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综合知识

> 阿里山的姑娘简介

阿里山的姑娘简介

阿里山的姑娘简介

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著名的台湾民歌,歌曲讲述了一个穿着布鞋的少女在横山跨谷的小路上唱歌的场景,歌声清脆悦耳、意境优美,成为了台湾音乐界的经典之作。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林青霞和陈明章,歌曲在1979年首次发表以来广受欢迎,被多位歌手翻唱过,如蔡琴、陈淑桦等等。阿里山的姑娘成为了代表台湾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也被视为台湾的代表性歌曲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神话故事阿里山的姑娘简介

《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民族歌曲,产生于1947年的,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人)。1984年在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现在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产生于1947年的,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籍)。1984年在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歌曲歌词

编辑

《阿里山的姑娘》简谱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阿里山的姑娘是高山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编高山族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创作于1949年,为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首唱者为该片女主角张茜西。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阿里山的姑娘》歌词简介。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哈啊哈啊哈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哈啊哈啊哈啊哈,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哈啊哈啊哈啊,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民族

阿里山的姑娘是台湾高山族。

阿里山的姑娘是台湾高山族,不过最早生息在台湾的人们通称高山族,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的“东鳀人”和“夷州人”,后来改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台湾先住民”、“台湾原住民”。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编阿里山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创作于1949年,为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首唱者为该片女主角张茜西。

《阿里山的姑娘》歌词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哈啊哈啊哈啊。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哈啊哈啊哈啊哈,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哈啊哈啊哈啊,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阿尔山的姑娘表达什么意思

《阿尔山的姑娘》表达的是草原儿女纯朴而真挚的爱恋。

《阿尔山的姑娘》是由李函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科尔沁夫作词,安格作曲,这首歌曲的发行时间为2014年9月2日,收入在《科尔沁夫作品集》。

《阿尔山的姑娘》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歌曲,歌曲展现了阿尔山地区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热情好客的人们,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就是关于这首歌曲的介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登录爱奇艺视频收看李函曦演唱这首歌曲的视频。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台湾省高山族。

《阿里山的姑娘》是改编阿里山民歌《高山青》,歌曲《高山青》创作于1949年,为电影《阿里山风云》主题曲,首唱者为该片女主角张茜西。

歌曲作曲者为《阿里山风云》的导演之一张彻,作词者为邓禹平和周蓝萍。歌曲在1984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

扩展资料:

清黄叔《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记载34首番歌,其中有歌颂劳动、反映生产斗争的肖垄社《种稻歌》、大武郡社 《捕鹿歌》;歌颂祖先、歌颂斗争历史的阿束社和武洛社的《颂祖歌》。

歌唱新婚、会饮等生活题材的南北投社《贺新婚歌》、南社《会饮歌》等,还有力田、念祖、 被水、认饷、祀年和别妇等内容的民歌。

现代高山族民歌中,反映生产劳动和斗争的有耕作、狩猎、捕鱼和祭祀、会饮、祝年等歌;反映恋爱和婚姻的有恋歌、抒情示爱歌、婚礼、思妇、念夫等歌;一般生活民歌包括怀乡歌、悲歌、禁忌歌、迎宾、送宾、怀念、思家等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谁

《阿里山的姑娘》是一首由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何必留下回忆》之中;

作词:邓禹平

作曲:张彻

发行时间:1969年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阿——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围着青山转

个人简历:

邓丽君;

外文名:Teresa Teng、テレサ·テン

别名:邓丽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水瓶座

血型:O型

身高:167cm

出生地:台湾省云林县

出生日期:1953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1995年5月8日

职业:歌唱家

毕业院校:台湾金陵女中

经纪公司:宇宙唱片、丽风唱片、Polydor、PolyGram、Taurus

代表作品:月亮代表我的心、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つぐない、小城故事、甜蜜蜜、别れの予感、爱人、空港

演艺经历:

邓丽君1967年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正式开始职业演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1974年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1976年于香港利舞台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1980年当选台湾金钟奖首位最佳女歌星;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等地举行演唱会;1983年举行华人歌手首次巡回演唱会,此后终止商业演出活动;1984至1986年间,先后以《つぐない》、《爱人》、《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获得日本有线大赏和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两项日本音乐颁奖礼大奖的最高奖项;1987年起呈半隐居状态并淡出乐坛;1995年5月8日因支气管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人

阿里山的姑娘是台湾高山族,不过最早生息在台湾的人们通称的高山族,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的“东鳀人:和“夷州人”,后来改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台湾先住民”、“台湾原住民。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的高山族通用汉语。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阿里山的姑娘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阿里山的姑娘不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是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的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填词者为邓禹平(四川人,定居台湾),作曲者为知名导演张彻(杭州人,从上海去台湾,后定居香港),首唱为女主角张茜西。

《阿里山的姑娘》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

由于《阿里山的姑娘》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扩展资料

高山族的歌谣:

高山族歌谣多数是群体即兴创作的作品,歌谣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和人情世态,其中颂祖歌、劳动歌、征战歌、祭祀歌与情歌占有相当的比重。如赛夏人的《矮灵祭歌》即是祭祀歌中非常著名的,全歌诗行完整,唱法特殊,与矮灵祭之迎灵、娱灵、送灵之舞步相配合。

祭歌内容有赛夏族对矮人冒犯行动的忏悔,也有矮人对赛夏人的谆谆训诲。词句错落,音律跌宕,是祭祀歌谣中代表性作品。乐器有嘴琴、竹笛、鼻箫和弓琴。杵乐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里山的姑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高山族

阿里山的姑娘

卓依婷演唱《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传唱这首《阿里山的姑娘》。提起《阿里山的姑娘》,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情歌,这是不对的,其实,这首歌的产生地在1947年的,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省三台县有名的才子)。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其中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该歌的传播功不可没。经过她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是邓丽君。

邓丽君,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县,中国台湾女歌手,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时,具有代表性的日语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1974年,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

早年经历:

1953年6月,邓丽君随家人迁往台东县池上乡,次年迁移至屏东县眷村。1959年,邓丽君随家人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就读于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和表演天赋。1961年,邓丽君接受“九三康乐队”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乐指导。

1962年,邓丽君随“九三康乐队”四处慰问演出。1963年,邓丽君参加“中华电台”全台黄梅调歌唱比赛,以《访英台》击败众多年长选手,获得比赛冠军。1964年,邓丽君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1965年,邓丽君就读台湾金陵女子中学。

标签: 阿里山 姑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zonghezhishi/9j95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