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怎么写土地撂荒的论文

怎么写土地撂荒的论文

1.关于土地沙漠化的论文怎么写

土地沙漠化,通俗的说,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怎么写土地撂荒的论文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过程按其发生性质可以分为沙质草原沙漠化、固定沙丘(沙地)活化和沙丘前移入侵三种类型。 历史时期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河流沿岸或深入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

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本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 1 560km2的速度在蔓延。通过大范围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结合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从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后期,沙漠化土地更以年均 2100km2 的速度在加速扩展。

这样,整个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近 350000km2, 其分布和蔓延主要在以下 3 个地区:1、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占北方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40.5%,特别是草原农垦区,如河北省坝上及内蒙古后山的草原农垦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 50 年代末期占农田面积的 3% 增加到 70 年代中期的 13%,80 年代后期的 25%;2 、半干旱地带波状沙质草原区,占 36.5%,如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土地的发展,从 50 年代末期占草原面积的 20%,增加到 70 年代中期的53%,80 年代后期的 77.6%;3、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占 23.0%,主要表现在固定沙丘的活化,如弱水下游沙漠化土地的发展从 50 年代末占该地区面积的 5% 增加到 70 年代中期的 22%,80 年代后期的 36%。 相同时期内凡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的地区,沙漠化土地空间范围有所减少,据遥感数据分析测算,约有 10% 的沙漠化土地得到逆转。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家们选择另一个时段的遥感资料(1987 年和 1993 年 TM 数据)对毛乌素沙区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在 1987~1993 年的 7 年间,由 32586km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 67.5%)下降到30496.7km2(占面积的 63.5%),减少了 1936.3km2,总体上处于逆转过程中,平均每年约有 276.6km2 土地得到了治理。 但就整个北方而言,进入 90 年代,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 2460km2 的速度扩展,形势更为严峻。

归根究底,探其原因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在大部分的人类文明历史时期,自然资源与环境决定着人类的土地利用。

但在现代的过程中,由于人口增加和科技进步,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为必须和可能,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控力。在许多情况下,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

但也时常因不合理的方式,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大河断流、火灾、库区地震、水土流失等,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在我国北方,历史上游牧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或气候暖温和冷干的变化,时有南进和北退的过程;而广大地区随着统治民族的更迭,农业或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多次交替,其利用强度也有差异,使历史时期的沙漠化土地也处于一个发展与逆转相互交替的过程中。

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活动总是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起诱发作用,表现在历史上沙漠化的发生期往往与一些重大事件相关联,如民族之间的征战频繁和政治上动荡不定的东汉末年、唐代末期及五代、宋辽对峙以及明中叶以后和清中叶以后的时期都是沙漠化的发展期。而这些时期也正与气候较为冷干相吻合,这也加剧了沙漠化的过程,减弱了退化土地自我恢复的能力,导致了自然环境的进一步退化。

这种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北方干旱草原地带的沙漠化数度发生和蔓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加剧,沙漠化土地的面积和程度总体上也就处于一个扩大和加重的过程中。

2.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要想变无人耕种为有人耕种,就要创新农业模式。

一是在农村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制度,让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形成最优组合并有效运行,提升最佳经济效益,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实现大户带动散户、大户带动全村的目标。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公路以及耕地的改造,使其适宜机械化耕作,提高农业效益。四是政府加大产业引导以及相关补助,提高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

五是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对撂荒土地进行合理改造、综合整治,发挥其最大作用。

3.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要想变无人耕种为有人耕种,就要创新农业模式。

一是在农村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制度,让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形成最优组合并有效运行,提升最佳经济效益,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实现大户带动散户、大户带动全村的目标。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公路以及耕地的改造,使其适宜机械化耕作,提高农业效益。四是政府加大产业引导以及相关补助,提高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

五是科学规划利用土地,对撂荒土地进行合理改造、综合整治,发挥其最大作用。

4.主题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三千字论文)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地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由于传统土地制度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永久转移以及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土地征用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背景 农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创新:第一次是1950年以后的土地改革,其主要贡献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为公有。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规定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土地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使我国的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农产品长期严重短缺的困难局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地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定。

由于传统土地制度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永久转移以及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土地问题的妥善解决,而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合理的流转必将给中国农民带来巨大的变化。

《农村土地承包法》正是的在上述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出台的。该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体现了对于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该法对于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阶段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和土地的经营权。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就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 1.总体流转程度偏低,但不同省份流转规模有差异。

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流转比例均较低,四省平均流转比例为9.1%;不同省份流转规模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要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广东省耕地流转比例比安徽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农民非农就业渠道相对较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要低于经济落后地区,因此,其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动力较高,土地流转的规模也相对较高。

2.传统流转形式比重偏大,短期化特征明显。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四省土地流转主要以转包、转让等传统的流转方式为主。

其中,湖南土地转包比重达到65%,而一些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如土地入股流转程度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省份此类流转形式还只是刚刚起步。

表1所示,安徽省土地入股所占的比重仅为3.5%。而广东省由于经济发达,其土地入股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比重达到30.6%。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永久转移的影响,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客观上需要土地来为其提供生存保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户占承包户比重偏低。

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四省土地流转也主要在农户之间进行的。其中湖南省农户间土地流转比例达到85%,而农户与企业流转所占比重仅为15%,其他省份也基本类似。

