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古诗词怎么写

古诗词怎么写

1. 如何写古诗

古诗做法: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古诗词怎么写

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第一类:屋沃。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第八类:合叶洽。

二、分类 概述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 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

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六言体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

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

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离骚》 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

《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

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

2. 古诗词怎么写

七言绝句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诗例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

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七言绝句 [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诗例二:

《为女民兵题词》 毛 泽 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七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诗例三: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从以上不难看出,写古诗讲究平仄。

简单说,“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另外,古诗的朗朗上口,其重要原因就是押韵。

押韵,最常用的就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后音是一样的。

诗例四: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押韵:

间,还,山都为后音“an”。

---------------------------------------------------------------------------------------------------------------------

另外,押韵还有一种不常用的第二、四句押韵:

诗例五: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仄仄平

押韵:

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斜”和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晚”乱了,

但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家”和第四句最后一个字“花”的后音都是“a”。

---------------------------------------------------------------------------------------------------------------------

知道这个规律,以后写古诗就好多了啦!要不,写出来的不成文不成诗。

3. 古诗词怎么写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4. 怎么写古诗词

一、用韵

古诗要求押韵。尤其是格律诗,对押韵有严格的要求。现在格律诗的用韵,有新韵、古韵之分。新韵即《中华新韵》。

由中华诗词学会 2005年5月颁布实行。古韵以《平水韵》为代表。平水韵是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在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由刘渊编著。当时全国各地,汉字读音差别很大。用一部平水韵来统一标准、便于交流,非常必要。平水韵在古诗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其诞生至今已经七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同韵的字,不再同韵如:家和斜。原来不同韵的字,变成同韵如:东和冬。古诗的押韵,目的就是为了读起来上口。如果该押韵的字不同韵,就达不到押韵的目的。现在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普及,所以用新韵写诗已经是大势所趋,新韵代替古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你想做古诗的研究专家,或是想对古诗进行深层次探讨,学点古韵知识是必要的。如果你只是想学写古诗,我看就没必要去背那些枯燥无味的韵书。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平水韵,还愿意用平水韵写诗,也无可厚非。不过你应当明白,你面对的读者,是十亿说普通话的人。用新韵写诗,只要你会说普通话,读一读就知道押不押韵。既快捷又方便,何乐而不为!至于个别遗老不认可新韵,只能付之一笑,不必多言。有人主张写格律诗,还应该回到平水韵上去,不用平水韵,就不是格律诗。按此逻辑,汉字是不是也应该再用甲骨文?新生事物的出现,有人反对,不足为奇,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更不会倒转。几只螳臂难以挡车。

二、平仄的应用

格律诗讲究平仄,是为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运用中,并非铁板一块。一三五不论、先拗后救等都是对平仄的通融和放宽。这些在科举考试中都允许的做法,在一些人眼里仍是大逆不道,违反祖训。举着大棒,到处指责。我认为只要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脚这样的大错,对一两字的平仄进行调整,不会影响平仄的整体功能。古代名家名作,一两字出律,也屡见不鲜。如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诗词格律也不例外。墨守成规,甚至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行不通的。希望广大古诗词初学者、爱好者,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切莫被人误导,误入歧途。这样既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难有建树和发展。

标签: 古诗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3ox9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