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地点是:贵州遵义;内容是: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意义是: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如下:

1、主要内容

同志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肯定了同志的正确主张。

2、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背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局会议的决定,在、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局扩大会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一、遵义会议主要内容:

1、增选为局常委,事实上确定其领导地位。

2、指定洛甫起草《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二、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扩展资料

会议起因:

湘江战役后,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

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

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的意见,通过了《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肯定了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在猴场召开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必须在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局对的领导。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遵义会议

简述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及意义。

1、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

2、内容: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3、作用和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的正确领导。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遵义会议上,党表现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

在客观矛盾和现实困难面前,冷静清醒地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果敢地对“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进行了严肃批判,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一、主要内容

事实上确定了的领导地位。

《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同志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二、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和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胜利发展的进程。

这次会议是中国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

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同志建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遵义会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oldj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