另外,从四省的流转户占承包户的比重来看,最高的广东省也只有25.3%。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还比较封闭,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真正发挥效应,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的弱质性及农业投资回报率低,以至于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

4.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持续不断。前些年,由于农民种田效益比较低,负担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及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民弃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地方村集体为了不让承包地负担的税费落空,保证田地不至撂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包给他人耕种,并由其承担税费。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外出农民纷纷回乡要求获得土地使用权。

据对江苏省52个乡(镇)部分乡村干部的调查,由于无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或土地流转协议、合同规范以及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等原因,在少数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仍在增加。 5.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人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性流转突出。

一些举家外出户为了不让稻田抛荒,随意把承包田转让出去让人种植。调查中发现流转的土地除大部分仍为种植业用地外,还有部分用在牧业、渔业、和二三产业中,特别是还出现了破坏性比较严重的非农土地流转。

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乐家村100多亩稻田。

5.如何正确对待农村的抛荒土地

(一)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强解决抛荒问题的紧迫感。加强督促检查,依法查处耕地抛荒等行为,对因工作不力出现大面积耕地抛荒的地方,要予以纠正,对于承包农户要使他们认识到防止耕地抛荒是他们的义务,增强农民爱惜耕地的自觉性。

(二)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土地流转。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健全土地流转办法和措施。一是妥善处理好劳力外出和人口、劳力、土地等变化形成的人地矛盾,搞好余缺田调剂,将土地转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耕种,或通过村民同意,通过“小调整”将这部分土地重新发包。二是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将分散的抛荒耕地采用调换与转包的形式,尽可能集中连片,由村组统一整治后进行招标承包。三是对自然条件差的缺水田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地,低洼田、水浸田则可开发成渔池基地。采取先集体收回再发包给农户或集体统一经营。四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转租、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鼓励乡村干部、种田能手、科技人员承租土地兴办小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出台惠农政策。让农民在购买生产资料、扶持贷款、税费等方面得到优惠。对种粮大户给予支援和奖励;为农产品的交易开辟绿色通道,以减少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之间的费用和利益环节,从而确保农产品的价格;制定粮食和其他某些重要农产品价格补贴、保护制度,尽力确保农民种地不吃亏。

(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保证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搞好土地复垦整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إ

(五)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对于外出人员丢弃土地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认真对待,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类解决的对策,变无序流转为有序,变无章为规范,变包袱为财富。主要办法是,第一,对于出外人口较多的村组,可动员一些有劳力、有技能、有机械力量的农户领包,办家庭农场,乡镇村给予生产经营指导。第二,可集中适度规模土地山场、水面等,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或引资开发,走集约经营路子;第三,对暂无人领包和开发的土地等,可动员乡村干部、农机、农技、青年、民兵、妇女等组织领包,进行试验示范,作为科技推广和结构调整的基地。

(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价值的再增殖。农产品价格不畅,关键是产品雷同、结构简单、产业链条短。因此,要延伸农产品的加工链条,实现价值链的延伸。在当前农产品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使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农产品价值提高了,抛荒地自然会减少。

(七)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引起土地抛荒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抛荒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土地收益,从根本上减少土地抛荒面积。

(八)加强正面引导,优化产业结构。要给农民宣传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走出“单一型产业结构”误区,“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提高科学技术成分,整合抛荒耕地资源,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手段,增强科学技术含量和机械化水平。

6.怎样写好关于土地资源的论文

论文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

7.什么是土地撂荒

土地撂荒: 土地不继续耕种,任其荒芜 。撂是放开,撒手不管得意思。

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 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 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部分土地形成撂荒。

4. 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

5. 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

8.如何正确对待农村的抛荒土地

『国家对耕地红线保持着足够警戒,是因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粮食生产安全等因素所决定的!然而,目前不少地方却出现了不少耕地撂荒的现象,这是国家允许的吗?为什么不可以种植些作物呢?』「点击“关注”按钮可以获取原生态乡村的更多优质内容!」对于不少农村出现的耕地撂荒现象,我这里给出几个引起的原因并试着作如下分析:一、国家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的休耕。

这种情况目前集中在国家中部,主要是洞庭湖流域,其它地区零星分布。原因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需要,在经过检验检测后根据污染程度,而采取了休耕、种植结构调整等手段,期望通过这样的措施,通过一定时间来达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效果。

二、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由于时间节点和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综合因素下,导致某些地方出现了耕地征收后,接下来的推进程序没能跟上,出现这样的地方一时没有开发,同时又完成了征收导致没有耕作主体而撂荒!这种情况接下来相关部门会予以妥善解决,如果是已经交给相关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进行开发,国家相关部门会予以督促甚至没收,将土地改做他用!三、农民承包主体的无原则抛荒。这种情况造成的因素比较多,一方面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低迷和农业生产的不确定风险,让很多农民,特别是有门道的农民,就放弃了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这样的地域同时还有交通不便,地力较差,农业生产成本高企等原因,那么,土地流转的有效局面也难形成。那么,这样的地方,种什么都没人愿意,必然形成撂荒!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上述原因,总会有人种些作物的!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收藏转发。

标签: 土地 论文 撂荒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3oll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