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生活妙招

> 如何使用新盖碗

如何使用新盖碗

如何使用新盖碗

1、以清洁剂如牙膏、洗流剂等,将壶身内外彻底清洗干净,若用百洁布之类清洁用具,最好作为洗涤茶具的专用洁具,以免因沾染油腻菜肴味反而使茶具吸附怪味。

2、清洁新壶后,将盖碗盖与盖碗放人水中加热,待水沸腾5-10min后关火,水沸腾时需小心盖碗盖与盖碗随水流碰撞而受损,待茶壶风干后即可开始使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正确使用盖碗,相信很多朋友们遇到过这种类似的问题,你们对于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水喝完了需要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

在盖碗上放小物件,表示暂时离开,但是超过半小时茶倌可能会收走盖碗。

茶盖朝外斜靠茶托,表示自己是外地人有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

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表示要赊账,不过这仅适用于老熟人和信誉好的人,生面孔不行。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里,表示自己走了茶倌可以收走茶具了。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2:

如何正确使用盖碗,相信很多朋友们遇到过这种类似的问题,你们对于这类问题如何解决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水喝完了需要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

在盖碗上放小物件,表示暂时离开,但是超过半小时茶倌可能会收走盖碗。

茶盖朝外斜靠茶托,表示自己是外地人有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

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表示要赊账,不过这仅适用于老熟人和信誉好的人,生面孔不行。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里,表示自己走了茶倌可以收走茶具了。

白瓷盖碗第一次使用怎么清洗 新瓷碗首次用怎样处理

1、用热的60度白酒烫透,然后沏浓茶倒满瓷碗和玻璃杯中,自然放凉,24小时倒掉。碗和杯子的异味就彻底消失了,并且能清洗的很干净。

2、把瓷碗放进凉水锅中再加点醋,最好是酿造醋,上火煮,水要没过瓷碗,加一两到二两醋就可以了,煮至开后再煮二十分钟。煮过之后不但可以去除铅还可以防裂。

3、把瓷碗放进凉水锅中,水要没过瓷碗和,煮沸就好了,但拿出来的时候千万别用冷水,容易炸裂。

4、在碗里中放几片柠檬皮和橘子皮,或者滴几滴醋,然后浸泡上一夜。

5、用淘米水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新手如何使用盖碗?

1、盖碗的选择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一个硬件优秀的盖碗可以大大避免被烫到的可能性。选择盖碗的要点在于,形状、材质。

整体轻盈为佳

不需要选择碗身太大,碗壁太厚的,虽然厚度上去了,但实际上对于隔热没有很大的帮助。又烫又重的盖碗,反而更容易拿不稳,造成烫伤。倒不如选择轻盈薄巧的盖碗,更容易操作。

碗沿要宽一些

盖碗的盖子与碗沿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距离窄,茶水就容易溢出烫到手。

(图上标红色的位置)

盖纽要高

盖纽就是盖碗上突起的部分。如果盖纽是凹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烫。而盖纽做的比较高的话,就不那么容易烫手。

2、运用盖碗的小窍门

注水不要太多

注水量只要高于盖盖高度1mm即可。如果把盖碗注满水,肯定会烫到的。

拿盖碗姿势:与公道杯要垂直

出汤时,将杯盖稍微倾斜,留出恰好出水的缝隙,又可以隔离茶渣。将中指和拇指放在盖碗边缘,食指轻压盖纽。三点一线,正好是盖碗的中心线。

虎口微抬,与盖碗后半部分保持距离

除了盖碗的温度外,也要担心不要被逸出的水蒸气烫伤。在倾倒茶水的时候,水蒸气会从盖碗后方的缝隙里逸出,因此要注意拿起盖碗时将虎口和盖碗后方缝隙保持一段距离。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泡茶的时候,茶叶选择是很重要的,其次是器具,新手泡茶,离不开使用茶具。而盖碗则更容易上手,也是泡茶的最佳选择,下面看看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1

