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读懂红楼梦的人就要死

读懂红楼梦的人就要死

读懂红楼梦的人就要死

这句话是一个谚语,意思是说红楼梦是一本非常深奥的书,读懂它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读懂红楼梦的人通常都年事已高,快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实际上,这句谚语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所以不应该过于信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为什么有人说看红楼梦看懂后会自杀?是造谣吗?

是的,虽然有人这么做过,但那是因为那个人太消极了,道理呢,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就是造谣诽谤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那么容易死?

原因是:小说里的人物命运是服从剧情需要也就是作者的需要。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艺术形象,死与活都是都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并不是特别容易病死。比如黛玉是自小娇生惯养,少年就多愁善感,忧恼而死,其他的有因为家公扒灰被羞愤而死,有一个是被王熙凤设计泼脏水而病死,也有其他情况,但并不说明那时人特别容易病死。

红楼梦中的人物是戏剧人物,它的人事物都是经过作者用艺术表达出来的,有真实感也有虚构的地方。在戏刷中主要突出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是生在封建时代的贵族大家庭里,林黛玉是唱小曲的乞丐,俩人相爱但受到封建王朝的欺侮而病死。

相关信息

林黛玉从小就是体弱多病,很可能患有古代人不知道的某种先天疾病,而且从小就多愁善感,大部分时间心情都不好,患有失眠症,健康状况堪忧。最后因为不能如愿嫁给贾宝玉郁郁而终,也是必然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猛然的心理打击之下,身体羸弱的人是有很大可能死亡的。

从前八十回死的几个人物看,秦可卿,司棋,晴雯,迎春,身体较弱是一个原因,都是身材苗条纤瘦型,除迎春身体适中。然而迎春不大去吃饭。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死于生活受挫,遭到精神上的虐杀,心理压力大。

人的心理先垮了,生存的勃勃生机的精神被摧毁,人的求生意志萎靡,人肉体随精神也出现一种病态,肉体随精神也萎靡下去。人先死于精神上的死亡,而后任生命被时间蚕食。人的精气神一没,人生命生存的意志也没了。

为什么说能看懂红楼梦的人都很了不起?

因为红楼梦反应的是一种当时的社会弊端,反应当然那腐朽的社会,人民受到的毒害之深……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那么容易就死

当时医学欠发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社会地位卑微,很多人所得疾病并不足以致死,但是人身心的压抑,在一定成都上提高了“死亡率”,另外作者曹雪琴写的是一个衰败的家族,每况愈下,可以说是作者的艺术手法,也是现实。

为什么读红楼读到最后会觉得很悲观?

因为读《红楼梦》读出了鬼片的即视感,越想越觉得阴森可怖。

《红楼梦》里的某些道具,就包含了恐怖因素。还记得把贾瑞“照死”的那面风月宝鉴,正面看,是风情万种的凤姐。反面看是白骨森森的骷髅。贾瑞不看骷髅,只顾和镜中的凤姐云雨,最终枉送了性命。

骷髅的形象本身固然恐怖,但心理恐怖指的是它背后的隐喻:书中所有的美丽女子,最终都逃不过化作白骨的命运;不只好色的贾瑞,包括贾珍、贾琏、贾蓉,甚至贾宝玉,自以为沉醉温柔乡,其实怀抱里的不过是朽烂的尸骨。

越是美好的东西,毁灭的时候我们愈加心痛、惋惜,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悲观消极的地方,也是读者会产生情感共鸣的部分。但是在一些人的视角下,感觉到的却是阴森可怖,是鬼故事一般的情景。

总结简评:

《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最后家破人亡,“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周围没有一个健全人。因为,如果有一个健全的人,他就会有能力感化其他人,让其他人也走上正常的轨道。

读者看《红楼梦》,找不到真正的坏人,愤怒的情绪没有出口,所以只能心里难受。

《红楼梦》讲的是父母们抛弃孩子、不爱孩子的恐怖故事,但是,人们只喜欢看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只想把它诌到爱情上。诌又诌得漏洞百出,一直诌到“爱情是使人悲伤、使人哭泣的东西”。所以,误读《红楼梦》,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

