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锦沈会战谁赢了

锦沈会战谁赢了

锦沈会战谁赢了

锦沈会战发生在1931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前夕一次重要的战役。在这次会战中,中国的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对战。最终结果是,东北军遭到重创,失去了锦州和沈阳两个重要城市,而日本关东军则获得了胜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为什么叫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中国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下面是我分享的为什么叫辽沈战役,一起来看看吧。

  辽沈战役历时多久

  九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局面全面进入了战争阶段,不仅仅是内战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民陷入了与生命土地作斗争的时期,而这主要是分为了两党——以及党,这两党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一九四八年,其中最为具有 历史 意义的战争就有三个,首先的一个就是辽沈战役,那么辽沈战役历时多少天呢?

  而在辽沈战役中实际上只用了五十二天的时间党就将的大部分部队剿灭,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在这区区的五十二天内,党就剿灭的五十多万的兵力,而自己只牺牲了几万人,这对后来的战争中无疑是很有影响力的,虽然在开始的时候预计的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将剿灭。经过了辽沈战役大大提前了一举收复中国的时间,这也和当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联系,因为当时的东北战队人数也是非常的多,占了绝大的优势,加上在东北地区党的地方部队占了一大部分,这对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只用了两个月,党 成功 的将赶出了辽沈地区,在战役结束之后,党解放了沈阳地区。

  自四八年九月十二号开始,党发布了攻打辽宁地区的,同年十一月的二号宣布了战争的胜利,因此关于辽沈战役历时多少天的答案是辽沈战役历时五十多天。不过虽然时间短,辽沈战役取得的成就却非常的显著。

  为什么叫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的名字基本上都是从战场地点上来选的,其实为什么叫辽沈战役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地点是在辽宁和沈阳,所以被定位了辽沈战役。

  但是有人也会说为什么要去辽宁和沈阳这两个地方的,战争是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怎么只取了两个地方的名称。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地方。也有人说叫辽锦战役,因为最先攻打的是锦州,其实不然,东北野战军在攻打锦州时候,并没有费很大的劲儿,而且之后又在塔山还有其他的地方都发生了战争,辽锦显得太片面了。辽沈战役也更能说明这次战役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不管是锦州还是塔山,或者是沈阳都只是一个小地方,用来当做战争的名字的话并没有体现出这场战争的重要性。第一场打的辽沈战役是有意义的也是很重要的,为以后的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名称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辽沈战役是跨越了辽宁整个省区的,沈阳又是一个省会城市,用来当做这个战役的名称是再合适不过的,可以让人们去记住这个重要的战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辽沈战役的原因。这次战役解放了东北的全境,为之后的战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一场很重要的战役,所以名字上取得也很慎重。而且用战场的所在城市名称来纪念这场战役是再合适不过的,这个城市在当时受到了重创,但同时也见证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军人们的流血牺牲都是在这发生的,所以用城市的名字来命名是最合适不过的。

  辽沈战役参战部队

  辽沈战役是中国在 抗日战争 结束后,与军队进行的一场战斗。在辽沈战役中参战的双方分别是党指挥军与指挥军。

  辽沈战役参战部队有军队和党军队。党军队的代表是东北野战军,而军队一共有14个军,44个师参加此次战斗,而且把主力军都用在此次重大战役中。第一军团在司令员郑洞国的带领下把守在长春目的就是牵制党的东北野战军。第六兵团是由指挥所带领把守在秦皇岛附近,负责牵制锦州的党力量。其余军队第八军团以及第九军团都驻扎在沈阳周边来应对其他变化。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军队以失败而告终。

  辽沈战役参战部队中党军队的主峰参战部队是东北野战军,这只部队是由东北地区的八路军以及抗日联军组成的。这只部队中有着一批卓越的指挥官,像林彪和罗荣桓都是著名的司令员。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开始了和之间的较量。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作为战争的主导力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东北野战军之所以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在作战计划中有着很详细的部署。其中包括“一点两面”以及“四快一慢”的作战计划。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于1955年东北野战军的番号撤销了,改为广州军区,部队驻扎在广州由广州军区来指挥。

猜你感 兴趣 :

1. 辽沈战役简介

2. 辽沈战役观后感

3. 刘玉章为什么被叫做光头

4. 世界最大的战役

5. 揭开《一代宗师》的十二个秘密

1948年东北电公司迁回长春与哪场战役的胜利有关有哪两位人物领导

1948年东北电公司迁回长春与辽沈战役有关,和,林彪两位人物领导有关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武力侵占的同时,也开始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的奴役。为此,20 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建立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它就是今天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1945 年10 月1 日,“满映”被改建为东北电影公司,它的成立标志着“满映”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1946 年进攻长春,公司迁移,1948年长春解放,该厂迁回长春。1955年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98年开始,该厂进行了、产权、产业结构的调整,成立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军。

1948年,中国党和决定先摧毁东北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东北野战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东北野战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一同对抗华北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统一指挥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根据的指示,林彪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具体部署为:

以6个纵队、3个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夜行晓宿,长途奔袭,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

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

以1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

以1个纵队、6个师和炮纵一部继续围困长春。另以少数部队向长春方向佯动,公开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

为实现歼灭卫立煌集团的战略目的,早在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后第四野战军),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并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9月7日又电示:“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谁有3大战役的地图和讲解资料

辽沈战役

1948年(三十七年)9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战争中,人民东北野战军同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进行的战略性战役,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并称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秋,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歼灭了大批军,把主要战场由解放区推进到统治区,并直接威胁其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军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174万人被分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实行重点防御,在战略上已陷入被动。总兵力则由原来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武器装备日益改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已具有进行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特别是城市攻坚战的能力。各解放区已联成一片,在战略上可以直接互相支援。

此时,在东北战场,人民经过1947年夏、秋、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共歼军38.8万余人,扩大解放区30.7万平方公里(参见东北夏季攻势、东北秋季攻势、东北冬季攻势)。冬季攻势后,部队进行了扩充与休整。到1948年8月,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包括二线补充兵团)33万人。各部队开展了大练兵和新式整军运动,军事和素质大为提高。此时,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了较快发展,人力物力比较充足,东北战场的形势更有利于。

