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健康养生

> 天会下雪是因为什么呢?

天会下雪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天会下雪是因为什么呢?

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冰晶,或是空气经过凝华直接变成冰晶。高空的冰晶聚集在一起,以雪花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高空的水蒸气遇到类似灰尘的细小物质,就会以其为核凝结成下水珠,等空气承受不住它的重力时就会降落,这就是雨。如果雨水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形成雪或者冰雹。

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气固态降水。这些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名目繁多,极不统一。为了方便起见,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在征求各国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大气固态降水简明分类的提案。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为什么后面三种不能叫做雪呢?原来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水汽先变成水,然后水再凝结成冰晶;还有一种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华。所以说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右图为十种大气固态降水示意图,从上向下分别为: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雹)。

雨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 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

形成机制

条件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水蒸气上升到达大气层遇冷液化成水滴变成云, 后来云负重不了就从天空降下来形成雨, 雪就是温度过低的水滴,是雨的结晶固体。 下雪时天空是彤云密布的,呈暗灰色。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太阳雪指的是一种天气情况,边出太阳边下雪。被称为太阳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在大晴天的时候出着太阳下着雪。太阳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冷空气影响形成降雪,同时高层云不足以遮住太阳,于是出现一边下雪一边出太阳的天气现象。 形成原因 “太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什么会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阳光照射以后,也会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 因为天空很冷,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原来的水滴。 细小的水滴越积越多,就变成云。 云越变越大,因为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们知道,越高的地

雪花的形成

雪都是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怎么会有不是在天空里凝结的雪花呢?

雨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

1773年冬天,彼得堡的一家报纸,报道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新闻。这则新闻说,在一个舞会上,由于人多,又有成千上百支蜡烛的燃烧,使得舞厅里又热又闷,那些身体欠佳的夫人、小姐们几乎要在欢乐之神面前昏倒了。这时,有一个年轻男子跳上窗台,一拳打破了玻璃。于是,舞厅里意想不到地出现了奇迹,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着窗外寒冷的气流在大厅里翩翩起舞,飘落在闷热得发昏的人们的头发上和手上。有人好奇地冲出舞厅,想看看外面是不是下雪了。令人惊奇的是天空星光灿烂,新月银光如水。

水蒸气上升到达大气层遇冷液化成水滴变成云, 后来云负重不了就从天空降下来形成雨, 雪就是温度过低的水滴,是雨的结晶固体。 下雪时天空是彤云密布的,呈暗灰色。

那么,大厅里的雪花是从哪儿飞来的呢?这真是一个使人百思不解的问题。莫非有人在耍什么魔术?可是再高明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大厅里耍出雪花来。

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后来,科学家才解开了这个迷。原来,舞厅里由于许多人的呼吸饱含了大量水汽,蜡烛的燃烧,又散布了很多凝结核。当窗外的冷空气破窗而入的时候,迫使大厅里的饱和水汽立即凝华结晶,变成雪花了。因此,只要具备下雪的条件,屋子里也会下雪的。

什么会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阳光照射以后,也会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 因为天空很冷,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原来的水滴。 细小的水滴越积越多,就变成云。 云越变越大,因为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们知道,越高的地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下雪,下雪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水蒸气上升到达大气层遇冷液化成水滴变成云,

后来云负重不了就从天空降下来形成雨,

雪就是温度过低的水滴,是雨的结晶固体。

下雪时天空是彤云密布的,呈暗灰色。

为什么会下雪?

下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气象上称之为固体降水。雪花生长在一种既有冰晶又有过冷水滴的云体里,这种云称为冰水混合云。在这种云体内,过冷水滴不断蒸发成水汽,水汽便源源不断地涌向冰晶的表面,再那儿凝华落脚,使冰晶逐渐增大形成雪花。雪花形成后便向下飘落,在飘落的过程中,碰上其他雪花时,常常粘附在一起,慢慢长大,遇到上升气流时,小雪花上升的速度比大雪花快,小雪花赶上大雪花发生粘连,几经反复,便逐渐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像棉花又似鹅毛的雪团。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这些雪花时,它们便从云层中飘落下来,如果这时低层空气的温度在0℃以下,雪花降落到地面,这就是人们所见到的皑皑白雪。

