也有此风俗。

节令习俗 泰山脚下除了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阳等节日外,还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天贶节和浴佛节。

天贶节源于宋真宗封禅泰山,公元1008年的旧历6月6日天降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贶殿,而且定6月6日为天贶节。这一节日现已沿袭演绎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者晒衣、晒书的日子。

浴佛节为4月8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节又增加了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内容,三位一体,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参考资料:http://www.ytrip-ts.com/data/wenhua/minsu.htm

山东人风俗习惯是什么对父母如何尽孝的?

山东是孔孟之道发源地,山东人骨子里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对于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东人很孝顺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响。

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从孔子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孝道的重视,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边孝敬他们,但孔老夫子也并不反对有目标有目的的外出奋斗,这种思想牢记在了每一个山东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爱奇艺.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东还有一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孝圣”,这个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东临沂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对于继母的打骂欺压,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尽心尽力的照顾他的继母,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他的继母。

山东人之所以这么孝顺离不开这些历史名人的熏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东占了十个,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对山东人的影响。

20180925-DSC_0625_爱奇艺.jpg

山东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视,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带上丰盛的礼物,回家和父母欢聚一堂,这是孝道。

而且山东小伙喜欢带媳妇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让父母在街坊四邻面前脸上有光,这也是孝道。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父母都想让儿女们早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山东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结婚了,也要回老家摆酒席宴请宾朋,让父母感受一下亲朋好友送来的祝福,这就是最好的尽孝。

山东人信仰儒教,儒教就是孔子的学说,也称为儒学。因山东孔府是儒家的发源地与居住地。这里的人们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信仰儒家文化的比较多。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山东农村有很多信教的人,他们不公开信,这是什么教?

天主教,是教的一个分支,因为山东早年割让给德国,天主教在山东农村有一定影响,平均几个村就会有一个天主堂,不过现在只剩下一些老太太信徒,年轻人都信金钱教了。

民国期间山东一带信奉什么道教?

期间宗教信仰繁杂之极,出现了很多杂糅了儒释道的泛道教的宗教形式,山东地区流行较广的有皈一道教,万理教,南方主要是同善社,先天道教,关于这些宗教的详细介绍你自己看下这个衔接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59184.html

希望采纳

都说山东人喜欢吃馒头,馒头对山东人的意义是什么?

都说山东人喜欢吃馒头,馒头对于山东人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山东的人来说馒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山东人他们每天的食物都是吃馒头,可以说馒头不仅仅是他们每天吃的食物了,也可以说是他们心中的情怀,如果不吃馒头的话,感觉心里面就缺点什么,馒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情怀,吃馒头已经成为习惯了,就像我们南方人一样吃米饭也是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

自然成习惯

正是因为山东人他们每天都在吃馒头,所以在山东人心中馒头不仅仅是食物,馒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信仰,每天都吃馒头吃着吃着就成了习惯了,发现如果一天不吃饭的话,就是心里面就会有点不习惯,在山东人的心中馒头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了馒头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

可以说馒头对于山东人的意义,就像老火靓汤对于我们广东人的意义,存在于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一但缺少了它那么就感觉生活当中就缺失了一些东西,那么馒头已经成为了山东人心中的信仰

总的来说,馒头对于山东人来说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的生活当中不能没有它,对于他们来说馒头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失去了他,那么就会感觉生活缺失了一部分生活不完整,他们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当中的一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我们都不仅仅只是食物了,但是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不能够没有馒头,馒头不仅仅只是食物,还是他们的伙伴生活当中,如果没有馒头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么可以说,馒头成为了那么他们心中的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说,馒头已经成为了他们信仰。

为什么山东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与信任?

这得感谢孔子和梁山好汉。孔子的道德标准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梁山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行。所以,山东人性格是外武内文,文武兼备。儒家提倡“来而不往,非礼也”,山东人不是不求回报,求的长远利益。我将心比心;“好汉”一词,冠诸于山东人身上,并非浪得虚名,除了热情豪爽之外,尊老爱幼,善待朋友,保护妇女,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山东人行侠仗义的精确写照。山东人最讲究一个“信”字,信用对于山东人,比脸面都重要。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办,否则自己以后都不好意思见别人,也不知道怎样跟人家交往。山东人耿直,不拐弯,不抹角,不认识你的时候,也会客套几句。这种耿直就是不矫揉,不造作,不隐藏,应该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绝对不会说。这就是为什么山东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与信任了。

为什么齐鲁之地,在历史上有着那么多的圣人?

