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健康养生

> 原生家庭包括哪些人

原生家庭包括哪些人

这具体可以表现在自身长大以后的价值观,还有一方面对于家庭的观念,这个原生家庭指的是你从童年开始成长的家庭,是相对于成年后组成的新生家庭而言,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继父继母等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亲人以及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情感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具体有如下几点: 1、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

原生家庭包括哪些人

现在越来越多人提到原生家庭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呢?

心理学中,我们将原配的夫妻和孩子称为原生家庭。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是在原生家庭中完成的。对于孩子来说,其脾气秉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是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孩子长大后,会始终带着原生家庭的特点,并将它带入自己新组建的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情感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具体有如下几点: 1、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

每个家庭都是有系统排列的,家庭有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之分。 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说起原生家庭,就得知道原生家庭是什么。原生家庭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随着电视剧《小欢喜》的热播,其中原生家庭的问题被又一次推上了的热潮。 主角乔英子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常年只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但是这并不是她真正

我们应该正确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关系。当我们的家庭还是原生家庭时,子女应当孝敬父母,父母应当关心子女的生活。当我们有了新生家庭后,在这个新生家庭中妻子与丈夫二人要结合为一体,应该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从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或影响中走出来,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见。

一、探索原生家庭的意义人一生一般有两个家庭:原生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也就是原生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再生”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庭,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一、探讨原生家庭的意义

原生家庭包括哪些人 第2张

原生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人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带到新家庭去。

原生家庭相关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会造成以下几种影响: 1、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依恋理论)的角度证实,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原生家庭带来的过去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都是有巨大的影响的,或者说是孩子的父母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孩子像是她的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很多生活习惯,心理发展等等都会和她的父母有很多的相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

原生家庭包括哪些人 第3张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事实上,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性格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儿童未成年前,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认知发展也不完善,必须依赖别人,处于生存的本能,都会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熟悉和模仿父母的生活和认知模式,久而久之就把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底下无数评论,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一群成年人的控诉: 自卑讨好,被父母否定太多,极其不自信,长大后拼命自己变优秀; 缺乏安全感,没被好好爱过,渴望被爱却又害怕,敏感脆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人家说幸福的原生家庭,孩子一生都在努力快乐,而不好的原生家庭,一生都在摆脱不快乐,都在治愈小时候所受到的心灵伤害,我觉得其实现实里真的就是如此。 我的原生家庭是,家里很穷,父母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都是有巨大的影响的,或者说是孩子的父母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孩子像是她的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很多生活习惯,心理发展等等都会和她的父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们也一直说父母即使是有再多的不开心,也不要带回家,不要撒在孩子的身上或者说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孩子一开始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对于世界的满满认知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给她到来的你幸福,是爱,那么她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如果父母每天给这个孩子带来的是消极的一面,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灰暗的。

并且现在的很多家庭会离婚,婚姻的破裂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身边有些孩子原先是非常的活泼开朗的,非常的能说会道,动手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好的但是父母分开之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甚至不想见人,会自己躲在房间或者是哪里。

所以父母有什么纠纷的问题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可以自己私底下解决。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一定是充满爱的父母,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里生活,孩子会比较有自信,会比较有安全感以及创造力。但是如果是父母双方实在是因为个性原因走不到一起要分开的话,在孩子小时候还是不要告诉她,他会自卑。她的童年,必须是要充满父爱于母爱的,一个都不可以缺少。所以放假的时候还是要父母双方轮流带,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一起吃顿饭的。到孩子长大了,稍微懂点事了,用合适的语言向他说明情况。

原生家庭,到底对人的成长有多大影响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子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而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请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

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

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呢?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孩子不会去管所做的内容是什么,有时甚至是触法也不管,因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饥饿时只要能吃饱,甚至犯险去偷食物。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