雪花是怎么形成的?雪花是空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汽先凝成水,然后才能结冰。雪花却是直接由水蒸汽凝结成的。

雪花是什么颜色?看起来,雪花是白的。实际上,雪是冰的晶体,冰晶是无色透明的。可是它的每一面都象一个小镜子,反射光线的能力非常强,就显示出了白颜色。

雪花有多大?雪花最大的直径还超过2毫米。我们常见的鹅毛大雪,那种雪片似在降落过程中,许多雪花粘结在一块形成的。

雪花有多重?雪花非常轻,五千朵7a6431333330323336到一万朵雪花才有一克重。一立方米新雪有六十亿朵到八十亿朵雪花。

雪花是什么形状?雪花的形状千差万别,每一朵雪花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到现在,已经知道雪花有两万种不同的图案。不过它基本上是六角形的。

任务,请评最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下雪,或者是出太阳?

什么会下雨 地面、河流、池塘、海洋、湖泊的水,受到阳光照射以后,也会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 因为天空很冷,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原来的水滴。 细小的水滴越积越多,就变成云。 云越变越大,因为太重了,便慢慢地下降。 我们知道,越高的地方,空气越冷,所以聚在那里的水滴会变成冰粒。 冬天天气很冷,这些水滴变成的冰粒又会变成雪落到地面上。 下雪的时候,如果中途遇到温暖的空气,雪就会融化而变成雨落下来。 但是,离地面比较近的云,也会变成雨落下来。 为什么会下雪? 冬天温度相当低,地面的温度也都在零度以下,高空云层的温度因此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成小冰晶以及小雪花,这些雪花增大到相当程度时,气流就托不住它了,就会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下雪了。 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灵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大气里以固态形式落到地球表面上的降水,叫做大气固态降水。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7383866雪是大气固态降水中的一种最广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气固态降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美丽的雪花以外,还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还有我们不经常见到的雪霰和冰粒。 由于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气固态降水。这些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名目繁多,极不统一。为了方便起见,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在征求各国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大气固态降水简明分类的提案。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 为什么后面三种不能叫做雪呢?原来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水汽先变成水,然后水再凝结成冰晶;还有一种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华。所以说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十种大气固态降水形态: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雹)。 雨和雪下完了太阳就出来了

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呢?

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能降雪的地方:

1、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2、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形成机制:

1、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2、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有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136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下雪天为什么会打雷呢?

打雷,是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下雪,多在冬天,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但是,只要某时某地的天气形势,具备了既能下雪,又有打雷的条件,这两种绝然不同的天气现象就能够在一天里同时出现。

冬天,当天空阴云密布,高空云中的气温在0℃以下时,云中的水汽就凝结成雪。雪花从云中落下来,人们在地面上所看到的究竟是雪还是雨呢?这就要看近地面层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7396331几百米以内的温度了,如果近地面层的气温比较高,雪花降落时,就会在近地面层低空中重新融化,成为雨滴,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落雨。相反,如果近地面层的气温比较低,雪花不能融化,这时就下雪了。一般来说,地面气温在3℃或2℃以下时,就会出现下雪的现象。

雷雨,是由于暖湿空气受到某种原因(比如活动在冷空气的上面,或是受到地形影响,如山脉的斜坡作用等等),向上抬升;当暖空气急剧上升,产生积雨云时,雷雨就很容易发生了。

我们再来看看1970年3月12日晚上,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天气条件吧J当时近地面层的冷空气,是从华北经黄海北部一带流到长江下游来的,温度很低,到了傍晚以后,长江中、下游的气温下降到o℃左右,这时具备了下雪的条件。当时在冷空气的上面,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从南方海洋上吹来的很强盛的暖湿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正好同冷空气汇合,并且沿着低层冷空气猛烈爬升,于是在将要下雪的层状云中发生了强烈的对流现象,形成了积雨云,所以产生了一面下雪,一面打雷的天气现象。

有人说:“下雪天打雷,从来没见过,是种不吉之兆。”这多数是由于不认识天气现象,受到旧社会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毫无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

标签: 天会 下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jiankangyangsheng/o0k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