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大红袍母树三丛六株

大红袍母树三丛六株

大红袍母树三丛六株

大红袍母树是指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树群落中,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母树。它的名字来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大红袍裹周王,嫩腊前茶五千觥”中的“大红袍”。据传,大红袍母树三丛六株分别是岩骨、水底、榕溪、半那、陈旭、张津,它们皆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一些已有300年以上的树龄,是福建武夷山大红袍茶的代表。这六株母树在历史上因为其产茶量高、品质优良而备受重视,也成为近几年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母树大红袍为什么叫三棵六株?

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仅6株,其中三棵是奇丹、雀舌、北斗,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来的后代,并不等于母树,这也是为什么母树大红袍有三棵六株一说。

大红袍市场因其具有稀有资源珍贵、茶香怡人被称为“茶中之王”,堪称中国国宝,在武夷山国家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突出的大红袍品质是香气馥郁幽蓝的花,香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一些香味。明代,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皇室贡茶。武夷山当地为保护大红袍,便将其母树保护起来。

扩展资料:

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2007年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大红袍母树三棵六株,为什么这么叫?到底是三棵还是六棵?

母树看去有六颗,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的。

1、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

2、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 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3、形态特征: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 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 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历史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树龄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有360多年历史,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是乌龙茶的名贵品种,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现在仅有的六株母树大红袍基本不对外销售。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历史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历史至少已有上千年了,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大红袍母树开始实行停采留养的特别保护和管理,从此不再用大红袍母树生产制作茶叶了,最后一次采制的产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大红袍母树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以往每到春茶采摘的季节,是由专家、科技人员组成,高架云梯进行采摘,年产量不足一公斤,从元明以来就是皇室贡品,不过2006年起,国家就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了。

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母树的习性、分布?

名山出名茶。

早在公元二世纪,福建武夷山就开始种植茶叶。南北朝时期,武夷岩茶已声名远播。

生长在武夷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上的六株“大红袍”母树,两旁岩壁矗立,日照短,气温稳定,岩上终年有涓涓细泉从岩顶滴落,滋润茶树,随水而落的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不断为茶树补充养分,使母树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品质超群。传统精湛的加工技术,更使母树所产“大红袍”岩韵独特,驰名中外。

“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1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去年11月25日广州茶会上,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18万元人民币,买走了20克母树“大红袍”。

武夷山开辟大红袍旅游文化线路以来,众多海内外游客加入探奇寻宝行列,一睹“大红袍”母树风采。

母树大红袍产于哪里? -

在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重量仅为20克的母树大红袍茶叶竟然拍卖出了20.8万元的高价,是目前所有茶品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一种茶。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区,景区内的天心岩九龙窠是出产高品质武夷岩茶的地方,共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号称“茶中之王”。大红袍是一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水橙黄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醇和的茶品。

清代,这种极为珍贵的茶品仅有母树6株,年产量不到1000克。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试验的大红袍茶叶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大红袍茶树开始大面积种植开来。

目前在武夷山区大红袍茶园有4万多亩。

大红袍母树一年产量是多少?

大红袍母树,从2007年10月10日起,不再采摘。

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 *** 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7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 *** 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大红袍母树三棵六株,为什么这么叫?是三棵还是六棵?

母树看去有六颗,但只有三棵是。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的。

1、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

2、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 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3、形态特征: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 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 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三从六株大红袍母树的价值?

母树大红袍,清代即已名扬天下的大红袍母树仅6株,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1995年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可以大面积推广。”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

,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为贡品,无价。

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有什么区别

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那么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有什么区别?

1、 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

2、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3、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以上就是关于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

什么是母树大红袍

要说最正宗的大红袍,那非长在九龙窠景区悬崖峭壁上那六株国宝级母树大红袍莫属啦!

不过,2007年以后这六株大红袍就被禁采了,当地还花巨资买了保险。

不要说2007年以后,就是在这之前,我们普通小老百姓也难得见到这六株大红袍真身制作而成的据说一年成品都不会超过40斤的大红袍正品。

这样,最正宗的大红袍事实上与普通老百姓是绝缘的。义芳君也从来没有喝过,也不知道是啥天上滋味,只能与大家一样“道听途说”了。

那问题来了,现在的大红袍就不算正宗吗?

说到这里,大家稍微用力回想一下,前几年武夷岩茶开始走红的时候,是不是就是靠大红袍这一传统名茶带动起来呢?