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

“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

“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

“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

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大吗

事实上,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性格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儿童未成年前,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认知发展也不完善,必须依赖别人,处于生存的本能,都会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熟悉和模仿父母的生活和认知模式,久而久之就把早期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意识到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中,并且自己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在萨提亚模式中,一个常用的概念是五种不同的沟通形态,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和一致型,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指责母亲讨好,对于儿童他就会自行调整自己的沟通形态,或是指责(父亲)、或是讨好(母亲)、或超理智(讲道理)、或是打岔(逃避)等,这种不自觉的调整就是日后沟通形态的发展雏形;如果没有深入的发掘,大多数人尚不能意识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哪些好的影响和不良影响。

李世庆老师的萨提亚模式课程可以带领学员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认识家庭对于自己的影响,了解自己的现状,并去了解有益或不利的方面在哪,从而可以更好地选择是否调整或改变;

原生家庭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底下无数评论,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一群成年人的控诉:

自卑讨好,被父母否定太多,极其不自信,长大后拼命*自己变优秀;

缺乏安全感,没被好好爱过,渴望被爱却又害怕,敏感脆弱;

感觉这辈子只能一个人生活,不会经营关系,不懂怎么去爱别人;

发誓不要像父母一样,却越来越像他们,爱指责发脾气;

......

一项针对原生家庭创伤的调查显示:

在18-29岁年龄段的人群里,有81.8%的人都表示曾遭受过家庭创伤,且大多数源于父母。

原来,遭遇原生家庭困扰的人,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和普遍。

原生家庭是我们成长开始的塑形土壤,我们的性格、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以及我们曾经遭遇的事情给与我们的记忆和信念。

所以,面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人因它心怀愤懑,从此人生陷入桎梏;

但也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都拿了回来。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

“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上,而非与过去抗衡。”

而启动这个变化按钮的,就是我们自己。

就像董卿后来面对父亲时,她开始慢慢学会“看见”:

看见父亲对于自己的严格,是源于早年贫困的经历。

他相信人生必须要吃苦才能有收获,所以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也一定要让女儿时刻牢记吃苦的感受。

成年的过程,也是董卿与父亲一步步和解的过程。

正如作家卢熠翎在其新书《与生命和解》中说的那样:成长,始于与父母的和解。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与其责备父母、埋怨过去,不如把握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去修复自身的问题,你会发现,成长其实就是一条与父母和解的路。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多大?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人家说幸福的原生家庭,孩子一生都在努力快乐,而不好的原生家庭,一生都在摆脱不快乐,都在治愈小时候所受到的心灵伤害,我觉得其实现实里真的就是如此。

我的原生家庭是,家里很穷,父母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打架,我的记忆里就是父亲又打妈妈了,妈妈又离家出走了。大概是因为看多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我长大以后,不太愿意跟男生交往。

我直到二十四周岁都没有恋爱过,因为我害怕婚姻,我害怕男生,我害怕每一个表面温润如玉的男生,背地里可能就跟我父亲一样拿起板凳就砸人,所以我不愿意接触男生。

我活的很孤独,我甚至害怕别*声跟我讲话,我不愿意与人争吵,也不愿意与人起争执,就是害怕别人会动手,我一直都在找寻方法治愈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愿意靠近别人,但很可惜一直没有成功。

后来我结婚了,我家先生待我很好,他追了我很长时间,无论我怎么无理取闹他都包容我,他是一个带阳光的男生,温暖了我寒冷的心,所以那时候我就想,要不就试试吧,也许其他人并不跟我爸爸一样。

后来我们恋爱了,他待我依旧很好,最后我们结婚了,他依然那么待我,只是结婚后的我们偶尔也会争吵,我害怕他大声跟我讲话,如果争吵的时候他大声跟我讲话,我就会害怕我就会向后缩,我心底里其实还是很害怕家暴,他一直在用温暖治愈我,我也在慢慢的改变自己,所以如果可以,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不要让他的人生一直都在治疗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标签: 原生 家庭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jiankangyangsheng/p53ny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