山东地处中原文明核心毗邻区,几乎参与了中原文明的发展演变全过程,这就为山东人的历史眼界奠定了基础,多次亲眼目睹和参与中原文明的兴衰更替,使得山东人更能总结出社会治理必要的需求和规律。不说别的,孔子在当时就有《春秋》、《尚书》一类的著作,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古老的历史记载,从而使得从历史过往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为未来指明了方向。由于历史意识在山东的根深蒂固,导致后来的山东籍人成为圣人的方向指引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山东的地理环境因素,山东此地准确来说应该称为山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这种地形有利于形成海洋和陆地双向熟悉的知识环境,有别于内陆省份四面都是陆地,也有别于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山地比较多,例如闻名天下的泰山、崂山、沂蒙山、梁山……等等,有了很多的山地,才能山高水清、草木繁盛、空气清新、阳光照耀,山清水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山东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和尊师重教的好习惯,山东人既有渔民的勇敢冒险精神(三面环海渔民多),也有山里人的直爽热情的情绪特点(山地比较多),所以在我国日常社会交往中很少有山东人不被欢迎和接纳的,山东人尊师重教也是闻名于世的,精明、诚实、勇敢、健壮、豪爽这些山东人的性格,就像是如生俱来的“吸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精神生命,无形的人格魅力也为山东圣人的形象增光添彩不少。

跟山东的人文思想和经济繁荣有很大的关系,山东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普遍信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类的社会信念,导致人们的生养意识比较传统,所以人口数量一直都不算少;另一方面山东人体质普遍不错(民间常常有“英雄好汉出山东”、“山东出伟男”的说法),这本身就有生养的天然需求和能力。这也就是山东出圣人多的原因吧。

 

水浒传里的很多人都来自山东,这是为什么?

在山东这块土地上,为什么温文尔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抢劫家族、大无畏的梁山好汉,还有大名鼎鼎的山东相马?为什么山东不仅是历史上农民起义高发区,还是文化名量涌现的地方?为什么山东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两种不同的传统?

张天霖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主宰着山东人的心、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水浒英雄。”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那么“水浒英雄”就是山东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开这个谜,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他们在山东创造了高度文明、体系和风格的东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间系着一把弓。《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夷,平也,由大至弓,东人也”。可以推断,东夷人是擅长猎弓的高大部落。后汉《东夷列传》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豪放不羁。东夷人民俗性很强。夏商经常征服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是征伐东夷,“伊克东夷失身”(《左传》)。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东征主要是征东夷人。同时,东夷人善仁善礼,这一点从古代“夷”与“仁”的同音异义可以证明。东夷文化为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后,英雄姜尚被封为山东齐侯,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为鲁侯。继齐、之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东夷人的性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分析了齐、鲁文化的差异,指出:“智者乐水,仁者乐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乐者,仁者生。”(《论语》。永夜》)这里的知者,是指齐文化属于智者型;仁,即鲁文化属于忍者类型。齐文化是沿海文化的一种类型,达到真理而不停滞,如水,类似梁启超所说的希腊;鲁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它以正义为满足,不为所动。它像山,像梁启超说的罗马。对此,朱的解释是:“孔子读书时,急功近利,爱说大话,这是他独霸的习惯。鲁重德信,尚有先王遗风。”(《论语笔记》。和谐”)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齐鲁文化有很多接触的机会。虽然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相互影响和融合。孔子有一次去见,带着改造齐学的愿望,希望会变,鲁会变,会变,陶会变(《论语》。永业”),却遭到了当时齐派代表人物晏子的坚决抵制,并以失败告终。后世的孟子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来到齐国,并且长期逗留。按照钱穆先生的计算,孟子第一次一起旅行至少花了18年。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齐学的影响。他的“民为道”的思想是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如果你没有毅力,放下铺张,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论孟子和滕文公)与齐学之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惊人地一致。荀子是齐学与鲁学融合的典型产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齐、鲁为郡,齐、鲁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融合的最终结果是齐文化逐渐与鲁文化契合,古人称之为“一清齐是走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最终完成了齐鲁文化的融合。董仲舒所说的儒家,并不是以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中的儒家,而是吸收了诸多齐文化因素而重新融化的儒家。它是以鲁文化为主体、齐文化为辅翼的文化体系,即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仁智合一”的文化体系。至此,齐文化和鲁文化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异域文化从同一个母根孕育出来,最终融合形成了齐鲁文化。因此,齐鲁文化既包含“王政”又包含“霸权”,是“王政”与“霸权”的对立统一。因此,山东的文化性格是以“诚、信、忠、俭、慎”为特征的,也是以“豪放、豪放、豪放、好客”为特征的。