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遭到人民连续打击后,非常处境困难。其总兵力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区内,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由于北宁铁路(今北京-沈阳)若干段及营口为人民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对此,其统帅部深感忧虑。为保存实力,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北宁铁路,将主力撤往锦州,以便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战场。但又顾虑将会在上、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未敢贸然决策,于是军统帅部和卫立煌决定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的方针,企图保住现有占领区,以支撑全国战局,一旦形势不利,再经北宁线(北平至沈阳)从陆上或营口海上撤退。

整个形势表明,东北战场作战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军,军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有利于人民的决战条件已经成熟。据此,中国党军事委员会根据全事形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在东北战场上同卫立煌集团首先展开决战,并为东北野战军制定了南下北宁线,将卫立煌全军封闭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但东北军区司令员兼委员林彪对此颇为却顾虑,徘徊于打长春或南下作战之间,到7月20日才初步确立南下北宁铁路作战的决心。但到8月份,仍以北宁路附近敌情严重、供应困难等原因而未作出南下作战的部署。经批评后,9月3日林彪才上报南下作战的大体部署。9月7日,就东北的作战方针发出指示,强调必须确立攻克锦(州)、榆(山海关)、唐(山)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必须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集团来援时敢于同其作战;必须有“攻锦打援”的通盘部署,既攻克锦州,又歼灭沈阳援军;必须据此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军需和处理俘虏事宜。

军统帅部判断东北人民主力可能入关作战,故决定对东北采取"暂取守势","北宁路暂不打通",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今分属内蒙古和辽宁、河北),牵制东北人民不能迅速入关,以利巩固华北,支撑全国战局的方针。据此,卫立煌决心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其部署是: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第60军计6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0万人固守长春,牵制东北野战军部分主力不能向南机动;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辖第93军)和新编第5、第8军及第54军计14个师,连同非正规军共15万人防守山海关、绥中、兴城、锦西、锦州、义县等北宁铁路沿线城镇及秦皇岛、葫芦岛两海港,主力防守锦州、锦西地区,维护东北与关内陆上及海上联系;卫立煌直接指挥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辖第53军)、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辖新编第3、第6军)、新编第1军和第49、第52、第71军及青年军第207师(相当于军)等共24个师(旅)30万人防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等外围据点,作为东北地区的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支援锦州,策应长春。另有驻沈阳的空军第1军区2个大队飞机45架参加作战。此外,华北"剿总"所属第13军2个师防守承德地区,第62军等4个师位于唐山至昌黎一线,与锦州地区范汉杰部衔接,相互支援。驻北平的空军第2军区也有支援东北作战的任务。

9月10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委员罗荣桓根据、制定的作战方针和东北军的态势,拟定如下作战计划:第一步以奔袭动作歼灭北宁铁路除山海关、锦州、锦西以外各点之敌,切断关内外军的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增援之敌。其部署是:以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第2纵队第5师、冀察热辽军区第4、第6、第8师及骑兵师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攻占锦州,切断东北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12纵队和第5、第7、第8、第9、第10、第11师及炮兵纵队1个团、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继续围困长春,使守军不能撤逃沈阳;以第1、第5、第10、第6纵队和第2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分别集结在沈阳、长春之间和彰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由长春突围或由沈阳出援的军。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委员罗荣桓根据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在东北解放区地方组织的160万民工的支援下,于9月12日发起了规模巨大的辽沈战役。9月12日,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委员黄克诚指挥第11纵队、冀察热辽军区3个师、骑兵师由建昌营等地向北宁铁路滦县至兴城段出击,至17日攻克昌黎、北戴河,28日攻克绥中,包围兴城,吸引了锦西军第54军向南增援。第4、第9纵队分别从台安、北镇出发,于16日包围义县。第3纵队和第2纵队第5师以及炮兵纵队一部由西安(今辽源)、四平等地经铁路输送于20日前后到达义县附近,接替第4、第9纵队对义县的包围任务。25日,第9纵队配合自四平以西南下的第8纵队攻占了锦州以北的葛文碑、帽儿山等要地,歼第93军暂编第22师2个团大部。27日,自四平地区南下的第7纵队,在第9纵队一部配合下,攻占了锦州以南高桥和西海口,第4纵队第12师进占塔山,将锦州与锦西守军割裂。28日,炮兵纵队以炮火封锁了锦州飞机场,切断了军的空运。29日,第4纵队绕过锦州攻克兴城。10月1日,第3纵队、第2纵队第5师在炮兵纵队主力协同下攻克义县,全歼第93军暂编第20师。在义县战斗中,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牺牲。至此,军东北、华北两大战略集团的陆上联系被切断,战略要地锦州成为一座孤城。与此同时,监视沈阳、长春守军的东北野战军第1、第5、第6、第10纵队和第2纵队主力,分别自九台、四平、清原、开原等地隐蔽南下,于9月中旬相继进至新民西北、锦州以北地区待机。第12纵队和6个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由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委员肖华指挥,继续包围长春(参见长春战役)。

