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九九重阳节文章里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的节日

九九重阳节文章里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的节日

九九重阳节文章里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的节日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九九重阳节的内容

1、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2、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成为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介绍

 1、重阳习俗之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的农俗现象,被称为“晒秋”。如今,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每年九月九,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进入晒秋旺季,并会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2、重阳习俗之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气爽之时,最适合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重阳习俗之吃重阳糕

 在民间,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4、重阳习俗之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九月初九的冲重阳节,当然少不了赏菊的习俗。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古时重阳节,各地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5、节日重阳习俗之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汉代已见,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6、重阳习俗之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佩带茱萸可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y7kg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