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观沧海什么题材

观沧海什么题材

观沧海什么题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抒情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观沧海是什么体裁的诗

曹操的《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主题思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的特点。 

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观沧海

观沧海体裁是一首什么诗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乐府诗包括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以及后代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四言诗属于古体诗范畴,指的是全诗基本由四字句写成的诗歌。《观沧海》全诗由四字句写成,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组诗的第一章。

《观沧海》的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的体裁是什么?

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古乐府诗)。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的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观沧海从体裁看是什么诗

《观沧海》从体裁看是四言乐府诗,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写就的组诗的第一章,全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因此《观沧海》的体裁是乐府诗,也是四言诗。乐府诗的文体多以五言、七言和杂言为主。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写于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当时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诗人借描绘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其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观沧海》的全诗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标签: 观沧海 题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z7xe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