此时,蒋介石及卫立煌始判明东北野战军有在北宁线发动攻势并强攻锦州可能,深感形势严重。为解锦州之危,蒋介石于10月2日到沈阳,作如下部署:从关内急调第17兵团指挥第62军、第39军2个师、第92军1个师及第95师海运葫芦岛,连同原在锦西地区的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以沈阳地区新编第1、第3、第6军和第71、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另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指挥,先向彰武及以南新立屯攻击,截断东北野战军的后方补给线,然后经阜新趋义县,协同"东进兵团"对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夹击;范汉杰集团继续固守锦州,长春郑洞国集团伺机向沈阳突围。10月2日,林彪曾一度考虑以主力回攻长春。3日,林彪、罗荣桓致电,表示决心"仍攻锦州",并调整部署,准备集中16个师和炮兵纵队主力共25万人攻歼锦州之敌。4日,复电指出,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要求按照既定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10日,强调指出,战局很可能发展成为极有利的形势,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市区周围环山,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地势险要。军凭借市郊高地,以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构成若干支撑点式的坚守据点,作为外围阵地;依托小凌河、女儿河和城垣构成主阵地;以城内建筑物构成核心据点。其防御部署是:第6兵团部及所辖特种部队位于锦州城内;第93军暂编第22师防守城垣以西小凌河北岸地区,暂编第18师防守锦州以北地区;新编第8军第88师防守西郊飞机场一带,暂编第55师防守锦州城西南,暂编第54师配置于城东南;第184师防守东关及紫荆山;由沈阳空运锦州的第49军第79师(2个团)接替市郊部分高地的防守任务。10月4日晚,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编成3个突击集团: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兵纵队主力附坦克15辆为北突击集团,从城北和西北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以第7、第9纵队和炮兵纵队一部为南突击集团,第8纵队附第1纵队炮兵为东突击集团,分别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实施辅助突击。另外,第2兵团指挥第4、第11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2个师扼守塔山一带阵地,控制锦州至锦西的濒海走廊,阻击"东进兵团"(参见塔山战役);第1纵队主力进至高桥地区为战役总预备队;第5纵队和第6纵队主力、第1纵队第3师、第2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位于彰武东南地区,诱"西进兵团"北进(参见黑山战役),并配合第10纵队在新立屯以东地区阻击"西进兵团",使其不能直接救援锦州;将长春方向的第12纵队南调开原以西通江口,视机转用于南线;增调5个师到长春方向,连同原围城的6个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共12个师,由第1兵团指挥,继续围困长春。

10月8日,军"西进兵团"开始由新民和辽中分路西进。东北野战军以第5纵队和第6纵队主力在彰武东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将其诱向西北方向;以第10纵队和第1纵队第3师在新立屯以东地区,坚决阻击其向锦州增援。至13日,"西进兵团"进占彰武和新立屯以东地区,炸毁了彰武铁桥,切断了东北野战军的后方补给线,企图引诱攻锦部队回援。"东进兵团"于10日开始以3至5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火力掩护下,向塔山实施连续猛攻,企图打通增援锦州的通道。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和第4、第6师的密切配合下,依托野战阵地,以坚守和阵前反击相结合,激战六昼夜,击退"东进兵团"数十次冲击,歼其6000余人,守住了塔山阵地,保障了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此即著名的塔山阻击战。10月9日,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在东西两翼阻援部队的保障下发起锦州之战,首先进行外围战斗,至13日,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14日10时,各突击集团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先以猛烈炮火集中摧毁城墙及附近的守军工事,打开了缺口。11时左右,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发起猛烈冲击,迅速突入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打退守军步兵、坦克的多次联合反扑。接着,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向守军纵深发展进攻。随后,东突击集团也突破了城垣。各部队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战术手段,将守军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对固守据点的守军实施攻击。15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在锦州城内会师,歼灭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守军仅剩约1万人固守锦州老城。当日中午,第7纵队和第2纵队一部向老城攻击,至18时全歼守军。锦州之战共歼灭守军10万余人,内俘范汉杰以下近10万人,完全封闭了东北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在锦州作战中,东北军共出动飞机1069架次,担负空运和空中支援任务。攻锦部队击落飞机15架(参见锦州战役)。19日,致电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锦州之战"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蒋介石在锦州城破之日再次飞抵沈阳,严令长春守军立即突围向沈阳撤退。但由于围城部队的军事压力和争取,在锦州失守后,长春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围城部队接管了长春东半城。19日,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率部投诚,长春和平解放。21日,郑洞国亦率其兵团部放下武器。

锦州城破、长春第60军起义后,蒋介石于10月18日第三次飞抵沈阳,部署总退却。他判断东北野战军攻锦作战伤亡很大,需经一个月以上休整补充才能再战,遂令"西进兵团"由彰武等地经黑山、大虎山向南,在"东进兵团"策应下夺回锦州,然后掩护沈阳守军经北宁铁路撤入关内;并将第207师第3旅及在沈阳的重炮、装甲部队均调给"西进兵团",以增强其进攻实力;第8兵团继续防守沈阳。另以第52军(辖第2、第25师)由辽阳南下,抢占营口,以备"西进兵团"前进受阻时改经营口会同沈阳守军从海上撤退。蒋介石唯恐卫立煌不执行命令,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撤退行动。

10月18日,林彪、罗荣桓获悉"西进兵团"一部已占新立屯并继续南进,判断沈阳之敌有可能经锦州实行总退却,遂致电,建议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在辽西新立屯、黑山、沟帮子(锦州东北)地区打大歼灭战,各个歼灭总退却的军。19日批准了这一建议,并指出,必须以一部兵力控制营口,堵塞沈阳之敌向营口的退路。20日,林彪、罗荣桓作出了举行辽西会战,以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歼灭"西进兵团"的部署:以锦州地区的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和第1纵队主力、第6纵队第17师及炮兵纵队立即隐蔽地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急进,从两侧迂回包围"西进兵团";第5纵队由彰武西南移至阜新东北地区,第6纵队主力仍位于彰武东北地区;第10纵队和第1纵队第3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师由新立屯东北后撤至黑山、大虎山一线,组织坚守防御,阻止"西进兵团"向西南前进,以争取时间待主力赶到予以围歼;第4、第11纵队等部继续在塔山地区阻击"东进兵团";第11纵队一部和第4、第6师向山海关方向佯动,制造野战军主力入关的声势;第1兵团指挥第12纵队和5个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由长春南下铁岭、通江口地区,牵制沈阳守军;第2师由辽阳赶到营口,切断军海上退路。当日,林彪、罗荣桓还下达了全歼东北军的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乘敌在总撤退中的恐慌混乱,克服连续作战中的种种困难,与敌决战,全歼该敌。

