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白居易的长恨歌恨什么

白居易的长恨歌恨什么

白居易的长恨歌恨什么

1.长恨歌恨的是唐玄宗因为美色而放弃朝政、为保命弃贵妃、爱情不能天长地久、悔悟思爱妃以及老天捉弄人等原因。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批判和警示,认为统治者不应该重色轻政,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爱情,不要让爱情成为遗憾和遗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表达的恨到底是在恨什么?

是在恨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

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劝谕统治者要以唐玄宗为戒,不要给自己造成“长恨”,但由于他把李杨的爱情写得那么纯洁坚贞、生死不渝,而又缠绵悱恻,就在客观上使读者产生了同情。

诗的前一部分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一部分是对李隆基、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这是讽谕诗《新乐府》中的诗一首,赞美勤于政事、不到骊山游幸的天子“垂惜人之财力”。既然如此,他把李、杨活动集中于骊山,其讽谕、批判之意,十分明显。

扩展资料: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

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得失,写就了《长恨歌》。

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

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

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恨为何

因宠爱杨贵妃而不理朝政、荒废国家大事而恨;

因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等人祸国殃民而恨;

因亡国之君而左右不了时局,无奈赐死杨贵妃而恨;

总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主要是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恨在文中指遗憾、遗恨。

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恨,就是遗憾、遗恨。作者描写李、杨爱情,竟在讽刺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唐玄宗为戒,不要因“垂色”而荒淫误国,给自己造成“长恨”。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长恨歌中的恨什么意思

遗憾和悔恨。长恨歌主要写的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恨指的是李隆基还在为贵妃的死去而遗憾和悔恨。《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标签: 长恨歌 白居易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z7y0k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