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四大紫砂壶产地

四大紫砂壶产地

四大紫砂壶产地

中国四大紫砂壶产地分别是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和重庆荣昌。

这些地方的紫砂壶各具特色,其中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而云南建水的紫砂壶以赤紫色而得名,制造技术极为深厚、灵巧。

广西钦州制造的紫砂壶名为坭兴桂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韵,是当地最有名的特产珍宝。

重庆荣昌的紫砂壶名为安富陶,外形比其他三地的紫砂壶更加丰富多样1。

紫砂泥主要产地在黄龙山原矿,而江苏宜兴的屺亭镇、张渚镇、长兴和溧阳等地也是紫砂泥的主要产地之一,因此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为正宗2。

中国四大紫砂壶产地分别是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和重庆荣昌。

这些地方的紫砂壶各具特色,其中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而云南建水的紫砂壶以赤紫色而得名,制造技术极为深厚、灵巧。

广西钦州制造的紫砂壶名为坭兴桂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韵,是当地最有名的特产珍宝。

重庆荣昌的紫砂壶名为安富陶,外形比其他三地的紫砂壶更加丰富多样。

紫砂泥主要产地在黄龙山原矿,而江苏宜兴的屺亭镇、张渚镇、长兴和溧阳等地也是紫砂泥的主要产地之一,因此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最为正宗。

1. 宜兴:宜兴紫砂壶是中国最著名的紫砂壶产地,兴隆、龙泉、丁山、周庄等地均是宜兴紫砂壶的产区。

宜兴紫砂壶因其制作精湛、表现形式多样、装饰性强而享誉中外。

2. 崇明:崇明紫砂壶是上海市唯一的紫砂壶产地,以清逸、素雅、朴实著称。

特别是崇明田园牛形壶、兔形壶、羊形壶、狗形壶等动物形状的紫砂壶,深受人们的喜爱。

3. 钓鱼山:钓鱼山紫砂壶产地位于江苏太湖之南,也是中国著名的紫砂壶产地,以制作功夫壶、茶盘、茶碗、盏等紫砂器具著称。

采用的浅海岩、杨柳青、朱泥等优质原料和棕色合适的胎土,使钓鱼山紫砂壶泥质细腻、结实耐用。

4. 壶山:安徽道县壶山镇是中国著名的紫砂壶产地,壶山紫砂壶以“壶中有画,画中有壶”而闻名于世。

壶山镇在宋代开始就有制壶历史,目前已有700多年历史,是紫砂器具的制作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国紫砂壶四大产地

中国四大紫砂壶产地分别是江苏宜兴、广西建水、钦州和重庆荣昌。茶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陶器。它的生产始于明代郑德时期,原料是紫砂。它的原产地是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紫砂自郑德、明成祖武帝时期开始制罐,名家辈出,精品代代相传500年。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春供。从明郑德嘉靖年间的树胆壶和六瓣圆囊壶,到纪寒生的创意设计和曹安祥的制作。茶具——中华龙壶,可以同时冲泡两种茶的紫砂鸳鸯,再到佛教紫砂艺术家闫妍制作的法式奶壶,每一款壶都独树一帜,在壶的观赏性上下功夫。由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茶壶是珍贵的和令人难忘的而且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的盲文化氛围,更增添了紫砂壶的优雅魅力。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的作品往往很难找。俗话说“人间有珠宝,宜兴紫泥最重要。”原料为紫砂,产地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又称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春供。由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显得如此珍贵,令人回味无穷。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一味喝茶禅的文化,更增添了紫砂高贵典雅的魅力。

紫砂壶的产地

比较有名的四大产地,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

紫砂壶,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原料: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四大名陶指的是哪四种

四大名陶指的是: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安富陶。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2014年5月,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马行云编著的《中国四大名陶》,这是第一本将“宜兴紫砂陶、建水五彩陶、钦州坭兴陶、荣昌安富陶”集合在一起的专业书籍。

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紫砂陶特点

紫砂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内容适合、触觉舒服、形体流畅、美观大方。

一般说,泡红茶,宜用深一点的壶,泡绿茶,宜用浅一点的壶。在工作之余,喉底回甘之时,消除疲劳和烦恼,欣赏晋唐之风、名山秀水、花鸟园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中国陶瓷四大生产基地

