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酉时六刻是现在的几点

酉时六刻是现在的几点

酉时六刻是现在的几点

酉时六刻是现在的几点:答案是18:15-18:30。

酉时是指下午5点到7点之间,而七刻等于15分钟×7=105分钟,因此六刻就是15分钟×6=90分钟。

所以,酉时六刻是在下午5点45分之前的时间,即18:00-18:45之间。

酉时三刻是18时30分。

因为酉时对应现代时间的17时正至19时正,而一刻即15分钟,六刻就是90分钟,所以酉时三刻是18时30分。

酉时,十二时辰之一,因为白居易《醉歌》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故酉时又叫日入。

酉时六刻是18:15-18:30。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把这一百二十分钟分成八个时间段就是八刻时间,一刻正好为十五分钟,17:00至18:00为酉时上四刻,18:00至19:00为酉时下四刻,酉时六刻是在酉时的下四刻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酉时六刻是指在农历的时间系统中,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分为六刻。

酉时是指在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的时间段。

因此,酉时六刻在现在的时间可能是根据具体的当前时间来计算的。

请告诉我当前的时间,我可以帮您转换为对应的酉时六刻。

酉时六刻是18:15找-18:30。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把这一百二十分钟分成八个时间段就是八刻时间,一刻正好为十五分钟,17:00至18:00为酉时上来自四刻,18:00至19:00为酉时下四刻,酉时六刻是在酉时的下四刻内。

酉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7时正至19时正,鸡开始归巢。如白居易《醉歌》云来自: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其作核么通愿围故酉时又叫日入。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来自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正担快制们星旧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酉时的由来: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继罗由保座载包二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煤达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酉时六刻是几点呢?

 酉时六刻是下午六点十五分至六点三十分,

这十五分钟为酉时的第六刻时间,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把这一百二十分钟分成八个时间段就是八刻时间,一刻正好为十五分钟,下午五点至六点为上四刻,六点至七点为下四刻,酉时的下四刻内。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时辰时间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酉时六刻是几点到几点?

酉时六刻是下午六点十五分至六点三十分。这十五分钟为酉时的第六刻时间,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把这一百二十分钟分成八个时间段就是八刻时间,一刻正好为十五分钟,下午五点至六点为上四刻,六点至七点为下四刻,你说的时间在酉时的下四刻内。

酉时六刻的特点

时刻是时间点在天文上用天体当时的时角来度量,通常用当时对于时间原点的时段表示,由于量时天体的不同,时刻分为恒星时视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详见各该条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通常来说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时间计量标准单位是24小时制。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不如以前的时间计算方法熟悉,所以按照很久以前的方法来看,每一刻等于15分钟,每一食安早12进制来计算,所以18点30等于6时3刻。

一更二点 戌时四刻 三更一点 卯时一刻 酉时六刻 二更三点 辰时七刻 五更四点 分别是现代几点

一更二点为19:48;戌时四刻为19:57.6;三更一点为23:24;卯时一刻7:14;酉时六刻18:26;二更三点22:12;辰时七刻8:40;五更四点4:36。

1、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折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算,夜半十一时至一时是子时,夜一时至三时是丑时,子 、丑 、寅 、卯 、辰 、巳、午 、未、申、酉 、戌 、亥以此类推。

2、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3、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代24分钟。

4、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代的14.4分钟。

由此可计算出上述时间。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百刻制,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更点

一更二点 戌时四刻 三更一点 卯时一刻 酉时六刻 二更三点 辰时七刻 五更四点 分别是现代几点

二十三点至一点 子时

一点至三点 丑时

凌晨三点至五点 寅时

五点至七点 卯时

七点至九点 是辰时

九点至十一点 巳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 午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 未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 申时

十七点至十九点 酉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戌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亥时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 一更二点 为19:48

戌时四刻 19:57.6大概就19:58

三更一点 23:24

卯时一刻 7:14

酉时六刻 18:26

二更三点 22.:12

辰时七刻 8:40

五更四点 4: 36

酉时是几点

酉时是17点至19点。

酉时时间是17时至19时,又名日入,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酉时养生须知:

1、避免剧烈运动。酉时阴气转盛,凉意暗潜,此时宜静不宜动。若剧烈运动,人体气血分布于四肢肌肉,不利肾纳气藏精,而且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体,引起外感或关节、肌肉疼痛等问题。