文化性格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与文化趋同。齐鲁文化融合后,齐鲁文化性格在汉代、魏晋南北朝经历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东人有着从古代传承下来的“齐文化基因”。学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指出:“齐国崇吴、,堪称诸侯国之最”。“荀子。《议兵》记载:“齐用兵。”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指出,齐人“有执刺之勇”。据历史学家安考证,“山东农民起义古往今来都有,次数最多,规模较大”(《历史上的山东》)。

关于山东的资料

山东省

简称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隔海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境东西宽约700千米,南北长约420千米,面积15.33万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山东省省会为济南市。有14个地级市,32个县级市,63个县。

人口、民族、宗教、风俗 1994年人口8671万,仅次于四川、河南省,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地丘陵人口相对稀少,黄河三角洲的滨海地带人口最稀。山东是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等53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数最多,近46万人,是山东少数民族的主体。少数民族主要居住于鲁西 、北地区和鲁中、南山区。全省有信教群众100多万人,其中信仰教的少数民族42万人。现已开放寺观、教堂420 多座,开放宗教活动点2365处。已有宗教界职业人员4000多人。主要宗教节日有信仰教传统年节古尔邦节,有信仰教的人们的圣诞节等 。山东人最为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历史沿革 著名的沂源猿人的发现,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新生代更新世中期,山东地区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距今约6000年前,山东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大约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诞生于此,表明当时就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据考三皇五帝中的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昊、唐尧、虞舜等,都在山东长时期居住活动过。西周建立后,周天子选派最得力的大臣统治这个地区,周公被封于鲁,姜太公被封于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依靠管仲改革,富国强兵,称霸称雄于世,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是在金代出现的。元朝置山东道,明朝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山东省境大致相同的版图。清朝正式启用山东省一名,相沿至今。

自然资源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之多,已探明储量的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年开采量3350万吨,中原油田的部分开采区也在山东。全省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左右,皜藏煤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山东也是中国最大的黄金、海盐生产基地,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山东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农区之一。全省平原、丘陵地带都是产粮区,盛产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稻谷等。粮食总产量在四川省之后,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花生、烤烟和麻四大类。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花生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出口占90%以上,也居第一位。烤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是五大烤烟调出省之一,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山东蔬菜种类很多,主要蔬菜有瓜类、根菜类、叶菜类、花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和豆类等7大类,约60多种。其中不少品种属名产蔬菜,如胶州大白菜、苍山大蒜、章丘大葱、莱芜生姜等。果品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平度大泽山葡萄、泰沂山楂在国内外市场都很受欢迎。水产品如对虾、海参、扇贝、鲍鱼产量高,质量好。土特产有博山豆腐箱、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德州西瓜、黄河鲤鱼、加吉鱼、泰山赤鳞鱼、明水香稻、龙口粉丝、烟台红葡萄酒、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东阿阿胶、潍坊风筝等。

经济 199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702.49亿元。有23个县(市)进入了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区)发展到29个,全省还涌现出一批工农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乡镇和过亿元的村。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列入山东半岛开放区的有7个地级市、53个县(市、区),面积、人口均占全省的40%。青岛建有保税区。到1992年底,外商投资企业已达5844家,合同外资额54亿美元,外商实际投入15.4亿美元。海外企业已发展到120家,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相继建成了齐鲁30万吨乙烯、兖石铁路、石臼港(后改名为日照港)、潍坊纯碱厂、引黄济青等大批重点工程。所有市地开通了程控电话,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到1996年2月全省2194万农户已全部通电。交通便利,形成以济南为中心、以铁路为骨干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京沪、胶济铁路在济南交会,构成全省交通的大动脉;蓝烟铁路连接烟台、青岛两大港口;还有石德、兖石、新兖铁路及一些通往矿区的支线。海运发达,主要有青岛、烟台、石臼港、威海、龙口、羊角沟等港口。航空以济南为中心,可通北京、南京、上海、合肥、沈阳等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有70座广播电台、34座电视台,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九五期间,山东正着手构筑两大跨世纪工程,一是开发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它较之珠江、长江两个三角洲起步晚 ,这里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大三角洲中最丰富的。盐卤资源取之不尽,这里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成为石油生产、石油化工、盐化工业和农、牧、渔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基地。另一个跨世纪工程是建设“海上山东”。山东海岸线长达3000千米,沿海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其中有7个是对外开放港口。山东海洋产业1993年居全国第三位,以后将有更大发展。