中国陶瓷四大生产基地是:景德镇、宜兴、汝州和龙泉。1.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景德镇陶瓷以青花瓷、粉彩瓷、瓷雕等著名,被誉为“中国瓷都”。2.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宜兴陶瓷以紫砂壶、青瓷、白瓷等著名,被誉为“中国陶都”。3.汝州: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汝州陶瓷以汝窑青瓷、汝窑白瓷等著名,被誉为“中国陶瓷之乡”。4.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龙泉陶瓷以青瓷、白瓷、黑瓷等著名,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乡”。

紫砂壶在哪里生产

四大名产区分别是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
紫砂壶,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艺品,也是机器大量制造。原料为紫砂,原产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的作品往往很难找。俗话说“人间有珠宝,宜兴紫泥最重要。”
原料:紫泥真的是宜兴独有的原料,它拥有制陶所必需的全部化学和矿物成分。显微镜观察发现,紫泥的主要矿物是应时、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和颗粒组成使紫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中国四大名陶是哪几个?

中国四大名陶是紫砂陶、坭兴桂陶、建水五彩陶、荣昌陶。

紫砂陶:产于江苏宜兴,紫砂陶原料为紫砂泥,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紫砂的成品,具有特殊的粒子感,紫砂的特色清明古雅,紫砂壶有着贮换功能,用来泡茶效果最好,可以使泡茶效果越来越好。

坭兴桂陶:又称坭兴陶、万年桂陶。它产于广西钦州市,以紫红陶土为原料。坭兴桂陶是特定陶土、艺术创作、高温窑炼三者融合的产物。陶刻艺术、陶艺造型与高温陶土融合后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

建水五彩陶:又称建水紫陶、建水雅陶、建水陶,产于云南建水五彩山,含铁量高,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属声音。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

荣昌陶产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是地方一带的特色。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不易渗漏、保鲜好,素有“泥精”的美称,具有夭然色泽,给人以古朴淡雅的感觉。

紫砂壶除了宜兴别的地方有吗

如果问哪里产紫砂壶,那只有江苏宜兴。宜兴作为中国陶都,就是因其紫砂壶而得来。

紫砂壶的原料不是泥,其实是紫砂岩石,是石矿!!!!!!

一些概念及常识!

1、陶 和 瓷是有区别的,陶器与瓷器并不一样。

2、讲到陶器,也就是产陶器的地方,中国主要有四个,宜兴因其紫砂壶排第一。

3、云南建水是四大产陶地之一,其产陶器称为紫陶(不是紫砂)。

楼主对紫砂壶感兴趣可以去博宝宝珍商城看看,那疙瘩有很多

紫砂壶的原产地

紫砂壶原产地紫砂壶的介绍

1、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颜色主要是紫色、红色或米,外观美丽柔和,泡茶时可保持茶叶的色、香、味长时间不变,实用性强,是艺术和实用的完美结合。它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也有二泉铭壶、冰心道人壶等名壶,受到不少人追捧。

2、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其颜色主要是紫色、红色或米,表面带有柔和光泽,外观美丽,泡茶时“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可保持茶叶的色、香、味长时间不变,实用性强,展现了艺术和实用的完结结合。

3、紫砂壶产自中国明朝时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当时,紫砂壶的创始人供春先生制成的紫砂壶被称为供春壶,入眼“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十分珍贵。后供春先生的弟子对紫砂壶进行传承,并流传至今。

紫砂壶的产地

比较有名的四大产地,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

紫砂壶,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原料: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砂壶原产地是哪里?

人们通常提起紫砂壶就会想到宜兴,就像提起瓷器就会想到景德镇一样。

宜兴紫砂壶作为紫砂文化的一个代表,可谓是给紫砂文化贴上了一个标签,造就了一个品牌。

紫砂壶源起于明代,创始人相传为供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近代紫砂文化更是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1、地理优势

宜兴,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属江苏无锡,太湖西岸。

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拥有近百个石灰岩溶洞,紫砂泥的原产地就在宜兴,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

紫砂壶的材料产地,只有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等其他矿山才有这样的土质。这也是宜兴制陶和紫砂的高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文化氛围

相传春秋时范蠡与西施曾在宜兴制陶,明清时期更是迅速发展,使得宜兴的陶制业闻名全国,也是这种文化传承,让宜兴这个独具风格的小城市成为家家作坯,处处皆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人,可谓是人人都有手艺,经过传承和不断的创新,使得紫砂文化快速发展。

3、名家艺人

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为紫砂付出一生的制壶工艺师,也是他们的一生为业,不断的精益求精,不停的创新,去其糟蹋,取其精魄,使之紫砂业蓬勃发展。