   1.三指法

  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法。

  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是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

  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这种拿法,如果拿法不对,很有可能就会烫手。

   2.抓碗法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在广东潮汕的部分地区,较多人使用抓碗法,在茶艺表演里面,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

  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盖碗,无疑是泡茶最好用的茶具之一。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盖碗又名三才碗,以盖喻天,碗喻人,托喻地。那么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要全抓在手里。

  盖碗一般为三件套,好处是不烫手。

   汝窑茶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1.收到新茶具后,打开包装,要先洗净双手晾干后查看宝贝(避免手上灰尘进入冰裂纹或釉质)初次使用请对茶具进行清洗,清洗时不要局部清洗,要一下全部侵入常温水中,等水全部润了茶具后 ,再清洗。

  2.在使用汝窑茶具时要尽量避开灰尘和油渍物质,灰尘和油分子会进入开片,开片虽然不在表面但物体的分子可以融合。

  3.刚开始使用汝窑茶具,不提倡用浓茶,刚开始使用可用淡茶来养,有的茶友为了尽快看到开片效果,用浓茶泡或用浓茶水煮,结果开片非常不雅(表层效果没有古朴味)开片的养需要时间就像国画的工笔的晕染 ,要一层一层的“晕染”而不是用浓墨去直接涂。而且每次使用后要用清水清洗茶具。

  4.开片如同树木的年轮,不同茶叶,不同茶水,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养出的杯子的开片自有不同。绿茶红茶一般是较浅的金线,普洱或岩茶养出来偏深些的褐色线,一杯最好固定同种茶,养出的纹理更均匀。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2

   1,什么是汝窑开片

  汝窑开片是汝窑茶具的特点,在经茶汤沁养润色一段时间后,茶具表面出现开片纹路,持续使用,开片纹路颜色愈加深、纹路愈加明显,最终整个杯子内外布满蝉翼细纹,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汝窑开片”现象。

   2,汝窑茶具第一次怎么用

  很多朋友第一次使用汝窑茶具,到手初次不知道怎么使用,首先我们将新买到的杯子清水洗净,烧开一壶开水,将杯子放入容器中,倒入开水完全将其覆盖淹没即可,等水冷了拿出来就可以正常喝茶使用。

   3,用什么茶叶养好

  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是一茶一杯,也就是说一个杯子喝一种茶,乌龙茶养出来是金色的开片纹路,称之为“金线”,常喝红茶养出杯子是褐色的,普洱茶则养出黑色的开片纹路,也是样色最重的一类茶,建议条件允许的,专茶专杯,避免交叉使用,导致开片纹路色泽不均匀。

   4,一般多久能养开片

  开片时间长短,跟个人平常喝茶习惯有关,就我个人来说,养的如上图青澹的一个瓜棱杯子,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已经实现杯里杯外都开片了,平时喝的凤凰山单丛茶,开片纹路为金,关于一般多久养开片这个问题,看个人使用频率,喝茶多时间长开片就快,反之亦然。

   5,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得空喝茶时,洗净双手,因为我们手上的汗腺油脂,会使杯外部开片纹路毛细孔堵塞,长久下去导致外部不开片;喝茶前,清水洗净开水烫杯一遍就行,喝完茶后,温水洗净倒扣晾干;除茶汤外,勿使杯子接触油污等化学品,不用时投入水洗中倒入开水完全淹没整个杯子,用茶汤养线条,清水养润度。

   6,开片后应注意什么

  每每喝茶,持续开片,茶汤不断沁入染色,使用中应保持常用,勿将杯子长期搁置不用,长久闲置后使用,开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层现象,也就是开片纹路衔接不上,不均匀,影响杯子整体美感,以喝茶常用为荣,以闲置不用为耻。