2、避免进食太饱。肾脏在人体的饮食消化活动中非常重要,无论脾胃的消磨运化活动,还是小肠的泌别清浊或大肠的传导活动,皆需要依赖肾脏的蒸腾气化作用。在酉时,人体的气机与精气呈蛰伏趋势,故不宜进食太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酉时,藏好精气

古代酉时是几点到几点 酉时是指17:00~19:00(附时辰对应表)

古代时候人们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些时辰是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和人们日常作息总结出来的。那么在古代时辰对照表中酉时是几点到几点呢?酉是地支的第十位,按照现在的24小时来算,酉时是指下午的五点钟到七点钟。酉时又被称为日落、日沉、傍晚,表示太阳落山的时间。

酉时是指下午5点到7点

古时候人们是以十二个时辰来计时的,根据太阳出没的的规律、人们日常的作息和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和亥时这十二个时辰。这枚一个时辰,还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动物,相传十二个时辰是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出没时间来命名的。

酉时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是鸡,这就令许多人疑惑了,酉时是几点到几点呢。酉时按照24小时来算,是指晚上的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是鸡开始归巢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段对应的生肖是鸡。酉时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思是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算命时需要的生辰八字,就是指出生的时间和对应的生肖五行什么的。据说酉时出生的人有福气,但是六亲关系和情愿比较多变,早运反复不定,中、晚运则比较好。在四柱八字学里,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月令,其次才是时辰。

古代时辰对应表:

子时——代表23:00-1:00

丑时——代表1:00-3:00

寅时——代表3:00-5:00

卯时——代表5:00-7:00

辰时——代表7:00-9:00

巳时——代表9:00-11:00

午时——代表11:00-13:00

未时——代表13:00-15:00

申时——代表15:00-17:00

酉时——代表17:00-19:00

戌时——代表19:00-21:00

亥时——代表21:00-23:00

酉时是几点到几点

酉时是指下午5点到晚上7点。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性的意义。

时辰:酉时是几点到几点?(17时~19时)

   酉时是几点到几点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17:00至19:00。

   酉时是什么时候?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

  释义: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 十二个时辰 ,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在四柱八字学里,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最大的是出生的月令,再来才是时辰,而因年柱离日柱较远,所以出生的年份在八字学里影响命盘之力道较月、时为薄弱,但因为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所以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去看重生肖的效应,然而,出生之时辰关系着一个人的下半辈子。如换算成紫微斗数之宫位,则时柱是相应于子女宫、仆役宫也与事业宫有些牵连。

  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得知出生之时辰,然而依以下之资料,不但能帮助您得知自己先天上的一些特质,也能有助于对自己出生时辰的认定。

  酉时出生的人 为有福人家,但六亲关系情缘多变,难为人之子女,难为兄弟,难为父母,也难为夫妻,诸多情愫纠葛,早运反复不定,中、晚运则佳。

古代的酉时是现代的北京时间几点?

酉时,今之十九点古中国的时间单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十五分钟。而现在的香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麽快燃.不能作为计时参考。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生辰对应的24小时时间

时辰12时制时间24时制时间

子时午夜11:00-凌晨0:5923:00-0:59

丑时凌晨1:00-凌晨2:591:00-2:59

寅时凌晨3:00-早上4:593:00-4:59

卯时早上5:00-上午6:595:00-6:59

辰时上午7:00-上午8:597:00-8:59

巳时上午9:00-上午10:599:00-10:59

午时上午11:00-午后12:5911:00-12:59

未时下午1:00-下午2:5913:00-14:59

申时下午3:00-下午4:5915:00-16:59

酉时下午5:00-下午6:5917:00-18:59

戌时下午7:00-晚上8:5919:00-20:59

亥时晚上9:00-深夜10:5921:00-22:59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节气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节气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古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每时辰分为八刻,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辰时相当于7点和8点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的别名叫法可以看出白昼和黑夜的特色,如子时又名夜半,卯时又名日出,酉时称为日落。

十二时辰及别名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晚23时和0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凌晨1时至2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早上3时和4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上午5时和6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和8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9时和10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时和12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午后1时和2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3时和4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5时和6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傍晚7时和8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晚上9时和11时)。

标签: 酉时 六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ll54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