如何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这么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敢越雷池一步去尝试拜读她。下面我们聊聊怎么读懂一部世界级奇书《红楼梦》。

拥有以下三项技能,可助你更好的读懂红楼

      这三项能力其实曹雪芹在书中已给出了说明,在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这样一段话。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没有了这三个基本功,想要正确地理解红楼梦和研究红楼梦,可能会有镜中观花,水中望月,根本看不到真正实质性的东西,甚至会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这话有点严重,可能吧)。

第一个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多读书识事,这是读红楼梦最基本的素质。

      多读书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学功力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一些典故、隐喻,才能更好地理解里面的诗词、谜语、对联的意境。

      多识事也是就是要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懂得人情世故,正所谓见多识广,用书中的一句话讲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真实的生活画卷,只有多识事才能真正领悟书中对于人情世故描写的深刻以及独到之处,才能领会到红楼梦中人物处事的圆滑,做人的老练,以及由此而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凤姐就是这些人物中女性的典型代表,凤姐的说话办事八面玲珑,事事周全。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她对下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现代人已经把凤姐奉为优秀的企业管理家和高明的语言艺术家,研究她的管理方法以及语言艺术的书非常多,并且十分畅销。这些足以可见凤姐的管理能力和语言魅力,当然也更加说明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贾雨村是这些人物中男性的典型代表,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故为“假语村言”,他的名字也是谐音,”假话“,说明这人假话连篇,贾雨村从刚开始的才干优长、公正廉洁、刚正不阿到后来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投其所好,干出了为巴结王子腾而胡乱判案、为巴结贾赦而栽赃陷害等草菅人命、蝇营狗苟、为人所不齿的恶劣行径。作者写人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第二个必须具备的素质是致知格物之功,也就是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和毅力

        大家有没有很奇怪,为什么一部《红楼梦》会让这么多红学爱好者,热恋其中不能自拨,并且研究不完,无休无止呢?个人觉得三个字概括“好奇心”:红楼梦中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和未解开的谜团,还有一个原因是作者曹雪芹十余载增删五次,也未曾写完这部奇书,仅仅完成了80回。这更未免不让后人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说致知格物之功就是具备相当的文学功底,探求未知的好奇心以及不被困难吓倒的坚强毅力,当然或许还需要些偶然因素,比如巧合和运气。具体表现为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能够拨云见日;不拘于字面的意思,而能够理解文字后面隐藏的真正含意;不停留在小事中,能够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平凡升华为不平凡;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人云亦云,敢于怀疑已经形成的共识。也就是在上面多读书识事的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合理利用发散和归纳思维,敢于怀疑和质问,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意志,最后才能得出真知灼见。

第三个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悟道参玄之力,也就是要拥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坚定的意志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如果你拥有了悟道参玄之力,那么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拥有了坚定的信念以及一往无前的精神,不被现世中的荣华富贵、声色犬马所迷惑而变得神魂颠倒、纸醉金迷,不被人性的丑陋、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命运的荒诞不经和某种意义上的注定悲剧性以及人生的的终极虚无所吓倒,而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人性的真善美;善于发现生命的顽强和自强不息;勇于创造和挑战命运,扼住命运的咽喉;敢于探求人生的意义和终极目标。

        如果你现在已经拥有了以上三大宝剑,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具备其中一条也照样可以领略到红楼梦的伟大,红楼梦可以说是融会了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虽然不能说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大成吧,至少也找到了这三家思想的精髓。文章中这些思想随处可见,不懂得儒、道、佛思想的人,要想真正读懂红楼梦,也是很难想像的,所以这部书才会永远经久不衰。

有了以上的基础条件,下面让我们开始这个伟大的行程吧。

红楼梦版本众多,不同版本稍有差异,该读那种版本?

