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学习教育

> 造句或

造句或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造句或】内容,供您参考。

1、保持传统并非意味着抱残守缺冥顽不化。

2、一群男人簇拥起来,嚷嚷着交头接耳。

3、我们不得不把特别物种特殊情况置之度外。

4、引起不可言状的恐惧、害怕不安的。

5、还有些人用冷嘲热讽一言不发来表达愤怒。

6、对人类哺育婴儿哺乳所知甚少。

7、坐汽车逛商店要提高警惕,当心扒手。

8、名字只是一个人一种事物的代号。

9、他不择手段采用任何正当不正当的手段。

10、贪吃的吃掉想吃大量的食物;狼吞虎咽的。

11、具有显现出像脉络一样的斑纹。

12、这样的做法未必就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13、教室里三五一群,沉思默想,叽叽喳喳。

14、被坚执锐,有其人,疾风劲草,岁寒方验。

15、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16、渐渐地迂回地引到某个话题。

17、在争论辩论中与一种观点针锋相对的观点。

18、进入军队当上警察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19、强健的身体是从事学习工作的重要保证。

20、竹苞松茂用于祝人新屋落成祝寿颂词。

造句或

关于【或】扩展阅读

【或】汉语拼音为:huò。

【或】笔画数为:8

【或】笔顺为:一   丨   ?   一   ㇀   ㇂   ノ   丶   

【或】部首为:戈

【或】五笔为:AKGD

【或】基本意思: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可单用“或”)。~然。~则。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3.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或】解释:或,yu,huo,从口(人口)从一(疆界)从戈(守卫城池)。或和国是古今字,本义邦国、疆域;借指某人、有的。(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人口),从一(疆域)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someone]古文字中,“国”(繁体字为国)字从口从或,究竟是“口”还是“或“为原形,众说纷纭。马叙伦先生主张口为国之原字,......日本学者后藤朝太郎则主张“或”为国(国)之原字。他认为加以口者,系秦汉以后之事。并于《国家学会》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六号上发表论文,说之如下:“国(国)字作口,乃秦汉以来之事,周代春秋战国时代,只有或字。”按:或为戈与口之合体,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标签: 造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xuexijiaoyu/0wv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