  7,杯子开片纹路不均匀

  有茶客朋友说,我的杯子怎么越养越丑,看起来脏乱不堪,严重影响喝茶时心情,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不能着急和气馁,你可以只是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方法,详见可参照我上面几步,且养杯也是有个过程的,过了这个瓶颈期就会有收获,贵在坚持。

  汝窑盖碗第一次怎么用3

  《1》

  之前遇到位北方茶友,她反映过一个情况。

  最近在家泡茶时,茶友特意将手头的开片汝瓷盖碗,和白瓷盖碗放在一块对比。

  结果发现,在其他冲泡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薄瓷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喝起来口感要更清爽分明。

  反观养出开片的汝瓷盖碗,茶味泡出来似乎更浑厚,但没有那么清爽直接的香气,这是为什么?

  难不成造成茶味差距的原因,是汝瓷开片没养好,由缝隙中常年累积下来的茶垢所致,导致茶汤变味?

  还是自己在泡茶时没有注意区分,同一个开片盖碗在泡过多种茶叶后,造成茶汤串味?

  不得不说,茶友的猜测很有道理。

  至于问题的根源答案,由于没有看到实物,更没有亲自感受对比,暂时不好下定论。

  不过从省心泡茶角度看,和开片盖碗相比,更推荐大家使用基础款的白瓷盖碗。

  因为,瓷器拥有如玉石般的紧密光洁的材质,作为公正不阿的泡茶工具,基本所有的评茶活动都会用到它。

  泡好茶,离不开用盖碗。

  谈及盖碗要怎么用,才更得心应手?

  这背后大有文章。

  《2》

  近期有位新茶友在后台留言。

  “为什么我每次只要一用盖碗,在倒出茶汤时,不是烫红食指就是烫到掌心?”

  一看茶友的提问姿势,不难让人猜出问题所在。

  显而易见,这是拿法不对。

  否则,不会陷入这样进退两难,怎么用盖碗都会被烫红手的尴尬局面。

  用盖碗泡茶时,每次都会将食指烫红的原因,必然是手指头碰到了滚烫的盖碗壁面。

  比如,食指直接抓在碗底。

  比如,合盖出汤时,食指直接扣进盖子凸起的底部。

  比如,出汤开口留太大,造成倒出茶汤时,水流过急过猛,将手指头烫伤。

  再比如,往盖碗内注水冲泡时,注水过量过满,整个盖碗处于“水漫金山”状态时。不论用尽什么样的方式去拿起盖碗,都免不了火中取栗般的烫手感!

  至于单手拿起盖碗出汤时,手掌心会被源源不断上涌的水蒸气熏烫,这种情形值得特别注意。

  因为掌心之处,位置较巧妙。

  只要不是故意将掌心贴近滚烫的盖碗表面,那么烫到手掌心的概率极低。

  除非说,出汤开口太大。

  导致冒着热气的`滚烫茶汤,在快速倾泻而下时,携带大量热气的水蒸气扶摇而上。

  当你倒出茶汤的手势动作不对,出汤开口预留过大,或者将盖子摁得太进去(导致尾巴高高翘起)……

  种种情形下,手掌心免不了遭遇烫红这一劫!

  《3》

  正确使用盖碗,要讲究窍门。

  拿盖碗的姿势,推荐用三指握碗法。

  泡茶前,先伸出自己的惯用手,稍微活动一下筋骨。

  热身动作结束,确保手腕灵活,再开始泡茶。

  伸出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盖碗的两侧,牢牢拿稳。

  再合上盖,留出一丝月牙般的缝隙后,用食指摁在盖钮上方。

  此时,这三根手指头的合力,刚好能实现三角形能形成稳定性。

  可以做到稳妥、自如的单手拿起盖碗,将碗内的热茶汤倒出。

  倒出茶汤时,盖碗开口要对准公道杯,与其保持垂直。

  合盖,出汤,短短数秒以内,倾倒出盖碗内的大部分茶汤。

  彼时,进入收尾环节。

  为了将盖碗底部的残留茶汤彻底沥出、滴汤不留,要进一步将手腕往里收。

  倾斜的角度越大,越利于茶汤沥出。

  倒出大量热茶后,收回盖碗平放,再重复一遍前面的动作。

  此时,可以检查盖碗内的茶汤是否完美沥干。

  围绕着盖碗泡茶,在熟能生巧面前,基础用法不过是入门课。

  等熟练后,便能做到行云流水的施展泡茶动作!

