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野生茶树就是野生型茶树

野生茶树就是野生型茶树

野生茶树就是野生型茶树

,它们生长在大自然中,没有经过人工培育和种植。野生茶树生长环境自然,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空气纯净,因此茶树的根、枝、叶、花、果等各部位都比普通茶树更加健壮、富含营养成分,茶叶品质更好,在芳香、滋味、色泽等方面都更胜一筹,因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野生茶树还有很多品种,最常见的是大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滋味,小叶种的茶叶则口感清新,有一定的茶韵。在采摘和制作上一般也要和普通茶树区分开来。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野生型茶树有什么特征特性

茶树的野生型,即是指在一定地区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自然选择是生物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现象,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解释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由于自然选择是自然界通过生存斗争方式进行,保留的主要是对生物体本身有益的变异,没有人为活动的参与,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故进程是十分缓慢的,自然界一个新物种的产生往往需要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时间。同其它栽培作物一样,具有形形色色栽培品种的茶树,也是在某一历史年代,由起源于某一地区的原始野生种栽培驯化而来的。而这种“原种”据考证起源于距今6000万年~4000万年(沈德绪编,《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存》,《困树育种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8页~22页。),早已不复存在,至多只能以遗体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地层中。高大的乔木能形成化石留存本已不易,发现它则更是机会极少。然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这一原种的后代,经受自然选择,不断演化、衍生、进化,造就了今天茶组植物43个种7个变种或订正归并成的12个种6个变种(闵天禄,《山茶属茶组植物的订正》,《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第2期,第115页~132页。),其中除栽培品种所隶属的茶种外,其余则是我们称之为人们未利用或甚少利用的茶树野生型。值得指出的是:根据进化的不可逆性,现存的进化的生物不可能恢复其原始祖先的形状,即便将它重新置于其祖先所处的环境,在进化过程中已灭绝的生物将永不再现(李难,《进化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321页~338页。)。这使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阿萨姆邦的茶树曾一度被自认为是野生的茶树。南糯山的茶树王亦应是栽培型,因为它们业已进化,不可能返祖(生物中甚至人类,返祖现象偶有出现,但不是主流,系个别)。同时,对于那些初步定为野生型或其它类型的“茶树王”级的珍稀茶树,由于实际上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确应妥善保护,否则一旦死亡,难以再现

野茶属于什么茶呢?

野茶属于野生茶树的原生态茶。

大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因此在荒山野岭中,常常会有一些不知名的茶树在生长着,没法追溯它们的来源,只能统称其为“野生茶树”,而产自这些茶树上的茶叶,自然就被称作“野茶”。这类野茶来自完全野生、没有经过人类任何干涉、自生自长的茶树,这也是传统意义上说的“野茶”。

其他资料

野生的茶树,除了上面提到的纯天然的情况外,还有一类是有经过人工栽培的,这当中包括人们特意将某种茶树种植在荒山野岭中,或是曾经种植过,但后面又遗弃不管了,让其自生自灭。这就属于有经过栽培的半野生型茶树,因此这部分茶树上产的茶叶,也叫“野茶”,这是目前市场上炒作的“野茶”的主要来源。

野茶和其它茶叶不同之处,就在于名字里带有个“野”字,而“野”这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野生的、纯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过多干预的。由此还可以联想到野菜、野鸡、野果等等。而野茶的本质,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类来源于野生茶树的茶叶。

什么是野生茶如何鉴别野生茶

“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市场上的野茶分两种,自然型野茶和栽培型野茶。自然型野茶指自然出生成长于山野林间,零零散散这一颗那一颗,性状不一,最为难得。栽培型野茶指人工栽培的茶树,因无人管理,茶园荒芜,几十年的自然生长后,重复开发利用的茶树,此类茶园较少,野茶产量也不大。

辨认:

野生茶比较原始,嫰叶或少毛。

野生茶毛一般是墨绿色。

野生茶大多带有浓重的野生茶特有的腥味。

相比于茶园精耕细作出来的茶叶,野生茶香气更足。

野生的茶叶具有特色,却不一定好,也不适合于每一个人饮用。有些野生茶因为未经过人工管理,冲泡饮用后可能会引起人体的不适。

什么是野生茶 野生茶和古树茶是什么关系

野生茶其实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野生的,也就是没有经过人工筛选、驯化的原始野生型野生茶。这种野生型茶树其实很容易因种发生变异,而且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有的有微毒,有的会锁喉,有的还会麻嘴,品饮的话容易腹泻,所以说野生型茶菁适合做茶品的还是比较少的。

还有一类野生茶,是栽培型野生茶。其实这是在初期,相应科学知识还不够充分时候的名称。在2005年以后,就改为了更符合科学实际的——栽培型古树茶,简称为古树茶,没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前很火热的古树茶。

人们说的野生茶品质好,其实指的就是栽培型古树茶,而并不是野生型野生茶。很多朋友都会将这两者混淆,以为这两者就是相同的茶树品种。从生物形态上来看,古树茶是人工进行栽培并且驯化来的茶种,茶树树龄悠久,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一般认为是布朗族、拉枯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濮人先开始来栽培选育的。

那么野生茶能喝吗?

