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诗词的题目怎么写

诗词的题目怎么写

1. 古诗的题目

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诗词的题目怎么写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这首小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绝胜:大大超过。

5、皇都:指京城长安。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2. 诗词的题目及作者

卜算子①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②

君住长江尾。③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④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

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

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

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

亦称“添声”

【品评】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但唐宋文人诗词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

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我住长江头”二

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

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

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

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

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这是反用

《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

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只

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

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

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全词托为女子声口,发为民歌风调,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

不着色,而自成高致。毛晋《姑溪词跋》推许作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并称赞此词“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堪称中的之论。

3. 诗题目有什么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4. 如何做诗词曲赏析的题目

诗词曲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其重点是: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熟悉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其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从考查的题型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5. 古诗的格式怎么写

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6.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题目怎么

参考一下: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

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

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

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

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

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

“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

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这是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而出现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难能可贵。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

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在胡所举的两首诗中,这首《渡湘江》更为可取。

这首诗,不仅平仄调谐,合乎七绝的规则,而且显示了高明的艺术技巧--翻叠。他写这首绝句的当时,不象后来有许多绝句佳作可以借鉴,因此,这种开创之功就更觉可贵了。

绝句,字数很少,篇离短小,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较大的容量,具有较广阔的供读者想象回旋的天地,用现代诗歌批评的术语来说,就是要追求诗的密度和新鲜感,这样,就促使诗人们在艺术上孜孜以求,而翻叠,就是增大密度与获得新意的诗艺之一。 所谓"翻叠",一是反用或翻用历史故实或前人成句,一是在自己原来的意思之上,用否定意义的翻笔产生新意。

在形式方面,包括意蕴两两反照的原意与新意,在效果上,不仅可以因反复对照使诗句警动而不流于平弱,也可以因回环重叠而增加诗的层次、波澜与容量。而那种平直的缺乏容量与新意的语句,是难以进入诗的门庭的,即使是大诗人的作品,也不免受到讥议,如杜甫的《送王十五辨官扶侍还黔中》中的"离别不堪无限意",前人就曾嘲之为"无聊之极"。

杜审言这首诗的前两句,各自是前半句与后半句用翻笔的句中翻叠。"迟日",指春天的太阳,《诗经·豳风.七月》中早。

就有"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之句,而"迟日园林",是诗人描写京华春目的美好风物,令人不禁忆起后来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的丽句,但杜审言诗接下来的却是“悲昔游“;“春花鸟”,在一般情况下本来是应该令人赏心悦目的,但诗中随之而来的却是"作边愁"一句之中后半句翻叠上半句,相反的意思两两并列,单一的意象转化为复式 的意象,使人感到十分警峭而意趣深长。 明代的唐汝询认为湘江是杜审言的旧游之地,园林昔游,是感三湘旧游而悲,这虽可说是一家一言,但且不说杜审言先此是否来过湖南已无可查考,如此解诗,也使原来富于情趣的作品减少了许多情味。

"迟园林悲昔游"一句,宋代李畸、宋自等人所编的《文苑英华》作"他园林非旧游",其中的“悲”字,明代李攀龙的《唐诗选》也作"非"字,都远不及现在这一句的诗意隽永而浓至。 这首诗的后两句虽仍是翻叠,却与上两句有所不同,它们是上句与下旬的句与句的翻叠:"独怜京国人南窜",正面抒写自己被贬逐南荒的悲,"不似湘江水北流",人生有情而偏偏"南窜",江水无知而偏偏"北流",诗人用翻笔使原意翻上一层,意思是:入的命运连江水都不如,北去的江水真是值得欣羡呵!这两句本来已经是层波叠澜了,而翻叠申又,综合运用了对比,更觉意象单纯中见繁复,精采纷呈。

从全诗来看,"悲"、"愁"、"冷"这些词语在表意上都是直露的,直言发露,常常易于一览。

7. 几篇古诗题目,谁能帮我写出来

帮你做了一下,仅供你参考,并祝学习进步:

1.金陵酒肆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诗中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诗人用“柳花”暗示暮春时节,一个“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同时又带出第二句。诗人用“东流水”三个字,将朋友的惜别之情化虚为实。

2.清平乐(晏殊)

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在《踏莎行》中写道:“一场梦愁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清平乐》中与此词境相似的一句是: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联系全词内容,揣摩作者的情感,品味“银屏昨夜微寒”(从情感和写作技法角度作答)

答: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勾起词人独居忧郁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3.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在全词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不仅展示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人生、年华、爱情的流逝、喻亲人离别的愁怨,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词中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表达表达离人相互惦念的名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花褪残红青杏小”通过写景点出时令。“花褪残红”表明是暮春之景,”青杏小“说明夏天刚到。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先扬后抑,在跌宕起伏中,表现词人深挚的情况和旷达的襟怀。

(*)诗词特别是文字不多的小词,最忌词语重复,此词中的“墙里”“墙外”边出现了瑕疵

标签: 诗词 题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0r8x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