        据不完全记载,《红楼梦》版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戚宁本,蒙古王府本,列宁格勒藏本,杨藏本,舒序本,郑藏本,甲辰本,靖藏本,卞藏本,北师大本,程甲本,这么多版本,不过现在能买到的版本也不多,珍藏版本价格更是贵的离谱,我目前看的版本是,周汝昌校订批点本, 【淘宝链接】 可供参考。推荐不要买一本装的,因为太厚,其实我特别喜欢手工宣纸线装版本,多本装,每本比较薄,看起来方便,还有收藏价值,但是价格略贵,一直没敢购买,如有人资金充足的话,可以购买, 【推荐淘宝链接:宣纸线装 】 我之前学习研究红楼梦,在网上收集资料,觉得比较好的介绍各个版本区别的文章,仅供参考: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

红楼梦人物众多,描写的人物有六百人左右,其中有姓名的逾三百,这么多人,该如何记忆?

       下面给大家一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帮助记忆了解。

其实红楼中名字很好记忆,有技巧可循,比如:年龄最大的活着的贾母(书中也有写故人,一笔带过),红楼所有的故事都围着这位老太太写,所有的人也围着她转,比如她的儿子贾政,其实是谐音,假正经,书中有介绍这个人物事件,很有讽刺意思,本想做个清官,最后落个官也做不成的地步。还有里面的四春介绍,大小姐因为是春节那天出生,所以叫元春,二小姐跟随其后,叫迎春,三姐没出生名字就想好了,叫探春,四姐姐就叫惜春了,四位大小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很有意思。

红楼的思想主题分析

        每本书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一般都是一个思想,而《红楼梦》这本书与众不同之处,有一点就是她的思想主题众多,研究红学的人这么多,众说纷纭,有“爱情婚姻悲剧说”,“爱情说”,“四大家族心衰说”、“历史说”。王国维先生曾经解析“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用今天的语音说就是“存在即虚无”。曹雪芹在书中也给出了说明,“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个人也特别喜欢这句话,真真假假难辩。也有人解读:贾宝玉含玉而生,这个玉代表“欲”。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来到世间,在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天下第一淫人”。一旦失了玉(欲),我们都会抓狂,表面看,贾宝玉可以在两大美女间自由选择。可结果却是,爱最终必然会失去。因为生命脆弱而短暂,因为我们会遗忘,会在无休止的重复与折磨中,变得麻木。黛死钗嫁象征了人生永难的命运,当贾宝玉决定出家时,他扔掉了曾经珍爱的“玉”(欲),说:我已经有了心,还要玉(欲)做什么。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卷七《绛洞花主小引》)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可见一本红楼梦,写尽了人间百态,写尽了人生百年,写尽了家族兴衰,写尽了儿女情长,写尽了悔恨血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自己也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如果还是很难读懂红楼的话,那我们可以先听听前辈的指导把,推荐蒋勋老师讲解《红楼梦》,

观点不完全赞同,仅供参考。推荐地址: 【蒋勋细说红楼梦】 。

以上仅仅个人学习,研究红楼的一点经验,还有不足之处,望点评指出,多多交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共同传扬,谢谢各位读者读我的文章。

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人那么容易死呀?

曹雪芹营造的故事氛围就是这样的,他本身写的就是一个大家族衰败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她们那么脆弱就是为了配合整本书的结局。

古代大户人家的女孩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部分都经不起打击,没有真正在社会中生存过,一点小事都看的像天一样大,而且,古代女子的世界也确实太狭隘了。

现在人从小在外面跑着长大的,从学校到社会就算不是饱经风霜,也经历了不少挫折磨练了,现代女性应是自主的了,没那么容易去见马克思的~

楼主应该是感情丰富了些,多愁善感了点,没事,安心快乐生活吧!

读懂《红楼梦》真的很难吗?

不是很难

认真读一下,一开始可以不读书中人物所创作的诗词

等读得多了,自然会每次都有收获。

读一两遍后,可以看一些别人的研究书籍,如周思源、俞平伯、何其芳等人的。

读红楼梦的人生感悟

  雪芹先生的笔下,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作品——《红楼梦》。大家读完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我与大家分享相关的感想吧!