  《4》

  合盖出汤时,如何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又准?

  烫壶温杯,投茶进入盖碗后,快速注入沸水。

  在注水时,手势动作可以参考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一手持烧水壶往下注水,一手持盖,随时准备着注水完毕就合盖出汤。

  当注水线接近盖碗碗沿时,快速放下水壶,合上盖。

  合盖时,要找准一个适合茶水倒出的缝隙。

  既要能挡住茶叶,不易使其倒出,又要能做到干净利落倒出茶汤。

  通常,合盖缝隙的宽窄,要根据具体的茶叶体积大小来定。

  若是茶叶较碎,那么缝隙就不适宜留过宽。

  以免得一倒出茶汤时,茶叶一股脑儿全部涌出。

  另外,合盖角度是宽是窄,需要提前瞄准。

  不能等加满水,即将要倒出茶汤,事到临头时再去调整合盖角度。

  一再左拨右拨,始终觉得角度别扭。

  在这段纠结犹豫的过程中,最佳出汤时机早就被耽误了!

  干茶与沸水的接触时间过长,势必会导致茶味被闷浓,变得重口味。

  所以,瞬间合盖后,立刻就要倒出茶汤,不能有片刻犹豫。

  将茶汤从盖碗内倒出时,开口要对准公道杯,利于从盖碗内飞泻而出的热茶呈垂直状,飞瀑倾泻而出。

  为避免在出汤过程中,掌心被烫红。

  此时要格外当心,盖碗的盖子迎向手心的那一面开口,千万别留太宽。

  可见,说来说去,还得回到合盖出汤的起点。

  盖碗泡茶出汤前,提前瞄准适合茶汤倒出的缝隙开口,是顺利使用盖碗的关键!

  《5》

  曾经有茶友在私信里,提到一个令他尴尬的泡茶细节。

  原来他每次只要一用盖碗,在倒出茶汤的同时,还会将茶叶倒出来。

  连茶带汤一并倒出在公道杯内,看起来就像直接是用玻璃杯泡茶,根本体现不出盖碗泡茶的优势!

  “按这样,我还不如直接用玻璃杯泡!”

  其实在合盖之后,要用盖子稍稍挡住茶叶,就不会在出汤时造成茶叶流失。

  完美实现茶水分离,更能体验盖碗泡茶的乐趣!

  和盖碗相比,玻璃杯的泡茶功能存在明显局限性。

  最明显的地方是,玻璃杯泡茶时,无法做到茶水分离。

  投茶进入玻璃杯内,再倒入沸水。

  注水的瞬间,身姿轻盈的干茶会随着水流方向蹁跹起舞。

  待注水毕,稍等片刻,在静待水温下降过程中,茶味物质也在源源不断浸出。

  等到热茶温度达到适口状态,不烫嘴时,茶汤即可享用。

  但这种懒人快捷的玻璃杯泡茶,不能像盖碗逐次冲泡那样,发挥一款好茶的最大优势。

  由于茶水不能分离,玻璃杯泡茶时,仅需投茶一小撮。

  往往第一杯热茶喝尽后,再注入沸水泡第二杯时,滋味就会快速下滑。

  而盖碗泡茶,按功夫茶的方式逐次冲泡。

  只要掌握好出汤的节奏,内质丰沛的好茶,大可冲泡七冲八冲,甚至更多。

  每一冲茶汤所展现出来的盖香、落水香、滋味层次、汤感饱满程度、回甘韵味等,不尽相同。

  如果因为自己在用盖碗动作不熟练,就彻底放弃盖碗,转而回归大杯泡茶的老方法。

  这未免太因噎废食了!