近代时期宜兴更是涌现出知名紫砂大师,清初时期的陈鸣远、惠孟臣、邵大亨算是一个时期的代表。

近代的紫砂大师,当属顾景舟老先生,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闻名海内外。

还有像吴云根、朱可心、王寅春、蒋蓉等也是一代大师,技艺超群,作品也是难得一见。

4、社会化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品质生活,享受生活也是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更加注重文化、艺术、收藏、投资等方面。

投资收藏也不再是富豪的独选,爱好收藏、文化艺术的不断增长。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可收藏可把玩,自然而然备受青睐,成为众多玩家的优选之一,也积累很多紫砂壶忠实爱好者,亦是爱茶之人必备神器。

有着茶文化、紫砂文化的熏陶和现代人际交往,品茶闲谈的雅致,使得紫砂壶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宜兴紫砂作为行业的翘楚,备受关注,当然也是优选之一。

宜兴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历史上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宜兴紫砂壶有四通宝壶吗

没有。

因为宜兴紫砂壶公认的四大名壶分别是大彬如意壶、明远四方壶、龙头一捆竹和提壁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再到佛门紫砂艺术家延芫制作的—法乳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足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才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气息,这就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四大名陶是怎样烧制的?

明代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陶器与明代一脉相承,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陶器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有“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称。

这时最著名的就是成就了我国的四大名陶,即紫砂陶、坭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

紫砂陶是指用江苏宜兴丁蜀镇北黄龙山产的陶土即紫砂泥制成的陶器。

紫砂壶发源于江苏省宜兴,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世称“供春”,他创制的“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

供春后来传给时大彬、李仲芬,两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陶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大彬不允。

此时一头真牛恰从屋外经过,徐友泉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彬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4人为第一期的紫砂陶大师。第二期紫砂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姑、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同时,陈鸣远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

第三期紫砂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紫砂壶按工艺可分5类:光身壶、花果壶、方壶、筋纹壶、陶艺装饰壶。

光身壶是以圆为主,它的造型是在圆形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

花果壶是以瓜、果、树、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加以艺术创作,使其充分表现出自然美和返璞朴归真的原理。

方壶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造型。来源于器皿和建筑等题材,以书画、铭刻、印版、绘塑等当作装饰手段。壶体庄重稳健,刚柔相间,更能体现人体美学。

筋纹菱花壶俗称“筋瓤壶”,是以壶顶中心向外围射有规则线条之壶,竖直线条叫筋,横线称纹,故也称“筋纹器”。

陶艺壶是一种似圆非圆、似方非方、似花非花、似筋非筋的较抽象形体的壶,可采用油画、国画之图案和色彩来装饰,有传统又非传统的陶瓷艺术。

紫砂壶按行业可分为3类:

花货即自然形,采用雕塑技法或浮雕、半圆雕装饰技法捏制茶壶,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以艺术手法设计成茶壶造型,诸如松树段壶、竹节壶、梅干壶、西瓜壶等,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明代供春树瘩壶是已知最早的花货紫砂壶。

光货即几何形,特点是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光货又分为圈货、方货两大类。圈货,即茶壶的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如:圆壶、提梁壶、仿鼓壶、掇球壶等;方货,即茶壶的横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如:僧帽壶、传炉壶、瓢梭壶等。

筋货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干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这类壶艺要求口、盖、嘴、底、把都必须做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该工艺手法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丰菊壶等。

紫砂名壶树瘿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再如“冰心道人”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壶底款为“冰心道人”。

另外还有“二泉”铭壶,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铭的壶。这把壶形制古朴,壶为土,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

坭兴陶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古称越陶,据史志记载可能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钦州城东平心村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通,旁边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

坭兴陶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8类,花色品种达600余种。大的有高达2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3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坭兴陶盛行于清朝咸丰年间,坭兴陶的祖师爷胡老六,是一个让坭兴化蛹成蝶的老陶人。胡老六当初在制作小烟斗时做了3个新尝试:弃沙土改用城西红泥、弃缸改窑高温煅烧、烧成后反复打磨。

当时只是为了让自己所制作的烟斗更细腻更坚硬,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已这一改,烧成后的烟斗经打磨后竟细腻柔滑犹如玉质,且呈现出神秘的古铜色。这是钦州陶器第一次出现窑变。

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改制出的烟斗精良远胜江苏宜兴而畅销省内外,从而让已有1000多年的钦州陶器开始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钦州坭兴陶。

随后,郑金声、潘允兴等坭兴巨匠相继而出,以至于一时间有40多家生产坭兴工艺的人家聚居在钦州那条名扬全国的小小坭兴巷里,而来往无不购买坭兴器分赠亲友,这是钦州坭兴繁荣的开始。

