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特点

1.辛弃疾是豪放派的诗人,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多样,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北,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为一位极富远见卓识的军事家辛弃疾,在二十三岁举旗抗金立得赫赫战功之后,恪尽职守的同时时刻准备为朝廷北伐献计献策,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他辗转了很多地方都担任地方官始终与朝廷讨伐大计沾不上边。他的文韬武略只能被用来平定内乱,在内心深处的焦灼岁月当中英雄渐老。可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经历了四十余年苦苦等待后六十五岁的辛弃疾终于迎来了一展雄才,在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和报负的机会终于可以施展了,他上任后立刻下令沿边地区招募丁壮,制造战袍万件,准备亲自训练一只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劲旅,再派人深入金国境内详细了解敌方虚实以便已知彼此利于不败之地,这年秋天他登上镇江城北的北固山,放眼古今,豪情万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开篇气势如虹上片追怀两位与镇江有关的历史英雄三国时称雄江东,北拒曹操的吴国国主孙权以及一度率兵北伐收复中原大片国土,终于代晋而立成就一代霸业的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这些英雄人物虽然早已邈不可寻但他们那种敢于奋起抵抗外辱担负国家兴亡的英雄气概却仍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词人通过缅怀往古抒发自己追步先贤的雄伟壮志,慷慨豪迈之气溢于言表然而作为一位极富远见卓识的军事家辛弃疾深知恢复中原的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清醒的认识到当时南宋尚未具备对精兵拥有决胜的条件,需要周密的部署积极的准备才有可能克敌制胜,因此词的下片借古讽今,换头三句以难宋朝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冒险贪功惨败而归的前车之鉴,对已露急躁冒进式的南宋朝廷提出忠告接着抚今追昔四十年前惊人攻破扬州,杀伤掠夺,烽火遍野年后的今天。人们歌舞升平,居安太平,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年的伤痛,四十年前词人正当年少俊发,胸怀恢复中原的大志,四十三年来,却在朝野上下因循苟且的气氛中白白消磨了大好年华,如今英雄虽老,壮心不已身在前线仍不免忧谗畏讥他渴望得到朝廷善始善终的真正重用。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如下: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以其高妙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于世。其词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下面简要介绍几点。

一、擅长抒情描写。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抒情为主,其情感极度浓烈,表现手法简练而不失细腻。他常常仿佛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倾注到词作中,像是在把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以至于读者读了之后也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二、用典丰富。辛弃疾的词中使用了大量典故,这一点与唐代诗歌异曲同工,并在南宋创造了新的怀古文学风格,增加了较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深度。他常常把古人的流芳事迹写进自己的词作之中,让它们呼之引来,入木三分地在读者心中激发出情感共鸣。

三、技法精湛,意境深远。辛弃疾的辞藻华丽,工整精致,每一个字句都信手拈来且巧妙恰当。这些与其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文化素养密不可分。他善于通过词的音韵、节奏、形象等多个方面把人们引向雄浑壮观、高情远致的境地,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与追求。

四、征途意志。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词作既抒发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同时也承载着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困境的强烈关注和呼吁。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对局势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并以自己的笔锋去切磋这些现状。

总之,辛弃疾的词具有文学范畴中的深情浪漫、富于感染力和视野广阔、启发性较强。可以说,辛弃疾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堪称国之重器,影响了几代文化人,对后世文学的兴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人称辛文房,号稼轩。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和家,其词作曲绝词资精,尤擅长写爱情词和壮志凌云之作,被后人誉为“豪放派”代表,也是“江西三大家”之一。

辛弃疾出生于江西吉州府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时聪颖好学,家风淳朴。在官场上,他多次遭遇意见不合,被贬官流放。同时,他对国家的命运极富热情,曾经为撤换当时势力极端的权臣秦桧而发起过起义,后在忠烈祠中被永远记名。

辛弃疾的诗词风格特点

1、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

  2、辛弃疾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

  3、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特点:

1、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2、辛弃疾以文为词,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

3、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扩展资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主要成就: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弃疾

标签: 辛弃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40nk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