名胜古迹 全省已查明的文物古迹有2200多处,其中有山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全省现保存有历代碑刻和汉画像石刻1.1万余方。山东自然风光秀丽,有200多处旅游点。主要名胜古迹有:①泰山。位于山东中部、京沪铁路近旁,主峰海拔1545米。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异常,故有五岳独尊称誉。②曲阜市。位于山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最为著名的是孔庙、孔府、孔林。③蓬莱阁。在蓬莱市城北1千米临海陡起的丹崖山上。约创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明代扩建,清代重修 。高15米,垂檐八角,绕以回廊。④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距市区码头2.1海里,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面积20平方千米。

山东省地图及行政区划表见下面:

参考资料:http://info.datang.net/S/S0497.HTM

山东民俗特色。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民俗艺术叫响全国。

齐鲁两俗并存,山东民俗自成系列。古时山东分为齐、鲁两国,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风格的民俗并且一直相对存在,互相影响却又自成风格。山东东部是齐国,西部是鲁国。由于两个古国对后人影响至深,至今山东还是被称为“齐鲁”。齐、鲁的不同民俗,形成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有的文化传统,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

山东两大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年画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到清末,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如今,扑灰年画的作品日渐其少,当年两派艺人的作品,存留下来的都特别珍贵。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已行销省内外。杨家埠年画题材多样,吉祥活泼,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根据张贴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为门画、炕头画等品种。杨家埠年画的功夫在版上。木版制作是个细致活,需要精雕细刻,有的木版能够保存多年。在一些民间艺人的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传下来的木版。刻好版,还要层层上彩,印在纸上,一幅年画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是现场印制。

八大民俗叫响全国

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说起叫响全国的山东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据了解,山东剪纸以范祚信和栾月英较为有名。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国都是很高的。“剪纸最初是用来当作窗花,后来才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刘馆长说,“山东的剪纸历史悠久,从发明造纸之后就逐渐出现了。”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

移民民俗对山东的影响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希望我能帮到您!

祝您一生平安,财源滚滚!

望采纳!

关于泰山民俗!

由于距孔子诞生地曲阜很近,泰安人的日常风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最大。同时,泰山是道教名山,对泰安人的民间信仰影响最大。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风俗。

泰山老奶奶的生日 阴历的3月15日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这是泰安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这时拜山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泰城的人更是几乎每家必去。如果旅游者时间恰当,可不要错过,你能从中感受到古代百姓进香盛况的影子。

东岳庙会 东岳大帝的诞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后世逐渐增加了商贸、娱乐活动等内容,服务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水浒传》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东岳庙会上。

另外元君生日为4月28日,与东岳大帝生日仅仅晚一个月,而且后世碧霞元君的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东岳庙会拖长了时间,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内容。期间一度取消了东岳庙会。

现在的东岳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侧的广场举行。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外,主要是经贸活动、旅游观光和文化娱乐。近年来,八方人士纷至沓来,国外客商及游客也不断增加。

王母生日 阴历的3月3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海外、港澳的香客不在少数。

丧事 泰安丧事的办理讲究不少。首先要向亲朋好友报丧。订好日子设灵棚,门口有专门负责上帐的人,亲朋好友捐的钱要上榜公布,来的人越多,捐的钱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直系亲属捐的钱越多说明家庭团结。被人高看一眼。每有丧事自家直系亲属要在旁哭丧,人越多声音越大,说明孝心越多,最后主家要设宴招待宾朋,以示感谢。

