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懂科普 >

健康养生

> 连中三元的意思

连中三元的意思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

这是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一语源于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经过长期演变和改革,逐步固定为乡试、会试、殿试的形式。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生”,第一名称

连中三元的意思

“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

连中三元,在翡翠来说,属于豆荚的雕刻造型,三颗豆子代表连中三元,四颗豆子代表四季平安。连中三元,源自古代科举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场考试接连高中。现在寓意:好事连连。连中三元翡翠雕件图示:

这种说法大约出现在宋代。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得“秀才”之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

点击关注我与你说壶阅读精选文章 三元;“元”本意“始”。农历正月初一为年、季、月之始。古称为三元。 三元也指事物,如三元归一是说眼、耳、意念。三元之气是说天、地、水。三元为本是说精、气、神。连中三元是说解元、会元、状元(乡试、会试、殿

连中三元的意思 第2张

接下来, 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因为在秋天举行,俗称“秋闱”。此考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段说的便是乡试的情形。通过乡试的举人,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和“殿试”。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以参加四月举行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据说殿试制度最早始于武则天。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殿试一般不再淘汰人,只是将所有人排出次序,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所谓“金榜题名”即指此。具体分为三甲,一甲只取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剩下的分在二甲三甲。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

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客观地说,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历史上的王安石、苏东坡父子等大文豪均没有出现“连中三元”的现实也说明了这点。据史料记载,历代数下来,总共出现过十七次“连中三元”的情形,其中还有两次武科举的“连中三元”。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三元是什么意思?功名吉祥图案三元图

三元是什么意思?旧时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合称“三元”。明清也以殿试前三名为“三元”。常用的三元吉祥图案有:连中三元、喜报三元。 连中三元图案赏析: 连中三元图 此连中三元图由三童子、三圆球、三花等多种寓意“三元”的元素组成。 连中三元图 此连中三元图由三颗荔枝、三颗桂圆及三颗核桃组成。“荔”谐音伶俐的“俐”,桂圆之“圆”谐音三元的“元”,核桃与寿桃通,同时,三种吉祥物都是圆的,又是一层“三元”的意思。 连中三元图 此连中三元图由三个元宝叠放成图。合在一起即三元。 喜报三元图案赏析: 喜报三元图 此喜报三元图由三个桂圆和一只喜鹊组成。三个桂圆,取意“三元”,寓意“贵”;与喜鹊合为“喜报三元”。 喜报三元图 此喜报三元图通过儿童手中的喜鹊及三枚铜板、三颗桂圆体现出“喜报三元”的主题。旁边的官帽加强了升官进取的主题。

连中三元 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

传统寓意纹样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衔,如应试举子在*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扩展资料

武三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铜片上写着连进三元什么意思?

连中三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意思是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古时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状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就是进士的第一名。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倘若没有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高中状元是不可能的。

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历史上“连中三元”者,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8位,其中文状元15人,武状元3人。下页连中三元人物列表

【唐代三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唐官方正史记录其人其事甚少,吾在这里为其扶位正名。

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流传诗作17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着作。

有资料记载唐后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连中三元”的,此属误传,白敏中虽然状元及第,但乡试时却并非第一。

【宋代六名】

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英年早逝,着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

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官至宰相,无较大政绩,着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

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曾因*范仲淹,被贬扬州,一生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因母亲病逝,未及赴任。丧事办完不久,杨寊亦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岁。

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多次被贬,后为司马光所看重。一生政绩平平。

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有人认为陈尧叟、彭汝砺两位状元郎亦曾“连中三元”,余细心考证后,毅然把二者排除。

【辽代一名】

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官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在任期间,法度修明,较有政绩。宋、辽官方很少记载此案,余在此修订补上。

【金朝一名】

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高中后不久,因母亲病逝,哀伤过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

【元代一名】

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在历史上无甚功勋。

【明代两名】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清代两名】

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同榜进士有陈万青和汪学金等。一生建树不多。

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同榜进士有徐乃普和陈銮等,官至江苏巡抚。着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有书上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郎戴衢亨为“连中三元”者,此纯属误传。

【武状元三名】

连中三元的武状元历史上仅有三名

尹凤(1523—1598),字德辉,别号在竹,江苏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会试、殿试中,连获第一,官拜参将。后随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区抗倭,屡建大功,万历年间官至都督佥事。尹凤的事迹,为南京人津津乐道,都道是南京人的骄傲。今南京现有“三元巷”存世,以纪念其连中三元的。

王名世,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浙江永嘉英桥(今龙湾)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举会元、状元。因明崇祯四年之前武举没有殿试,故会元即可称状元。王名世勉强可以算做“连中三元”。

王玉壁(1617一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阳人,十三岁开始向外祖父学习武艺。臂力过人,能开强弓,作左右射,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岁,参加浙江乡试,中武解元(第一名)。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官至总兵,律己甚严,双锏终日不离身,治军颇有成效。1706年无疾而终,享年89岁。

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的说法,那么“三元”指哪三元?

三元是指: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文三元: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

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武三元: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扩展资料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通过会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三元及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三个豆的玉坠代表啥意义

三颗意为连中三元,福、禄、寿齐到。

玉石四季豆在东方文化里称为“福豆”,可以谐音为:“福寿”,意为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明清玉器的吉祥题材中,豆角是很常见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豆角是常见的祥瑞之物,其寓意丰收、多子多福、耕耘收获。在晚清至*的雕刻作品中,豆角不同数量的豆子有着不同的寓意:四颗豆子寓意四季平安;三颗意为连中三元,福、禄、寿齐到;两颗则是*平安,当时很多妇女在怀孕期间就佩戴有两颗豆子的福豆玉饰以保*平安,饱含着吉祥和福气。

标签: 连中三元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dongkepu.com/jiankangyangsheng/l9zvqg.html