  读红楼梦的人生感悟【1】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大瑰宝,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称中国四大名著,但其中《红楼梦》当其首。《红楼梦》记叙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虽然,《红楼梦》只是记叙了一些零碎的小事,但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 败和黑暗,文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更有感情的一方面。

  好的文章就需要一颗细腻的心,需要用心完成。这一点,在 《红楼梦》中就能看出,作者曹雪芹,光在构造人物方面,就花了不少心血,文章中有名有姓的人就有300多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红楼梦》不像别的小说一样,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而是好的有坏的一面,坏的也有好的一面。就像:王熙凤,她聪明,大方,惹人喜爱却心机重重,贪图钱财,以直接导致贾家的落败。每个人物,都给读者一种真实感。

  此外,我更欣赏作者用那些诗句来暗暗蕴意着人物的命运,一切仿佛“前尘注定”更有“虚实交加”的感觉。在贾宝玉来到“太虚幻境”,观了那《金隣十二钗》听了《红楼梦》十二曲,每曲中都暗示人物命运。

  在这其间,明白出自己的感悟,重要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文中虽说林贾之间的爱情悲剧只是因为林黛玉为还水的灌溉之情才引发,可实际上,是因为这封建社会的腐 败才是最终的原因:因为不喜欢林黛玉的病态轻盈,还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重男轻女的想法。如果现在也这样,我也就没有机会写这篇文章!文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也就肯定了新社会的思想。

  其二,是薛宝钗的性格。待人平和,处事冷静。这不是我们要学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吗?

  其三,作者对艺术的坚持。《红楼梦》的作者,大多数人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而后40回是高鹗完成的。《红楼梦》的艺术造就的高超,都源于作者的精心部署,前文也提到文章的特点。作者把每处景,每个人都描绘细致至极,他对文学的尊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影响。我们做事不也要坚持不懈吗?

  “一千个读红楼梦的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读完《红楼梦》给我收获很多。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悟道。让我们一起解梦红楼。一起了解更多的文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恩怨构红楼,你吾共解它。

  读红楼梦的人生感悟【2】

  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不难采集许多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部《红楼梦》人人推崇,堪称绝唱。然而《红楼梦》的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是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梦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开篇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红楼梦》一书,可以说主体内容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并借助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题材进行论述的.。道出了曹雪芹、高锷两位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对世人的感叹之情,希望世人看破红尘,理解人生的真谛。其实,无论是世上的人或事物,都在顺其自然地变化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有顺逆成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并非人的主观意识能左右的。智者能主观顺应客观,承认现状;而愚者持主观唯心,见月圆而喜,因月缺而悲,得胜利而骄,遇失败而躁,逢顺境得意,遇逆境彷徨,无风三尺浪,心态总难平衡,自己找来种种的烦恼。原来烦恼的外因,虽是客观的必然,其内因是来自思维的愚昧和心性的不平。所以人们能通过此书,看破红尘,端正认识,开悟人生,健康感情,坚强意志,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得到彻底的解脱。

  下面,从健康学的角度对《好了歌》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第一,在《红楼梦》一书中,为功名奋斗的人们,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贾政、贾赦等,其结果怎样呢?皇上的一道圣旨,偌大的荣宁二府,四大家族不得安宁。由此可见,不理解自然力,不平地为功名奋斗的结果,不过如此而已。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上看,为功名奋斗的一类人,由于不平的心情对身体存了大量的信息,心中无法平衡,就会导致这些灾难和病痛。拚搏奋斗难道错了吗?没有错,但因为这类人的私心太重,带有某种强烈的,必然导致不良的结果。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要去掉苛求,不能没有希望,但要去掉。只要你将不正确的观点一一转变,就会得到身心的解放。

  第二,在《红楼梦》一书中,为金钱奋斗的人,以王熙凤为代表,她的一生既有谋私的本事又有钻营的能力,为了金钱,克扣粮饷,机关算尽。但她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死时也只落得草席一卷而去的下场。可见人生不在于你有没有钱或有多少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坦然、无私、心平地面对它。大家想一想,《红楼梦》中,举了那么多为钱奋斗的人,以及为钱奋斗的各种各样的结果。过去是这样,现在又如何呢?都一样。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面对人生的包袱有多重、容量有多大和心能不能坦然。当今,社会上一些有钱而亢奋的人,活得并不轻松。因为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强,高高在上,拥有无休止的。由于这种亢奋的心情,导致他们的家庭破裂、婚姻失败、妻离子散,甚至个人走上了吃喝嫖赌、无所事事的逆境。有的因为怕被偷而寝食不安;有的因钱或财产分配不均,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甚至闹出了人命。反之,穷并不可怕,如果你放下包袱,用自然的观点,去看待这些问题,那么你将意识到这是大自然给你的锻炼机会。