酒席 泰安人乃至山东人酒桌上的讲究特别多,在乡下尤其如此。首先是座次,一定不能搞错,座位有主宾副宾、主陪副陪之分,一般面对门的座位是正座,应为主宾副宾坐,背对门的座位为主陪副陪坐。喝酒时一般用几钱的小酒杯,但花样繁多,“哥俩好”“四喜发财”“六六大顺”“十二周全”等等,一不留神,就不知喝多少了。全国有一半的白酒产自山东,山东人酒量大多很好。

打招呼 如果你在泰安问人:“您是哪人?”老泰安人一般说自己是“泰城的”。由于受孔子的影响,泰安人打招呼一般尊称一声“老师”。

生小孩 自己家有小孩出生先要通知亲朋好友。亲朋好友会来看望,一般由家中女性出面接待,过去,每家大多是用一对小篮子,装上鸡蛋等物品在用红布盖上,挑者送去,现在,大多是送双数的营养品即可,在乡下,还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大婶挑着盖红布的挑子排着队的身影。之后主家会回请,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吃面”。

许愿还愿 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据时的泰安县志记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诉”。“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祈嗣。”并向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一旦没有实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许愿还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

进香 进香的准备工作很复杂。联络会员、收敛会费、购置祭品等。进香有“春香”、“秋香”之分。由于东岳大帝的生日是阴历3月28日,碧霞元君的生日是4月18日,所以这一期间香火最盛。准备妥当后就开始启程上山进香。进香的一般程序是:“启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贡,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

上山进焚的香纸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别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元君玺”,有钱的香客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

求子 进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个金男娃,求女孩拴一个金女娃。并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许愿。

生育礼俗 岱下方圆几百里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序。

一是择定吉日。欲求生子,须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

二是筹备供事。主要是购置香烛、火纸、供品等。供桌的摆放是两碗馒头,两个盘子——鱼和鸡蛋,两个果碟——枣和栗子。供品前摆三个香炉一字排开。红布条写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装入火纸折成的纸盒中,将供桌抬往神妈子家。

三是举行仪式。由求子的妇女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上,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妈子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接着,神妈子续香,再由求子妇女诉说求子的心愿后进香,并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全部燃尽。

四是还愿。如果果真得子,要到附近的泰山老奶奶行宫还愿(最好是到泰山碧霞祠还愿)。

若祈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

石敢当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国外中华文化圈都有源于泰山的石敢当信仰。将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石人立于路、桥要冲之处,或者砌于房屋墙壁之内,起到避妖邪、压灾殃的作用。日本、新加坡等国也有此风俗。

节令习俗 泰山脚下除了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乞巧(7月7日)、中秋、重阳等节日外,还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天贶节和浴佛节。

天贶节源于宋真宗封禅泰山,公元1008年的旧历6月6日天降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贶殿,而且定6月6日为天贶节。这一节日现已沿袭演绎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者晒衣、晒书的日子。

浴佛节为4月8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节又增加了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生日的内容,三位一体,佛道融合,古代十分隆重。

参考资料:http://www.ytrip-ts.com/data/wenhua/minsu.htm

山东人风俗习惯是什么对父母如何尽孝的?

山东是孔孟之道发源地,山东人骨子里烙印的就是儒家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对于孝道又是倍加推崇,所以山东人很孝顺受儒家文化的很大影响。

在《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从孔子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孝道的重视,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边孝敬他们,但孔老夫子也并不反对有目标有目的的外出奋斗,这种思想牢记在了每一个山东人心中。

20180919-DSC_0272_爱奇艺.jpg

除了孔子之外,山东还有一个历史人物被尊称为“孝圣”,这个人就是琅琊王氏的王祥,今山东临沂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对于继母的打骂欺压,他不仅不生气,反而更加尽心尽力的照顾他的继母,这份孝心感动了上苍,也感动了他的继母。

山东人之所以这么孝顺离不开这些历史名人的熏陶,《二十四孝》故事中,山东占了十个,每一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孝文化对山东人的影响。

20180925-DSC_0625_爱奇艺.jpg

山东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非常重视,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外的游子们都会带上丰盛的礼物,回家和父母欢聚一堂,这是孝道。

而且山东小伙喜欢带媳妇回老家,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让父母在街坊四邻面前脸上有光,这也是孝道。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父母都想让儿女们早点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山东人即使是在大城市定居结婚了,也要回老家摆酒席宴请宾朋,让父母感受一下亲朋好友送来的祝福,这就是最好的尽孝。

标签: 山东人 信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40w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