  《6》

  合盖出汤的动作,在老茶客手中,能施展得行云流水。

  而在新手茶客的手里,同样是拿起盖碗出汤的动作。

  不仅容易手抖,还会显得整套泡茶动作磕磕绊绊,不连贯,不流畅。

  其实,问题的关键,出在动作不熟练。

  合盖倒出茶汤的第一时间,要找准一个适合出汤的开口。

  好比是摄影,当你在摁下快门的瞬间,就要提前确定角度。

  要不然,等看到精彩的瞬间时,再去左右调整镜头。

  那一刹那的最佳光影画面画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已经彻底错过了!

  熟能生巧,滴水穿石。

  勤练窍门,自能练成盖碗泡茶的功夫精髓!

如何使用盖碗来泡茶

  随着近年来茶文化的盛行,让许多不曾喝茶的朋友纷纷对泡茶痴迷了起来,对于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茶艺表演盖碗都是泡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那么对于一些新茶友来说如何使用盖碗来泡茶呢?这肯定是一个难题,我接下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手中的盖碗,泡出一杯好茶。

  盖碗,又称为三才碗,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看似简单,但也让很多的初次接触的茶友们感到头疼,把握不好它的使用方法,稍微不注意的话很容易烫到手。

  盖碗泡茶的时候也要注意茶叶的.重量。在茶叶市场上,通常都会在茶叶包装上注明茶叶重量:

  红茶的克数一般为5——6克;凤凰单枞、铁观音、岩茶等为8克左右;投茶量在5——8克左右;建议使用容量在130cc——145cc的盖碗;如果是泡茶较为淡的茶友;建议使用容量为120cc的盖碗。

  如果是冲泡普洱茶则建议使用容量在130cc——145cc的盖碗,因为泡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为5——7克左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容量在130cc——1450cc的盖碗能够更加灵活的冲泡的茶叶。

  对于盖碗来说,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注水量的问题,水倒多了会烫手,水倒少了的话茶就会太浓。对于新手来说,最适合的比例则是七八分满,既不会烫手,也不影响茶的口感。

  盖碗倒茶的方式也需要多注意,尤其是拿盖碗的手势,否则不仅影响泡茶的美观,还有可能会烫伤你的手。拿盖碗的正确手势,手指应该是放在盖碗的口沿上,不要碰到盖碗的杯身和杯盖,拿起后让茶水顺着大拇指的方向流出。倒茶的动作要快,尽量不要停顿,盖碗如果拿的时间太长,会慢慢变热,这时就更难倒茶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盖碗的出汤快慢,这一点倒是因茶而异、因人的口感而异,对于普洱、乌龙这些口感较浓烈的茶来说,需要快一点出汤,否则茶汤会容易苦涩;而对于绿茶、红茶这部分滋味相对清淡的茶来说,则可以需要缓一会再出汤,让其香气、滋味得以完美绽放。当然,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有的茶友喜欢浓一点的茶汤,所以可以慢一点出汤;有的茶友喜欢淡一点的茶汤,则出汤就需要快一点。

  用盖碗来泡茶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多注意注水量、拿盖碗姿势以及出汤时间的话,就算是初次接触盖碗也能泡出可口的茶来。当然,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话,不妨买一套茶具多练几次,相信也是可以的。

   如何喝盖碗茶?