虽说现在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肉桂、水仙正在风头上,但再怎么样也得称呼大红袍一声“带头大哥”吧。

所以,作为“带头大哥”,大红袍还得维持血统的纯正与高贵。武夷山茶人们就采用扦插技术从母树大红袍身上剪取部分茶树枝条进行无性繁殖。

经过这种方式繁殖的大红袍被大家称之为“纯种大红袍”。

它算正宗大红袍吗?当然算啦,扦插成苗的大红袍虽然在品性上与母本有差距,但基本上还是一脉相承。

母树大红袍真的有武警看守吗

没有看守。

的确,母树大红袍很珍贵。生长在九龙窠是母树大红袍一共有三棵六株,至今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虽然母树大红袍弥足珍贵,但其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负责养护它的是当地茶叶局专业人士而并非坊间传说的士兵军队。

但是历史上母树大红袍确实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时间,那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兵荒马乱,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确实派了一队士兵看守。新中国成立后,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雇佣一农户长年负责看守养护母树大红袍。到现在,看护“茶王”由当地茶业部门指派专业人士进行。

扩展资料

现在的母树大红袍依然健康生长着,这归功于当地专业人士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士兵看守大红袍成了历史,但是“茶王”的传奇故事仍在延续,希望“茶王”长青,继续见证其“子孙”大红袍茶叶的辉煌。

武夷山大红袍三株四从是什么?

实际上大红袍母树是六棵,里面有四个品种,分别是雀舌,奇丹,北斗和一种菜茶(又叫奇种)。现在我们所说的纯种大红袍就是从这几棵母树上面枝叶通过无性繁殖而来的。现在纯种大红袍很少。我家有三种,只有奇种没有。市场上现在流行的大红袍多数是拼配大红袍,是以纯种大红袍为原料,将不同品种的许多茶叶拼在一起而来,比如有些茶叶水很顺但香气很好,有些茶叶水没有那么好,但是香气很足,这样的话两种茶叶拼在一起就有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不是一定的。拼配大红袍的原料焙火的程度一定要一样,这样茶叶泡出来叶底就不会颜色不一样了。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我聊聊,我也只是因为自己家种茶叶略懂一点。呵呵。希望采纳我的意见,写的很辛苦了。

母树大红袍为什么不可以再种

大红袍母树长在悬崖峭壁上,那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即使你再栽种到其他地方茶叶做的再好也做不出像从母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做出来的一样。后期成长环境、年限也决定了长出的茶叶的味道。就像西湖龙井,只有在特定的位置长出的才是极品,其它位置用同样的品种栽种出来,产出茶叶的味道也会发生变化。

母树大红袍,是指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大红袍是如何分类?

大红袍 是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按区域分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

一、正岩茶

生长于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即为正岩茶,其中包括三坑、两窠、两涧以及内外鬼洞等。

1、大红袍母树

“古有名茶树,生于绝壁间”说的就是生长于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的大红袍母树。由于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大红袍母茶共有六株,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毛将200g大红袍母茶茶叶作为赠送给美国总统礼物。这200g茶叶已是当年大红袍母茶产量的半壁江山,可见大红袍母茶之珍贵。自2006年5月起,武夷山市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故大红袍母树茶叶已成绝品。

2、三坑两窠两涧

三坑指慧苑坑、牛栏坑(牛栏坑盛产肉桂俗称“牛肉”)、大坑口,两窠指九龙窠(大红袍母树所在地)以及竹窠,两涧指流香涧和浯源涧,武夷山风景区内的精品正岩大红袍冲泡10道之后仍有余香,汤汁醇厚回甘,香气高雅。是不可多得的乌龙精品,是武夷岩茶的扛鼎茶品。

二、半岩茶

半岩茶指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之外,但仍处于武夷山境内的大面积栽种的大红袍。半岩茶区盛产名枞“肉桂”和“水仙”也出产“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等名枞。

各类名枞,由于精心选种栽种,用心炒制烘烤,品质名优以致历来爱好者都不惜重金索购。然而,名枞茶的产量很少,品质各具特色,加上神话传说,名枞茶更为珍贵,常有难以品尝之福。

三、洲茶

武夷山境外以及周边平原茶园大面积栽种的即为洲茶。

宋代范仲淹谱歌道:“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总之,武夷岩茶大红袍与武夷风光一样享誉天下,正所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国家标准从品种角度对大红袍进行的分类:最新的国家标准GB18745-2006只定义了一种分类标准,即产品标准,武夷岩茶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这五种。

而在较早之前的GB18745-2002标准里,则从品种、名枞、产品三个方面来进行区分,品种分类包含:水仙、肉桂、武夷菜茶、矮脚乌龙等;名枞分类包含: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北斗等;产品分类同样包含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这五种。

应该说最新的国家标准只从产品的角度对岩茶进行分类,这样更有利于武夷岩茶作为商品(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认知和规范管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olol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