野生型野生茶是不能喝的,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未经批准,是不能擅自采摘。所以我们可以去研究、开发,但要认清,它并不是现在栽培茶的直接祖先,一般也不大可能说会拿野生茶来做成普洱茶喝。另外注意野生型野生茶有微毒性,容易导致腹胀、腹泻以及胃痛等危害。

而古树茶就可以。因为经过了人工栽培筛选、驯化,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在具有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毒性。而且因为树龄较长,品饮滋味上佳,所以说是茶中难得的佳品。

普洱茶原料之茶树品种

云南茶树资源丰富,按照演化进程,分为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两种。 

野生型茶树,亦称 原始型茶树 ,典型特征为树体高大、花大质厚、果大皮厚、叶片革质,在植物分类学上多属于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等。

栽培型茶树,亦称 进化型茶树 ,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驯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典型特征为树体变小,花、果、叶变小,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增加。在植物分类学上多属于茶、普洱茶和白毛茶。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多为普洱茶种,按繁殖方式又可分为 有性 和 无性 两大类。勐库大叶、邦东大叶、勐海大叶等均属于 有性群体种 ;云抗10号、紫娟等则属于 人工选育的无性扦插种 。

栽培型的茶种与白毛茶种也被用来制作普洱,野生型的大理茶种亦被广泛利用。

邦崴,那棵著名的茶树,枝叶芽梢为栽培型,花果特征为野生型,1992年被定义为 过渡型茶树 ,目前存在学术争议。

参考文献:

[1]蒋会兵,唐一春,陈林波,王平盛,蔡新,虞富莲,杨柳霞,王兴华,李崇兴,江鸿键,王本忠,段学良,李静,何月波,王东,李少峰,卜保国.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调查与分析[J/OL].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16[2019-11-29].

[2]蒋会兵,汪云刚,唐一春,宋维希,李友勇,季鹏章,黄兴奇.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04):1153-1157.

[3]唐一春. 野生茶树种质创新利用实践探讨[A]. 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茶叶学会:,2007:5.

什么是野生茶?什么是栽培茶?野生茶能不能饮用?

顾名思义,“野生茶”是从非人工栽培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芽叶(茶青),经加工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相应的,在人为培养种植的茶树上采摘幼嫩芽叶(茶青)加工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称为“茶”。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的表述。“野生茶”可以被人工驯化变成“栽培化”,栽培茶也能丢荒、荒芜而变为“野生茶”。 茶树在人类栽培利用前,都是“野生”(自然生长)的。野生茶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始野生茶”在自然繁衍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并产生新的变异体,这类茶树较多保留了原始茶树的形状。野生茶可能是野茶(即“种性野”),也可能是栽培型的茶。二是早年为人工栽培,后被荒芜的“荒野茶”,这类茶大多是地方性很强的“地方性”(特产)品种,多生长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它的种性并不是“野”的。野茶不是茶,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饮用的“茶”。这需要从茶树分类学角度加以理解和诠释。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饮用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被列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组被统一命名为“Camelliaslnensis(L)O Ktze',为全世界所采纳。茶组里有1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体多为二倍体(2n=30)。其余茶组植物,大多处于野生状态,虽也有被采摘利用的,但染色体多为单倍体(n=15)。因此,科学意义上的“野茶”,是分类学里“茶系”以外的“茶组”植物的总称,它们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 由于严格意义上的“野茶”和目前广泛栽培的茶树不是同一类茶系植物,能否饮用,需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野生茶是什么茶 野生茶简单介绍

1、野生茶是茶饮的源头,指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远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野生茶”,是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大量利用的茶树。

2、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秦灭蜀之前,史上最早饮茶的古巴蜀先民利用的就是野茶树,2300年前的古巴蜀人还处于原始、简单农耕生活状态,生产落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和驯养家禽、家畜,对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有相当高的依存度。

茶树的分类

白毛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嫩枝及叶片下面均被有密柔毛,花特别小,萼片被灰白毛。

产云南南部、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凌云。

香花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狭窄倒披针形,花有香味。

产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雾山。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

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

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

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 在10厘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树叶分类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序号  类别叶长叶宽1特大叶14厘米以上5厘米以上  2大叶10-14厘米  4-5厘米  3中叶7-10厘米  3-4厘米  4小叶7厘米以下  3厘米以下  树种分类

第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野生品种

当今已知为云南普洱市镇沅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棵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最具代表性的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000年,高12米。此树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易武茶区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还有一种是栽培型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至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倚邦周围属小叶种大叶型,勐海南糯山人工栽培的茶树,树龄为800年最具代表性,但已枯死。茶树由老百姓多年采摘及照顾,高度多为1至2米,有些茶树茶农为了方便采摘,将其砍矮,在易武茶区、曼庄茶区、革登茶区及倚邦茶区甚至基诺茶区皆是此种状况,而这些茶区都未喷洒农药,所以也称之为生态或有机茶。云南茶区台地茶茶园最多,光是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茶园。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园,因为台地茶种植较容易管理、产量多,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的茶园会喷洒农药。