  很多人喝盖碗茶直接将盖子拿掉,大口吞饮;还有一些人会用嘴去吹盖碗表面的茶叶,这些喝盖碗茶的方式都是错误的。

  喝盖碗茶需左手拿茶碗托盘,右手拿茶盖,用茶盖轻轻在茶汤表面”刮“几下,目的是为了将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滗去。在喝盖碗茶时,不能大口吞饮;需要一口一口的慢慢品饮。

盖碗的用法与使用程序是什么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那么盖碗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盖碗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盖碗的用法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所以「盖碗茶法」可分为「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两种方式。

  置茶:放入适量茶叶。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40ml,若打算只冲泡一次,建议放2克茶叶(即水量的1、5%)。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冲水: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之。

  计时: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钟方得适当浓度。10分钟后大致固定于那个浓度,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不会浓度继续升高。

  饮用:端出奉茶。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将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正式场合连托端起,

  盖碗多人使用法

  轻松场合可只端起碗身。饮用前若嫌汤温过高,可打开碗盖让其散热。

  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时,就如同「小壶茶法」一般,仅是茶壶换成了盖碗。盖碗倒水、倒茶时的拿法是:将「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滤掉茶渣。拇指、中指按住盖纽,快速倾倒碗身。

  茶具的搭配与摆置方式同「小壶茶法」。

  从静态道动态: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将倒扣的杯子打开。若拟「烫杯」,将杯子拿到盖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托留在奉茶盘上,若不拟「烫杯」,则只将杯子翻正。

  盖碗通常附有杯托,不需要另备茶船。

  备水:将盖碗的位置腾出,将水壶拿到这个地方加水。一切准备就绪,向客人行礼(或自行调整心情),表示就要开始泡茶了。

  温碗:将碗温热,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且可烘托茶香以利「闻香」。若不是这两项原因,「温碗」可以省略。

  备茶:放置适量的茶叶于茶荷内。

  识茶:持茶荷认识茶叶的状况,以利冲泡,且便于向客人介绍。

  赏茶:让客人从外观上先了解所要品饮的茶叶。

  温盅:以温碗的水温盅,若省略了温碗,温盅也可以省略。

  置茶:将茶荷内的茶叶置入碗中。

  闻香:不论有无「温碗」,都可以持碗欣赏茶叶冲泡之前的香气,自己先欣赏,再让客人欣赏。闻香时只取碗身与碗盖,欣赏后即行盖上盖子。

  冲第一道茶:冲入所需温度的热水,冲水高度以盖子不浸到水为原则。

  计时:冲完水,放回水壶,盖上碗盖,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没计时器时用心算

  烫杯:以「温盅」的水「烫杯」。若没温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烫杯,若无烫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汤温度以利品茗,可不烫杯。

  倒茶:待茶汤浸泡到所需浓度,持盖碗将茶汤倒入盅内。

  备杯:若行「烫杯」,将烫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盘上,若未行「烫杯」,则直接进行下一个步骤。

  分茶: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端起奉茶盘,请客人自行端取杯子。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后,放下奉茶盘,再行端取。

  冲第二道茶:调整水温,冲入适量的热水于碗内。将计时器归零,重新计时。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内,将盅与茶巾放于奉茶盘,端奉茶盘,持茶盅将茶倒入客人的杯内。

  去渣:泡到茶味变淡,持渣匙将碗盖内附着的茶叶清入碗内,再将碗内的茶叶清于排渣孔(或水盂)内,渣匙暂放茶巾上。

  涮碗:倒半碗水,将渣匙清洗干净,擦干,放回茶巾盘上。倒掉碗内残渣,放回碗托上,盖上碗盖,提起碗身,沾干碗底,暂放于茶盅的上方。

  归位:将碗托擦干,桌面水滴沾干,碗身放回碗托上。

  清盅:将盅口滤网暂放茶巾上,倒入八分水于盅内,持盅将滤网的茶渣冲掉。滤网归位后持茶盅于客人杯内倒入半杯热水。客人品饮茗泉之美,也将杯子内的茶味冲洗干净。最后擦干盖置,关掉煮水器,计时器归零。(若不是继续以原来的茶具泡饮第二种茶,也不是为了表现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动作。)