10月21日,军"西进兵团"在空军掩护下由新立屯向南攻击前进,23日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遭到阻击。24日,廖耀湘指挥第71军2个师和新编第1、第6军各1个师及第207师第3旅,在200多门重炮和200多架次飞机支援下猛攻黑山、大虎山阵地,企图夺取南逃通道。其主攻方向为黑山以东高家屯、石头山一线第10纵队第28师防守的阵地。第10纵队等部进行黑山阻击战,顽强抗击,打退军整营、整团的多次猛烈冲击。经三昼夜激战,终于守住了阵地,阻止了"西进兵团"前进,为野战军主力从锦州东移争取了时间。此时,第1、第2、第3、第8纵队已进至北镇地区,威胁"西进兵团"右翼,加之"西进兵团"对黑山、大虎山久攻不下,廖耀湘改变向锦州前进的决心,准备经台安渡过辽河向营口撤退。东北野战军立即以第7、第8纵队迂回其右侧后,与第5、第6纵队对其实施钳形突击;以第1、第2、第3、第10纵队从正面突击,采取边合围、边分割的手段,求歼"西进兵团";以第2师由营口以北向台安地区急进,断其退路。25日,当"西进兵团"先头部队第49军一部到达台安西北时,遭快速北上的第2师截击。同时第7、第8纵队也先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了"西进兵团"南逃的通路。廖耀湘见向营口撤退无望,又急令各军向沈阳撤退,但为时已晚。第6、第5纵队从彰武、阜新地区南下,于25、26日分别插到新民、沈阳以西,切断了"西进兵团"向新民、沈阳的退路;其余各纵队由黑山、大虎山地区多路向东急进,终将"西进兵团"主力9个师13.4万人合围于黑山以东沿公路两侧地区,将另3个师合围于大虎山以东地区。廖耀湘严令部队突围未果。26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约120平方公里地域内,对"西进兵团"展开向心突击,进行大规模围歼战。当晚,第3纵队第7师歼灭"西进兵团"指挥部,各纵队乘机向敌纵深猛烈穿插,分割围歼。激战至28日晨,全歼其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军"五大主力"中的新编第1军主力和新编第6军全部,俘新编第6军及第49、第71军军长。廖耀湘化装潜逃到北镇,终被抓获。全歼军"西进兵团",标志辽沈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参见辽西战役)。

卫立煌在"西进兵团"被歼后,感到大势已去,遂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新编第1军之整编第53师和青年军第207师第1、第2旅调进沈阳,加强城防。随后他本人于10月30日匆忙乘飞机逃走。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统一指挥第53军2个师、第207师2个旅、新编第1军1个师及4个守备总队(相当于师)、3个骑兵旅残部和地方保安部队约14万人,企图继续顽抗,或伺机经营口从海上撤逃。为全歼卫立煌集团余部,于10月27日电示东北野战军:以有力兵团(不少于3个纵队)星夜兼程东进,渡辽河,歼灭营口、海城一带之敌,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林彪、罗荣桓遂令刚到铁岭附近的第12纵队,在歼灭铁岭第53军第116师后,绕至沈阳西南攻占苏家屯;在开原地区的5个师、内蒙古军区骑兵第2师向沈阳东郊、北郊进;第14师攻克本溪后,向沈阳南郊挺进;第1、第2纵队经新民、辽中东进沈阳西郊。至31日,各部队对沈阳构成了四面包围。第9纵队经海城以西直插营口;第7、第8纵队和第2师经辽中攻占辽阳、鞍山,切断沈阳到营口的通路,尔后向营口挺进。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军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从正西和西北方向攻击;第12纵队从南向北攻击;第1兵团指挥各师从正东和东北方向攻击。拂晓,各部队突破守军第一道阵地。守军除第207师有所抵抗外,其余部队在军事压力和争取下纷纷放下武器投诚。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东北最大工业城市沈阳市,歼灭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4个守备总队等共13.4万人,俘周福成(参见沈阳战役)。

在解放沈阳的同时,第9纵队和第2师东渡辽河,日夜兼程向营口疾进。10月31日进抵营口外围,对营口构成半圆形包围。11月1日,军第52军一部为掩护其主力从海上撤走,对第9纵队七次反扑,有2个团一度突入第9纵队阵地,均被击退。第7、第8纵队于10月31日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也直营口。2日晨,第9纵队在第2师协同下发起攻击,经3小时激战,攻占营口,歼守军1.4万余人,摧毁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只。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共1万余人乘船撤走。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军,在"西进兵团"被围歼时,未敢北援,沈阳失守后,也于9日从海上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12日收复承德。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点评:辽沈战役历时52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人民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同时把军事打击与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军起义,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实现了提出的封闭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此战,人民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这其中还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被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领导机关授予该团“塔山英雄团”称号,此外,还涌现出董来扶等著名战斗英雄。辽沈战役期间,东北人民在东北局领导下,掀起支前热潮。支前民工达183万余人,出动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5500万千克),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http://bbs.cqzg.cn/archiver/?tid-219260.html

洪承畴如果使用稳扎稳打的策略就能避免松锦会战的失败吗?

如果说洪承畴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也难以取得松锦会战的胜利,只是失败的不会那么彻底罢了。

崇祯十四年,明统治集团接到洪承畴锦州告急的报告后,认为若锦州不保、辽西走廊及山海关失守,则首都北京将难以保住。因而决定由西线调宜府、大同诸镇兵马增援辽西。

崇祯十四年三、四月间,明军已在宁远地区集结大军十万,号十三万。在作战指导上,洪承畴采用了且战且守,稳扎稳打的战役方针,即避免过早地与清军主力进行野战决战,而是在加强各要点防守力量的同时,以宁远为基地,以松、杏等城为依托,在不脱离依托的条件下,与锦州守军协同,不断向围城清军进行反击,以消耗、疲意敌人,尔后再相机寻求决战,解锦州之围。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从四月到七月,明军曾多次依托松山据点进击锦州外围的清军,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战场主动权,获得了一些小的战斗胜利。如五月初三,洪承畴亲率部分兵力进至松山北岗,济尔哈朗与明军作战失利,“两红旗、镶蓝旗三旗驻营之地,为敌(明军)所夺”。清军伤亡甚众。但并没有、也不可能达到解锦州之围的战役目的。