易混淆品种

澳洲茶树主要用来提取茶树精油,

英文名:tea tree / ti-tree

学名:Melaleuca alternifolia

中文名:互叶白千层;澳洲

科名:桃金娘科Myrtaceae

此种茶树最初在澳洲发现,这种树源自新南威尔士身高大约3公尺,在低湿地带长得特别茂盛,茶树,但和茶一点关系也没有,有时被拼成Tea Tree,但不是山茶花的“茶”。其枝条长,花白色,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两年后便能再次采收。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 利。

野生型茶树是怎样演变成栽培品种的?

我国虽早在3000多年前就知道利用茶叶,对“品种”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夏、商、西周时代称良种为“嘉种”(《诗经大雅生民》),但作为农作物大面积栽培还是在唐代以后的事。当时先民是以挖掘野生苗木和采收种子种植的,随着栽培区域的扩大和世代的繁衍,久而久之形成相对封闭、集中的群居。这就是最原始的农家品种(群体品种),也是人们选育品种的初级基因源。我国历史上栽培的绝大多数品种均属于此,如云南的凤庆大叶茶、湖南的云台山种、安徽祁门种、浙江龙井种等,它们不仅有固定的栽培区域,而且有相应的适制茶类。据传,利用地方品种选种最早始见于宋代的武夷山,有“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仅一株”之说,明代有了白鸡冠,清代出现了大红袍、肉桂等。1780年福建安溪人魏饮选择优良单株用枝条扦插繁殖,育成了闻名中外的铁观音品种。继而福建茶农又先后育成了福鼎大白茶、水仙、梅占、毛蟹、黄棪、佛手等目前仍在推广或栽培的无性系品种。但利用地方品种较大规模地选育新品种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事。如以云南凤庆大叶茶作亲本育成的国家审定品种就有17个,从南糯山大叶茶、祁门种、龙井种中采用单株选择法育成了云抗10号、安徽1号、龙井43等主要推广品种。因此,追本溯源,现代栽培的品种都是来自于野生资源。

据推论,从野生型茶树演变成栽培品种大体上是沿着这样两条路线:一是从乔木大叶、子房5室无茸毛的大厂茶向小乔木大叶、子房3室无茸毛的秃房茶演化;二是从乔木大叶、子房5室有茸毛的厚轴茶、大理茶向小乔木大叶、子房3室有茸毛的白毛茶、普洱茶演化;随着自然选择和辐射范围的扩大(北移),逐步演变成灌木中、小叶、子房3室有茸毛的茶。之后,在人类长期的栽培活动中,又产生了不同水平的分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

我国自1969年至2003年共有32个单位育成国家审(认)定品种66个,其中从自然杂交后代或地方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方法育成的品种有51个,用人工杂交法育成的有14个,用辐照等诱变手段育成的有3个(皖农111、中茶108、矮丰20号)。此外,安徽农业大学(2000)利用N<+离子诱变技术,获得了6个优良品系。

野茶属于什么茶叶品种,野生茶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野茶有绿茶也有红茶,所谓野茶就是指茶树不经人工管理和加工,任由它自由生长;野茶树采来的鲜叶通过某种工艺,可制成绿茶、红茶、普洱茶等,而野茶具有数量少、内质丰富、叶质肥厚等特点。野茶有野生特有的茶香,许多人喜欢这味道,以为是来自自然,没有经过雕琢的茶香。

野茶就像野菜一样,深受喜欢“野味”者的喜爱。但是野茶究竟是什么,野茶究竟属于哪一种茶呢?许多人也许并不太清楚。

野茶属于什么茶

野茶既有绿茶,也有红茶,野茶大部分是原生态的,嫩叶没有毫毛或极少,多为墨绿,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揉捻成条索。从口感上看,野茶茶性较好,内含物质丰富,没有毫毛或极少的毛刺。

野茶从狭义上说,应仅指那些未经人自然生长的野茶树,它们的生长历史往往很长,而且很难追溯其起源。

宽泛地说,“野茶”也应包括那些经过人工栽培,但后期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而又被废弃的,在天然林中自然生长的茶树。

在市面上,我们能买到的有野茶红茶、野生白茶、武夷山野茶、高山野茶、荒山野茶、花香野茶等品种茶叶。

野生茶有什么特点

1、外观

野茶的茶叶较肥,不容易被揉捻成条索状,将茶叶摘下,细细观察,会发现茶叶的主副叶脉十分粗壮。

2、味道

野茶多有淡淡的腥味,这和茶园里的茶叶有味道上的不同,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要想区分野茶,可以通过这样方式区分。

3、茶香

和人工栽培的茶叶不同,野茶有野生特有的茶香,许多人喜欢这味道,以为是来自自然,没有经过雕琢的茶香。

标签: 野生型 茶树 野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0jy4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