  收杯:客人将杯子送回奉茶盘上,并向司茶或主人致谢。

  盖碗的使用程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 爱好 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盖碗第一次使用怎么清洗 盖碗第一次使用如何清洗

1、以清洁剂如牙膏、洗流剂等,将壶身内外彻底清洗干净,若用百洁布之类清洁用具,最好作为洗涤茶具的专用洁具,以免因沾染油腻菜肴味反而使茶具吸附怪味。

2、清洁新壶后,将盖碗盖与盖碗放人水中加热,待水沸腾5-10min后关火,水沸腾时需小心盖碗盖与盖碗随水流碰撞而受损,待茶壶风干后即可开始使用。

初次使用陶瓷茶具前该注意些什么

1、把新买的陶瓷茶具用白水煮至少1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茶具套装壶盖与壶身分开,放入凉水锅中,将锅置于炉子上,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1小时后关火。这一步可以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

2、将白水煮过的壶与一块老豆腐,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制壶时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

3、将上面的壶与一段嫩甘蔗头,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4、将上面的壶与茶叶一同放入清水中去煮,方法同上,至少1个小时。 完成上面4个步骤后,陶瓷茶具壶才可以正式开始使用了。

注意事项:

购买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

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购买时要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用鼻子嗅,看是否有异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瓷茶具

新盖碗买来要不要煮过

要煮一下。

新买的陶瓷餐具,应先用开水煮5分钟,开水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然后用普通食醋浸泡2~3小时,因为陶瓷在遇到酸性物质时,会析出一些有毒物。在选购陶瓷碗时,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可能是烤烧温度未达到要求。

小技巧——正确的盖碗泡茶方法

喝茶的朋友对盖碗一定不会陌生,盖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工具,最大的优点是适合泡任何种类的茶,因此在茶界素有“万能茶具”之称。顾客去茶店试茶时,茶艺师泡茶用的就是盖碗。

不少茶友最初用盖碗泡茶时,非常容易被茶汤烫到手指。有些人拿不稳盖碗,还容易打翻,如果是招呼客人或和领导喝茶,这尴尬就大了。

无论何种场合喝茶,我们都要避免这种尴尬。

其实盖碗泡茶是有技巧的,注意以下三点即可:

①注水量

茶叶投入盖碗后,冲水时尽量不要冲得太满,以在碗壁的七、八分处为宜。冲水太满,碗沿受热面积大,倒茶时会非常容易烫到手指。

②拿盖碗的位置

拿盖碗时,大拇指和中指拿盖碗,食指按在盖纽上,其他的手指尽量不要碰碗。

有些茶必须要用高水温泡,如六堡茶、普洱茶等,此时不要盖着盖子闷太久,这样整个盖碗都会受热,就更加难拿了。应该用盖子来回拨动几次茶叶然后迅速出汤,茶叶既可均匀受水,碗盖也不会太烫。

③拿盖碗的手势

拿盖碗时,手势控制好盖碗,垂直向下慢慢倒进杯内。

只要姿势不偏,茶汤是不会烫到手的。

倒茶时如果左右摇摆,茶汤则顺着倾斜的位置出汤,这时就会烫到了手指。

如果是自己使用盖碗,在选择盖碗时尽量选择一些不容易烫手的盖碗。

下图是比较容易烫手的盖碗特点:

另外就是盖碗的盖子问题,盖子上的盖纽高低也有影响。

盖纽的高度低,而且盖纽是凹进去的,食指按在上面则感觉烫,如下图:

盖纽的高度高,盖纽表面平滑,不凹进去,则不容易烫着手指,如下图:

盖碗从古就有,本来是个人使用,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后来为了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被当作茶壶使用,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具组合。

用盖碗泡茶被烫到手,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即使是资深的茶客,以前也是这样走过来。

任何事,从一知半解到驾轻就熟,无非也是多学多做。盖碗泡茶如是,其他事应该也是吧,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复杂。

