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健康养生

> “后四史”表示哪些著作?

“后四史”表示哪些著作?

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 与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 《三国志

“后四史”表示哪些著作?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目前对后四史有所争议,大部分及较有权威者认定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弘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此外后四史也是人们所谓的"唐宋元明清"中"宋元明清(没有辽与金)"的原因。

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 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

目前对后四史有所争议,这里选用的是大部分人及较有权威者所认定的后四史:《宋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清史稿》 ( 赵尔巽等)。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 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左传》 或“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要么是被成为“前四史”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

《明史》,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全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西汉] 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 班固 的《汉书》 [南朝 宋] 范晔 的《后汉书》 [西晋] 陈寿 的《三国志》

《清史稿》是中华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四史是什么?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 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2、《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的编著者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3—54)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巨作——《史记后传》。就在班固着手编撰《汉书》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 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关进了京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担心他受委屈而难以自明,便上书,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兰台是汉朝收藏图书之处。兰台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图书是其职责。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如补立《惠帝纪》,补叙了当时有影响的制度和法令。又增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诸传,还将张骞事迹从《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抽出,加以扩充,设立专传。此外,于贾谊、晁错、韩安国等传中,增补了不少诏令奏疏。其中,如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为著名。比较完整地引用诏书、奏议,成为《汉书》的重要特点。此外,边疆诸少数民族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3、《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著《后汉书》,着力探讨东汉社会问题,贯彻了“正一代得失”(《后汉书》附《狱中与诸甥侄书》)的宗旨。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关于《后汉书》的思想价值,清人王鸣盛评曰:“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后汉书》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的一定程度上的典型化、语言运用的骈俪化与韵律感、行文中情感倾向的鲜明流露等三个方面上。 4、《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参考文献:http://blog.sina.com.cn/calendula28

前四史是指哪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汉书》记载从刘邦随陈胜、吴广之后起事反秦,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西汉皇朝从创建到衰亡这230年的一部史书。分书共100卷120篇,约81万字。《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邢晋朝的司马彪。《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四史是指哪四部历史著作?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

“前四史”是指哪几本书?

一、[西汉]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东汉] 班固 的《汉书》  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三、[南朝 宋] 范晔 的《后汉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弘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四、[西晋] 陈寿 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前四史与《资治通鉴》指什么

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汉书》记载从刘邦随陈胜、吴广之后起事反秦,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即西汉皇朝从创建到衰亡这230年的一部史书。分书共100卷120篇,约81万字。《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邢晋朝的司马彪。《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标签: 四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jiankangyangsheng/qlj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