如果继续和满清消耗下去,很可能会使得满清崩溃。因为从整体国力来说,明朝还是远远超过满清的。但是,实际上,明朝由于有农民起义军的内患,这个策略是无法长期实行下去的。

于是,崇祯指示洪承畴立刻进军。洪承畴根据双方力量对比,采取了集中兵力北上,俟集结于松山地域后,以部分兵力在两翼助攻牵制敌人,而以主力由正面实施中间突破的策略。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将辎重后勤分置于宁远、杏山及笔架山等处,自率吴三桂、王朴等八总兵所部步、骑十万,分两个梯队北进。

二十八日进至松山及其以北的乳峰山一带。多尔衮等仓促迎战,“直冲汉阵,不利而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双方交战数次,虽然未能解锦州之围,但此次“援锦大军用兵异于前,锦州城之兵势不能挡”。锦州城内明军,也乘机反击,收复了外城。战局逐渐向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此时马绍愉曾建议乘皇太极援军未到之前,迅速“乘锐出奇击之”,但洪承畴没有采纳。

皇太极得知“锦之围兵,屡战败衄,势将退北”的情况和得到多尔衮等“急报请救”的报告后,立即于八月初七日派出第一批援军,同时“传集各路兵马,星集京师”,并“悉索沈中人丁(十五岁以上满、蒙壮丁全部从军),西赴锦州”。决定亲率全部兵力与明军进行决战。八月十九日到松山附近的戚家堡。

皇太极亲自侦察敌情,他发现明军“大众集前,后队颇弱”,认为“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于是集中主力于松山、杏山之间,对明军形成包围。并于二十日袭破笔架山,夺获明军粮草。

洪承畴和部下商议,最后决定突围。结果突围时各自逃命,全军崩溃。此战,满清获得全胜。

这一战,如果刚开始按照洪承畴的稳扎稳打的策略,采取消耗的战略,有可能将满清拖垮。但是,由于内部艰难,他的稳扎稳打的策略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到洪承畴出击之后,他依然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那就更加大错特错了。在当时,洪承畴在锦州前线的兵力大大超过满清,而且士气旺盛,初战告捷。在这个情况下,洪承畴应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破当面之敌,速解锦州之围。

但是,洪承畴却拒绝了他人的正确建议,依然慢条斯理的稳扎稳打,结果给了皇太极半个月(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十九日)的时间,用来集中主力,快速赴援。

如果洪承畴能够在皇太极援军到来前迅速破敌,很可能会解锦州之围,取得松锦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洪承畴的稳扎稳打战略一是国家没有条件支持,二是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只能走向失败。

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多少,损失多少

战报:毙伤日军56944人(1942年1月22日薛岳致蒋介石密电称敌负重伤23003人,阵亡33941人,合计伤亡遗尸56944人。1月24日薛岳致蒋介石密电称俘敌139人)。

日军战报: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

“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日军惨败,第3师团险遭全歼,攻克长沙的企图第三次被挫败.薛岳由此声名大震,日人谓之曰:“长沙之虎”.

我觉得的战报真的有点夸张。

徐蚌会战和锦沈会战哪个对国军来说更最致命

不太可能保得住黄百韬,不是兵力和战斗力的差别,是军队本身的问题,因为内部太多的派系了,再加上蒋介石本身对部队就有嫡系和杂牌的区别,黄百韬的部队属于杂牌部队,不是说战斗力,而是部队本身不是的嫡系,不会全力去救,再说了,哪怕是整编七十四师这样的嫡系王牌部队,不也是让友军坑死了,炮弹都能打到孟良崮了,照样不肯折损兵力去营救。所以你说的20个新六军一样的预备队,在不肯全力去救的情况下,再多兵力也无用

杜聿明都打过哪次战役

镇南关 打鬼子

淮海战役 对抗

中条山战役中国指挥官名单

一 抗战牺牲的将军(包括追晋)

1.张自忠 陆军二级上将,5战区右翼兵团指挥兼33集团军司令。行伍出身。

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1891年生,字荩忱。

1940.5.16 枣宜会战中牺牲于湖北南瓜店。

2.李家钰 陆军二级上将,36集团军司令。南京军官预备学校,四川陆军军官学堂3期

四川蒲江人,1890年生,字其相。

1944.5.21 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3.郝梦龄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9军军长。保定6期

山东无棣人 ,1898年生。

1937.10.16 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

4.陈安宝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军长。湖北陆军预备学堂,保定3期

浙江黄岩横街乡马院村人,1891年生,字善夫。

1939.5.6南昌会战牺牲于江西南昌去龙里张丰路。

5.唐惟源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3军军长。云南讲武堂 [cchere.net 西西河 02320584]

云南江川人,1884年生,字佛川。

1941.5.12中条山会战自戕于山西县山山顶。

6.吴克仁 陆军中将,67军军长。保定军校.

1894年生,字静山

1937.11.8淞沪会战牺牲于上海松江。

7.冯安邦 陆军中将,42军军长。行伍出身。

山东无棣人,字化民,1884年生.

1938.11.3牺牲于湖北襄阳(按二级上将阵亡抚恤)。

8.武士敏 陆军中将,98军军长。行伍出身。军校高教班,韶关讲武堂.

河北柴安怀沟堡人,1892年生,字勉之。

1941.9.29牺牲于山西沁水马头山。

9.王甲本 陆军中将,79军军长。云南讲武堂14(15?)期。

云南富源人,1901年生,字立基。

1944.9.9豫桂湘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山口铺。

10.王铭章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41军副军长兼122师师长。四川陆军军官学校3期

四川新都县泰兴场人,1893年生,字之钟。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11.郑作民 陆军中将,2军副军长兼9师师长。黄埔1期。

湖南新阳人,1902年生。

1940.2.3昆仑关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昆仑关。

12.佟麟阁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副军长。行伍出身。陆军巡阅使高级教导团.