如何正确使用茶具_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具是我们日常喝茶所必备的用具,那么茶具怎么使用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具的使用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具的使用方法

  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2.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3.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5.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9.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0.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1.茶则的使用方法: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12.茶海的使用方法: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13.茶匙的使用方法: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14.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茶具的保养方法

  茶具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泡壶是最好的养壶方法,具体可分以下六点:

  彻底将内外洗净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一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擦与刷要适度

  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推搓。

  使用后清理晾干

  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又需重新整理。

  让壶休息

  勤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 用时才能更吸收。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可经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气触摸。

  紫砂壶的保养方法

  1. 将壶与壶盖分开,放置在盛满水的干净的容器中,容器要足够大,水要盖没整个壶。

  2. 容器中同时放入一些茶叶(您想用此壶来泡的茶叶),放在小火上慢慢煮开,小心看护,防止壶与壶盖或容器壁互相撞击而造成破损。

  3. 慢慢的煮1小时左右,移去火源,让壶仍静置在有水覆盖的容器中,慢慢冷却,放置1天。

  4. 次日,取出壶,倒去留在壶内的泥沙,清水小心淋壶洗涤。重复以上1-3步骤一次。

  5. 次日,取出壶,用热水小心淋壶洗涤。经过此番处理,壶中的气孔均已打开,以待使用。

  茶具的配件介绍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5.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具的相关发展

  茶具古代 饮茶 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这一概念与今所说的茶具基本相同。唐宋以来的饮茶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属类饮茶茶具在唐宋以来是少见的。因为金属茶具泡茶远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谓茶道雅桌的,唐以来主要变化较大的饮茶茶具有:茶壶、茶盏(杯)和茶碗。而这几种茶具与饮茶 文化 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供春真姓“龚”。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开始,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偶在茶馆中听到“诸公品茶施茶之论。”顿生感悟,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

  茶盏、茶碗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盏”等陶瓷制品。茶盏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说:“盏杯子。”宋时开始有“茶杯”之名。见《陆游诗》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茶盏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较大的变化。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当时评赏茶盏的质量,还有茶盏表面的细纹,如建安的绀黑茶盏已经精制到“纹路兔毫”的地步,足见陶艺水平很高。再者看“熁火”。“熁火”之意见《广韵》曰“火气上”,又《集韵》“火通也”,熁音协,含烫意。这里“熁火”实指茶杯中热气的散发程度,明清时期,江苏的宝应、高邮一带把“熁火”称为“烫手”。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比 其它 地区产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的好处。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盏一流产品。

  古今茶具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时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许多诗人笔下的“茶具”主要指与饮茶有关的茶罏、茶壶、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从大概念来看,依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制茶、盛茶、 烘焙 茶具、饮茶有关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议》提到有“二十四种”茶具,显然,后两者是大概念的茶具,这一概念与今有许多不同。

  「茶」、「壶」两者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上,是有著相当大的关联性且密不可分。喝茶讲究茶汤之香气、韵味,而茶壶的欣赏在於外观的视觉、内在骨胎质料的坚润性及吸收茶汤后的肌理变化。茶壶的把玩、鉴赏,亦随著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与层次而异,不论是具有历史年代价值的古壶、宜兴壶、手拉坯壶或是具有台湾文化色彩的陶壶,都各有其吸引人之处。茶壶的好坏也不是以价格的高低去衡量,璞石之中含有璧玉,从一个创作者的作品,可看出其所下的苦心和它的精神内涵,这是需要慧眼者与其产生共鸣的。选购时,应考虑其实用性及艺术性兼具,但最重要的还是茶壶的原料、烧成。茶壶的造型变化多

  端、层出不穷,由于市场的变革,使得许多茶具徒有外形,而根本谈不上基本的实用要求。许多人赶著「玩茶壶」的风潮,盲目抢购,至于什么是好玩的茶壶?还是要您用「心」来体会。

标签: 盖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shenghuomiaozhao/llqy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