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坭兴陶器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诗文内容高雅,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国画白描风格。

人们在坭坯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样雕刻,如仙女散花、桂林象山、水月洞、八仙过海或各种花、鸟等,刀法老辣、古拙,工艺精湛,运刀如运笔。

坯体上刻出花纹后,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例如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填充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的效果,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人文味,是一种雅致的工艺品,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可产生窑变体,在传统工艺的烧制过程中,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红色。

偶尔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产品产生深绿色或古铜色的“窑变”体,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素有“窑宝”之称。钦州坭兴陶的“窑变”技术,堪称“中国一绝”。

坭兴陶产品经窑变,表层还保留着朱色或紫红的原色。经打磨去表层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坭兴陶耐酸耐碱,无毒性,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而无霉变。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变。久用之空壶冲入白开水仍有芳香茶味,乃茶具上品。

坭兴陶传统的雕刻技法,是在坭兴陶半成品的坯体上,用锋利的钢刀雕刻出文字和图案,分为平雕工艺和浮雕工艺两大部分,平雕是在半干稍湿的泥坯上进行,有线刻、镂空、雕塑、镶嵌等技法。浮雕是在全干的坯体上进行,有高浮雕、低浮雕、阳刻与阴刻等技法。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建水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村”。碗窑村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里世代以陶瓷为业,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子后面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亘数里沉寂着一大片行迹清晰的古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境内。传统制泥方法是:将不同的制陶黏土分别捣成粉末,筛弃粗砂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缸底,便用勺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

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时的泥料已经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由于泥料的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一般不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也不宜于制作大型器件,也因为此特性,也成就了建水紫陶可以在器物表面做细微雕刻填泥和无釉磨光的特殊工艺。这也是建水紫陶与其他含砂陶器最本质的区别。

建水紫陶的坯土是红色黏土,填色的泥料则是白色黏土,一些灰绿的、浅绛的、橙黄的天然彩泥被奇妙地敷上了紫色的陶坯,这种人为的创新和发挥,极大地彰显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

“残贴”更是将在陶坯上施泥为彩的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残贴的做法是:将坯上的字画分别以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不过五六块,少则两三贴,让观者心随神移,浮想联翩。

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又称为“杨捏”,独具匠心,外表饰有花鸟、虫、鱼、草、木、山、水图画、诗词题,精美绝伦,具有“陶具一秀”之誉。

文人的字画移位于紫陶之上,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为一种经典。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须由厚实的悬肘运笔功底。

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角冲击取胜,而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优美单纯的宁静。

建水紫陶的魅力,还在于其雕刻填泥工艺所构成的陶制泐痕与纤毫圆劲之间的对比融合。对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立刻将湿润状态下陶坯上的墨迹雕刻成模,刻痕切口光滑而棱角分明,并无刻石般线条自然崩裂的糙刺边沿。

然而,妙处在于,刻模经填泥、修坯、风干、焙烧、分次打磨抛光以后,线条居然呈现出好似经千年锈蚀风化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于是便有了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刻工艺人多为女工,且大多不谙字画之理,但她们对泥性和刀技十分熟悉。

“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能区别于其他陶品的特色,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经过七八道工序。使用先粗后细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细砂石打磨留下的拉丝,最后用鹅卵石抛光,细致复杂的过程后,原本暗淡粗糙的陶体被磨出了镜光,展现出其细润的质感和光泽的变化。

建水紫陶代表作如紫陶残贴、清香罐、三足笔筒、博古瓶、中号笔筒、仿青铜器台灯、大型紫陶花缸等陶器珍品。

荣昌陶器原产地为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

荣昌陶器主要生产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由于荣昌的陶土黏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的美称,人们因此给了荣昌陶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这9个字的评价。

荣昌陶品种繁多,工艺陶中素烧的“泥精货”,具有天然色泽,给人以古朴淡雅之感。以各种色釉装饰的“釉子货”,观之有晶莹剔透之形,叩之能发清脆悦耳之声,装饰大方朴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安富镇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宜于制陶,尤其叫人称绝的是,荣昌陶器对所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可以长期保质、保味、保鲜,极具实用性。

荣昌陶器为我国陶瓷和工艺美术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环。最早,荣昌主要生产缸、盆、钵、罐等粗陶产品,造型朴实自然,有粗犷、野性之美;从嘉庆时开始逐步发展到清咸丰时的“泥精”,属细陶。

标签: 四大 产地 紫砂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x7g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