河北高阳边家坞村人,1892年生,原名凌阁,字捷三。

1937.7.28南苑之战中牺牲于北平南苑大红门

13.饶国华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1军145师师长。行伍出身。合川军官传习所

四川资阳东乡张家坝人,1894年生,字弼臣。

1937.11.30广德之战中自戕于安徽广德十字铺。

14.赵登禹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132师师长。行伍出身。

山东荷泽赵楼村人,1898年生,字舜诚。

1937.7.28南苑之战中牺牲于北平南苑。

15.方叔洪 陆军中将,51军114师师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山东历城人,1906年生。

1938.6牺牲于山东冯家场

16.钟毅 陆军中将,84军173师师长。韶关讲武堂,陆大特2期。

广西扶南沙村人,1901年生,字天任。

1940.5.9枣宜会战中自戕于河南苍台。

17.戴安澜 陆军中将,5军200师师长。黄埔3期。

安徽无为县仁皋乡风和村人,1904年生,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

1942.5.26缅甸之战中牺牲于缅甸朗科密林。

18.刘家骐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9军54师师长。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

湖北武昌人,1894年生,字铮磊,又字锡侯。

1937.10.16忻口之战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

19.李必蕃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2军23师师长。保定1期。

湖南嘉禾人,字子琪。

1938.5.14徐州会战中牺牲于山东菏泽城南王庄。

20.王竣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80军新27师师长。黄埔3期。 [cchere.net 西西河 02320584]

陕西蒲城县东乡绕堡人,1898(1902?)年生,原名王俊,字杰三。

1941.5.9(7?)中条山会战中牺牲于山西中条山台岩。

21.寸性奇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3军12师师长。云南讲武堂。

云南腾冲人,1895年生,字念洁。

1941.5.13中条山会战自戕于山西县山以北毛家沟。

22.石作衡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70师师长。北方军校

山西浑源县泉头村人,1905年生,别号子玉。

1941.9 牺牲于山西绛县沟东凹。

23.朱世勤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山东11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暂30师师长。

山东单县人,1904年生,字俭堂。

1942.5.4牺牲于山东单县王寨。

24.彭士量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3军暂5师师长。黄埔4期,陆大11期。

湖南浏阳人,1905年生,号秋湖。

1943.11.15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石门新关以南岩门口。

25.许国璋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4军150师师长。行伍出身。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四川成都人,1897年生,字宪廷。

1943.11.22常德会战中自戕于湖南桃源县陬市沅江南岸。

26.孙明瑾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0军预10师师长。黄埔6期,陆大14期。

江苏宿迁人,1905年生,号玉轩。

1943.12.1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常德太平桥。

27.阚维雍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31军131师师长。广西陆军讲武堂。

广西柳州人,1900年生,号伯涵。

1944.10.9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

28.朱耀华 陆军少将,8军18师师长。

1937.10.26淞沪会战中自戕于大常

29.王凤山 陆军少将,34军暂45师师长。山西太原军官学校1期。

山西五台人,1904年生,字鸣歧。

1939.5.18(1942.6.28?)牺牲于山西万泉县张翁村。

30.吕公良 陆军少将,暂15军新29师师长。

1944.5.1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河南许昌。

31.洪行 陆军少将,6军新39师师长。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1944.6.10滇西中出车祸牺牲于云南龙陵。

32.刘桂五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骑6师师长。行伍出身。

辽宁凌南县八家子村人,1903年生。

1938.3.27牺牲于绥远黄油干子。

33.卢广伟 陆军少将,骑8师副师长兼部主任。东北讲武堂5期。

辽宁凤城县人,1903年生,字济吾。

1944牺牲于安徽颍上。

34.夏国璋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8军174师副师长。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9期。

广西容县沙田村人,1894年生,字超然。

1937.11.21淞沪会战中牺牲于江苏吴兴。

35.赖传湘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0军190师副师长。黄埔4期,高教班4期.

江西南康人,1903年生。字镇之.

1941.9.24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梁家?F。

36.齐学启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6军新38师副师长。美国西点军校。

湖南宁乡县杨林乡链罗村人,1900年生,字敦镛,别号梦赉。 [cchere.net 西西河 02320584]

1945.3.7(5.9?)被日军杀害于缅甸。

37.罗策群 陆军少将,66军159师副师长

1937.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紫金山

38.周元 陆军少将,48军171(173?)师副师长。军校南宁分校高教班毕业。

云南人(广西明江人?)。字凯之

1938.5.23(9?)徐州会战中牺牲于安徽蒙城。

39.林英灿 陆军少将,152师副师长。保定6期。

湖北武冈人,1898年生,字子文。

1939.1牺牲于广东清远龙山市。

40.梁希贤 陆军少将,80军新27师副师长。黄埔5期。

陕西同官县人,1898年生,字哲生。

1941.6中条山会战中投黄河。

41.郭子斌 陆军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牺牲于单县王寨。

42.胡义宾 陆军少将,5军96师副师长。黄埔3期。

江西兴国县人,1906年生,字履冰。

1942缅甸之战中牺牲于缅甸埋通。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43.王剑岳 陆军少将,57军8师副师长。黄埔5期。

湖南澧县人,原名王师。

1944.6.10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河南虢灵毕家寨。

44.余子伟 陆军少将,62军151师副师长。

1944.8.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湖南衡阳雨母山。

45.胡厚基 陆军少将,7军170师副师长。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

46.李翰卿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4军57师步兵指挥官,福建随营军校。

河南范县人,1895年生,字墨林。

1941.9.25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浏阳春华山。

47.陈绍堂 陆军少将,36集团军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48.姜玉贞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196旅旅长。

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干部学校,军校高教班。

山东荷泽人,1894年生,字连璧。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1937.10.10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原平县西南。