  坦然地面对现实,你才能做到活的坦然,活的自在,才能在穷的逆境中,锻炼自己,而产生超人的抵抗力,去努力拼搏,改变自己,从而获得常人永远体会不到的那种闯过逆境的心灵解脱感和轻松自在感。

  第三、在《红楼梦》一书中,写了很多为爱情而迷茫、导致疾病的人与事。如贾宝玉的出走,林黛玉的早逝,尤家二姐妹的悲剧等等,都在述说着世人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就拿现在的中年人来说,为什么离婚率这样高?这是因为当年他们为获得爱情或婚姻产生过亢奋的心情、感情好过了的原因,不是从自然的角度去好,而是按照自己的向往,用不平静的心情去好,待好到极点时,就走向反面,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从平衡的理论上讲,好也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好得长远,才能避免不得病,或少得病,从而获得家庭的长远幸福。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要两个人感情不好,而是怎样坦然地、自然地好。那么,该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以不平的心情一味地追求这种好,到最后,得到的必然是悲残的结果。

  第四、在《红楼梦》中,为儿孙拼搏、操心、存病的人,也是不计其数的,从贾政、贾宝玉、薛宝钗、薛蟠等事例中可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儿女好过了,同样会有反作用力来平衡。从社会规律来看,你对哪个孩子好过了,到头来那个孩子磨你也最重,家长对孩子好过了,要么是孩子违背父母好的意愿惹你伤心,要么就是孩子得病让你着急,来平衡你对他过分的好。我想这两种结果,都是天下父母所不希望的,我们要能站在自然的角度,随时保持心理平衡,才能正确处理这一问题。能平静地对待儿女,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们通过阅读《红楼梦》一书,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家庭的兴衰史,去理解自然力。

  《红楼梦》开篇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先生所说的味,就是指的自然力。用此书告诉读者,怎样理解自然,合于自然,面对人生,开悟人生。我们说,事实上自然力与平衡论贯穿了整部《红楼梦》的始末,它都在陈述着人存什么样的,最终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若想好,须先了”,好什么?了什么?比如若想身体好,必须了却当年对人、对事恩恩怨怨等存下的不平心情,把导致疾病的根源找到了,才能明白怎样消解祛病。在人的一生中为功名、金银、爱情、儿孙所存的这四大类,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其中之一有放不下、想不开、看得太重的点,所以活得很累,有的人为此得了一身的病,到最后也没有活明白,《红楼梦》实为一本教人开悟的教科书。人生好比一场梦,大梦初醒,才意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你得到多少,失掉多少,而在于你在奋斗中悟出了多少。只有奉献,奉献既是得到的基础,又是得到的升华,奉献才是最高的得到。只有无私的奉献,才会给人生带来全面的丰收。然而人们应该以自己艰苦的劳动,为大家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社会,奉献他人。与此同时,人们也必将得到回报,得到身心双重丰收。要记住,自然力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又是了了分明的。《红楼梦》一书结尾的一句话这样写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作者希望世人通过这部历史文学作品,找到人们吉凶祸福的由来,告诉世人这梦一般的辛酸悲剧的发生,都是人们愚昧无知的心性不平,所造成的那种荒唐的结局,让人们从中领悟到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微妙关系。希望世人能够了解《红楼梦》,并从中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身心健康的深刻内涵。

《红楼梦》是讲死人的还是要活人的?

《红楼梦》是一部以描写清朝贵族家庭生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

虽然《红楼梦》中涉及到了一些死亡的情节,但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生活的描写来展现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因此,可以说《红楼梦》是要描写活人,通过这些活人的生活和行为来反映封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红楼梦》也通过对死亡的描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思考。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以描写生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性。虽然小说中涉及到了一些死亡的情节,但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来展现封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标签: 要死 红楼梦 读懂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elxx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