49.郑廷珍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5旅旅长。行伍出身。

河南柘城县北郑楼村人,1893年生。

1937.10.16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

50.秦霖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8军171师511旅旅长。

广西讲武堂毕业、黄埔军校6分校高教班毕业。

广西桂林丁字村人,1899年生,字松涛,原名同观。

1937.10.25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湾宅。

51.庞汉祯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军170师510旅旅长。

广西陆军讲武堂(南宁讲武堂2期??),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

广西靖西县果乐乡人,1899年生,字胤宗。

1937.10.23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陈家行。

52.高致嵩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2军88师264旅旅长。黄埔3期。

广西岭(岑?)溪县谢乡谢村人,1899年生,别号子晋。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cchere.net 西西河 02320584]

53.赵锡章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70师215旅旅长。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保定9期。

河北河间三十里堡人,1901年生,字荣三。

1938.2.21牺牲于山西隰县川口镇杨村堡。

54.黄梅兴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88师264旅旅长。黄埔1期。

广东平远(梅县?)人,1903(4?)年生。

1937.8.13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虹口钱塘。

55.蔡炳炎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8军67师110旅旅长。黄埔1(4?)期,陆大特别班。

安徽合肥人,1900年生,字挚(洁?)宜。

1937.8.26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陆家庄。

56梁镜斋 陆军少将,34军69师203旅旅长。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5(13?)期。

河北蠡县人,1897年生,字鉴堂。

1937.9.28(29?)大同会战中牺牲于山西雁门关茹越口。

57.宫惠民 陆军少将,4军90师207旅旅长。黄埔4期,陆大。

广东曲江县马坝圩人,1906年生,字剑豪。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1937.10.28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嘉定清水显。

58.刘启文 陆军少将,67军108师?旅旅长。

1937.11.8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石湖荡。

59.吴继光 陆军少将,74军58师174旅旅长。黄埔2期。

江苏盱眙人,1903年生。

1937.11.9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白鹤港。

60.易安华 陆军少将,71军87师259旅旅长。黄埔3期,南京军官学校。

江西宜春西乡泽溪人,1899年生,字福如,号济沈。

1937.12.10南京保卫战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61.朱赤 陆军少将,72军88师262旅旅长。黄埔3期。

江西修水县人,1904年生,号新民。

1937.12.12南京保卫战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62.徐积璋 陆军少将,19军70师205旅旅长。西北军官学校(北方陆军军校?),陆大。

山西襄陵(汾?)县人,1905年生。字耀堂

1938.2(12.4?)牺牲于山西闻喜县将门台。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63.扈先梅 陆军少将,51军114师341旅旅长。东北讲武堂。

河南安阳人,1896年生,字仲卿。

1938.4台儿庄会战中牺牲于山东台儿庄。

64.马威龙 陆军少将,27军46师?旅旅长。

1938.5豫东会战中牺牲于河南兰封。

65.陈德馨 陆军少将,55军?旅旅长。

1938.8武汉会战中牺牲于湖北东界岭。

66.马秉忠 陆军少将,骑兵?旅旅长。

青海人。

1939.8.9牺牲于河南淮阳。

67.杨杰 陆军少将,1军1师1旅副旅长。黄埔4期。

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字子英。

1937.10.11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西塘桥。

68.尉迟凤岗 陆军少将,3军7师21旅副旅长兼41团团长。步兵专门学校。

山西朔县人,1903年生,字敏鸣。

1937.11平汉路作战中牺牲于河北保定董村。

69.李兰池 陆军少将,57军112师?旅副旅长。东北讲武堂7期。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辽宁锦西县人,1898年生,字锦卿。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70.吕旃蒙 陆军少将,31军参谋长。黄埔5期,陆大13期。

湖南人。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

71.陈济垣 陆军中将,桂林城防参谋长。南京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

广西岑溪人,1890(3?)年生。号昆山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自戕?)

72.司徒非 陆军少将,66军160师参谋长。保定军校。

广东平远县人。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江苏句容。

73.姚中英 陆军少将,83军156师参谋长。黄埔2期,陆大8期。

广西平远县人,1896年生,字若珠。

1937.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74.邹慕陶 陆军少将,41军122师参谋长。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cchere.net 西西河 02320584]

75.赵渭滨 陆军少将,41军124师参谋长。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76.黄启东 陆军少将,12军23师参谋长。保定军校1期

湖南平江人,1891年生,字霞鹤。

1938.5.14徐州会战中自戕于山东荷泽。

77.陈文杞 陆军少将,80军新27师参谋长。黄埔5期。

福建莆田县人,1904年生。

1941.5.7中条山会战中牺牲于山西岩砦。

78.张少舫 陆军少将,51军113师参谋长。

1943.2.21牺牲于山东张家溜西南城顶山。

79.江春炎 陆军少将,51军114师参谋长。

1943.7.4牺牲于山东邹县。

80.王禹九 陆军少将,79军参谋。浙江干部学校,军校高教班。

浙江黄岩县人。

1939.3.27南昌会战中牺牲于江西虬岭。

81.张庆澎 陆军少将,苏鲁战区高参。

1942.8牺牲在山东唐王山。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82.陈范 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部。

1944.1.31牺牲。

83.张剑虹 陆军少将,5军军部。

1944.1.31牺牲。

84.周鼎铭 陆军少将,36集团军副官。

1944.5.21 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85.柴意新 陆军少将,74军57师169团团长。

1943.12.4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常德府坪街春申墓。

86.王润波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25师75旅149团团长。黄埔3期。

四川开县人,1905年生,字启大。

1933.3.9长城抗战中牺牲于河北古北口。

87.张树桢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72师208旅416团团长。行伍出身。

河北人,1898年生。

1937.8.22平绥路之战中牺牲于河北怀来镇边城850高地。

88.刘眉生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14军85师253旅510团团长。黄埔5期,步兵专门学校校官研究班。

贵州遵义人,1904年生,字天嘏。 [cchere.com 西西河 02320584]

1937.10.8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洪山。

89.毛岱钧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70军预备9师35团团长。军校长沙分校,军校高级班5期。

湖南湘潭人,1902年生,号重威。

1938.8武汉会战中牺牲于江西庐山。

90.杨家骝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18军60师360团团长。黄埔5期。

贵州荔波县人,1905年生,字季良。

1938.10武汉会战中中毒气牺牲于江西麒麟峰。

(不知道对不对)

有哪些小说推荐?

当然,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很不错的小说推荐:

1.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一部经典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而著名。

2.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这是一部关于友谊、家庭、信任和背叛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间的故事。

3. 《人间失格》(太宰治):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日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受到自我认同危机困扰的年轻男子的心理历程。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4.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这是一部充满幽默感和机智的小说,讲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以其严密的结构、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

5. 《1984》(乔治·奥威尔):这是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小说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而著名。

以上是一些我个人认为很不错的小说推荐,希望你会喜欢。

重案六组里的沈耀东还演过谁

沈耀东的扮演者是许毛毛

电影作品

2009年《锦衣卫》 饰 旗手 (导演:李仁港)合作演员:甄子丹,赵薇,午马

2005年《太行山上》饰陈赓 (导演:韦联)合作演员:李幼斌,卢奇,宗利群

1996年《浴血太行》饰陈赓(导演:秦燕) 合作演员:车晓彤,宗利群

1994年《金沙水拍》饰刘伯承(导演:翟俊杰)

电视作品‍

早期:

1988年《忻口战役》 饰左权(导演:白夫今)合作演员:丁笑宜,斗兵

1989年《南阳大会战》 饰张任吾 (导演:)合作演员:古月,孙飞虎,卢奇

1990年《折磨》 饰贾明 (导演:都晓)合作演员杨晓文

1991年《风雷擎南天》 饰李敬 合作演员康健民

1992年《黄埔虎将》 饰潘大龙 合作演员沈保平陆宇

1993年《紧急追捕》 饰张文明(导演:何群) 合作演员陈宝国,张国立,孙淳,赵小瑞

1995年《大缉毒》 饰黄超(导演:杨建新)

1996年《中国特案A组》 饰杨少晨 (导演:都晓)合作演员:史戈

1996年《大渡桥横铁索寒》 饰聂荣臻(导演:舒崇福)合作演员:吴蓝辉,王五福;

1996年《隋唐演义》饰樊虎

1997年《中国命运的决战》 饰陈家康(导演:王进)合作演员:古月,许道林

1998年《太平天国》饰僧格林沁(导演:陈家林)合作演员:高兰村,王诗槐,孙飞虎等;1998年《风云》 饰邓少东(导演:翟俊杰) 合作演员:陈剑飞巴根

1999年《开国领袖》 饰聂荣臻(导演:杨光远)合作演员:唐国强,刘劲,孙飞虎

2000年《红蜘蛛》 饰队长 (导演:都晓);2000年《长征》 饰陈赓(导演:金韬、唐国强)合作演员: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陈道明

2002年《寡妇堤》 饰孟维康 合作演员:殷桃;2002年《渭华起义》 饰许权中(导演:万胜华)

2003年《延安颂》 饰聂荣臻(导演:宋业明,董亚春)合作演员:唐国强,刘劲

2005年《无限生机》饰一 (导演:徐庆东)合作演员:王茜刘钧王挺

2006年《甜蜜蜜》 饰许大马棒 (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邓超,孙俪

2007年《夜奔》 饰邝钟 (导演:赵浚凯) 合作演员:叶静杜志国甘婷婷;2007年《终极谍匪》 饰钟诗云 (导演:赵文忻) 合作演员:吴越,章杰;2007年《盼归来》 饰陈伯武 (导演:张华勋)

2008年《天地民心 饰林则徐(导演:杨阳);2008年《新三国》 饰许攸(导演:高希希) 合作演员:陈建斌于荣光陆毅

2009年《解放》 饰万毅/马力武 (导演:唐国强);

2009年《爱在苍茫大地间》 饰老所长 (导演:齐星)合作演员:李幼斌,史兰芽;

2009年《烈火红岩》 饰许建业(导演:赵浚凯)合作演员:邢佳栋,许晓栋,杜志国,王奎荣;2009年《东方》饰 陈赓 (导演:唐国强)合作演员:唐国强,卢奇等

2010年《天阵》饰 方子明(导演:赵浚凯)合作演员:连奕名,童蕾,赵会南,李雨泽,杜志国等;

2010年《重案六组第四部》饰 沈耀东(导演:徐庆东)合作演员:王茜,郭昊伦等;

2010年《刀尖上的行走》饰 中村(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王志飞,梅婷,霍青等;

2010年《断刺》饰 饶际可(导演:赵浚凯)合作演员:柳云龙童蕾谷智鑫郭昊伦等。;

2010年《独家披露》饰 莫常山(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周一围,林心如,李依晓等;2010年《汶川儿女》饰 男一号 曲大川(导演:牛超强)合作演员:张恒,廖学秋,吴健等

2011年《血战长空》饰 长谷青川 (导演:高希希) 合作演员:杨树泉,肖雄,李依晓,霍青等;

2011年《天下人家》饰 唐茂盛 (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于和伟,霍青,于斌等;

2011年《国家命运》饰 陈赓 (导演:延艺)合作演员:谢钢,刘劲,宗利群,霍青等;

2011年《战雷神》饰 薛司令 (导演:赵俊凯)合作演员:王挺,鲍昆等;

2011年《楚汉传奇》饰 项伯 (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陈道明,何润东,秦岚,祝延平,霍青,康凯等、

2012年《赵匡胤》饰 高怀德 (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陈建斌,殷桃等

2013年《武工队传奇》饰 陈正清、

2013年《白云飘飘》饰 陈开明 (导演:高希希)合作演员:王超,殷桃,牛莉,杨树泉

2014年《烈火红岩》第二部饰演:许建业、许云峰、(导演:赵浚凯、孙小光)合作演员:刑佳栋、王奎荣、陈亦然、岳跃利、杜志国、王茜、肖聪、许文广、赵有亮等

望采纳

标签: 会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r5v4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